南京鼓楼区有一个非常活跃的语文成长团队——“潮水之家”,专门学习、研究余映潮老师。
4月9—10日两天,余映潮老师在南京市第八中学讲学。短短两天的时间,余老师上了两节示范课,评点了两节课,开了两个讲座。
南京的“潮水之家”的“水分子”们又一次得到了滋润。要想长留在“潮水之家”,“水分子”是必须要好好地参加活动并完成所有作业的。
听余老师的开课、评课、讲座,有太多的感慨和收获。可是,在需要完成作业时,竟然不知从哪写起。于是,结合自己的实际行动,谈谈我是如何从行动上学习余老师的。以下是作为“水分子”的我于匆忙中完成的“潮水之家”的一份作业。
曾经苦苦地思索,为什么有的课文总教不出感觉来。
不止一次地追问,离开教参我能有多少自己的解读。
不断地鼓励自己,只要用心潜入课文一定会有收获。
在听了余映潮老师的多次讲座后,我越来越清晰地明白:没有教师对课文深入的思考、独立的解读,无论怎样设计,课堂教学都不会有深度、有热度。
我们常常欣赏和惊叹余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之精妙、诗意,殊不知在完成一份设计背后,余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已经达到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境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余老师的备教资料达3万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的备课,余老师准备了不少于50条的名言警句,这是课堂精彩评点语的源泉。
许多篇课文的说课稿,余老师都会有几十个相关资料的索引链接。
每一篇文章的说课、教学设计,余老师都有独特的角度和创意,这与他深入的思考和精辟的解读是分不开的。教研的有心人,要有积累意识,要有审视和鉴别、分析与提炼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热爱事业的心。
余老师常说,创意无限。创意源于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余老师一直强调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一直重视教材的价值和意义。他认为,语文教师的第一功夫是读出课文的味道;课文研读,是语文教师最基础最必需的研究方法;通过研读,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对此,我深有感触。
研读课文的第一步,读透教材,把教材读厚。
为了设计《谈生命》一课时的课堂教学,我将原文反复细读、多次朗读,写出了8千多字的文本细读,反复细读后,再进行科学而有创意的设计。有了这样的研读铺垫在前,设计起来就会有多种思路、多种选择,上起课来也便容易驾驭和调控课堂。看起来是顺着学生的回答思路,实际上是不着痕迹地指引。有了厚重的研读为前提,课堂上教师教学起来才有可能游刃有余。
为了培养自己速读的习惯和能力,我利用假期反复阅读经典篇目《我的叔叔于勒》,读出了文章诸多的美点,然后利用聚合原理,再写出美点赏析,有了这样的解读基础,再通过整合、寻找线索,进行创意设计。因为有了一个假期的成熟的思考,有了丰富的预设,真正上课时,总会不断产生精彩的生成。这正是我所追求的充分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完美结合。更重要的是,因为生成而把课文学习推向深入,学生课堂上表现出积极的参与状态,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得以落实。
对一些老课文,我们应该培养自己读出新意和深度来。在对《故宫博物院》文本进行深入钻研后,我不禁惭愧自己以前对文章的态度是多么不恭敬、不严肃啊!不论从文章的结构、语言的风格还是精段的表达来看,都有很美的看点。而这些是先前从没有感受到的。
一方面因为没有深入研读,所以不少可以视作非常好的语言积累和训练材料的课文被我们忽略了,被我们冷落了;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为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到处寻觅材料,做无数的题目来备战中考,想想是多滑稽的事情。当我们在题海中训练学生掌握理解散文特点的时候,当我们在教学生概括小说中艺术手法的时候,当我们还在机械地让学生套答诗歌鉴赏题目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可以让学生自己返身回到教材里,把那些被千淘万沥才进得了教材的文章好好琢磨出一二三呢?学习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这才是我们对待文本的正确态度。
深入解读的基础是资料的厚积薄发。这种“厚积”源于平时有心的关注。关注与语文教学有关的一切现象、问题、思考和解答。
余老师通过他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必须做好资料的积累工作。要把手头与语文教育教学有关的所有资料用活起来。做卡片,做目录索引,是非常好的积累方式。
以前,我读书只是读书,做点笔记而已。待需要查阅资料时,常常是无从下手。现在,我已养成关注积累,做好目录索引的习惯,也渐渐地尝到了这样做的好处。
翻一翻我案头的硬卡片,可以清晰地看出,有一些课文已经被多次多角度的解读,如果做研究,完全可以试着从其他角度进行;而有些课文,竟然在三年的几大语文期刊上一次也没见到相关研究文章。这给我们一个启发:还有很多研究的空白,值得我们去关注、去思考。这样稍一梳理,就能使我们的研究有比较清晰的方向,实在且高效。
听名家的讲座,我们常常会被感动。如果把这份感动延续下去,化为我们自己的内在的行动,用名家的理念指导我们的行动并推进我们的工作,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学习,从练第一功夫——读出课文的味道开始;练功夫,就得从现在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