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江中游环境地质调查综合研究

长江中游环境地质调查综合研究

时间:2023-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长江中游主要水患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江汉—洞庭湖平原水患区的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研究了与水患形成有关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长江中游环境地质调查综合研究_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长江中游环境地质调查综合研究

项目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大调查

起止时间:2004—2006年

项目负责:金维群

主要完成人:金维群,黎清华

成果概况:长江中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在我国相对较快,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我国许多重大工程建设,如长江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正在或即将在这里实施。针对本区的环境地质条件变化,长江中游环境地质调查计划2003—2005年在长江中游主要支流(汉江中下游、香溪河、大宁河等)开展了环境地质调查,在此基础上2004—2006年启动了综合研究项目,实现的总体目标是:基本查明长江中游地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开展长江中游环境地质调查综合研究和成果集成,对区内重大工程建设与运行相关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重点评价并提出防治对策,总体提高长江中游地区环境地质调查研究水平。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对三峡—丹江口段区域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首次完成三峡—丹江口段环境地质图(1∶25万),并对三峡—丹江口段进行了环境地质分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全区地质环境状况总体质量较差。研究区地处鄂西北部,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变化大,主要问题是地质灾害发育、集中,地质灾害的发生以自然因素诱发为主,人类工程活动造成的次之。人类工程活动主要包括修筑公路、修建水库等,它们造成的崩塌、滑坡占很大比重。因此,对引水线路布置区进行环境工程地质调查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2)以构造稳定性评价为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三峡—丹江口引水线路区进行了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划分出相对较不稳定区(I级)3个、相对较稳定区(II级)15个、相对稳定区8个,未出现不稳定区。根据南水北调中线三峡引水两线路的空间展布的位置来看,总体上处于稳定—较稳定区,地壳稳定性因素方面较优。

(3)对大宁河、香溪河两条引水线路的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及评述。针对上述两条引水线路的布置区域,以大宁河、香溪河两个项目组的基础资料为基础,从取水口位置、引水隧洞区段、梯级水库区段、渡槽等建筑工程方面入手,对两条线路的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对比评述。

(4)对两条线路的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预测评价。对两条线路的水库流域自流段(包括大宁河—堵河流域段、香溪河—南河流域段)的岸坡稳定性与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进行了评价预测,分析了引水线路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对两条线路中都存在的深埋长隧洞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预测评价。研究表明:两条线路的问题有相同的方面,如深埋长隧洞的高压涌水问题、高地应力与岩爆问题、高地温问题等,同时两者之间也有特定的问题——大宁河引水线路所在区域岩溶相对较发育,岩溶涌水、岩溶溃塌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是其主要的问题;香溪河引水线路隧洞要穿过多条断裂带,破碎带宽,且隧洞走向与断裂走向夹角小,围岩岩石破碎,不利于隧洞稳定,如杜家岭—古洞口水库隧洞段将穿越新华、高阳、下长坪等断裂破碎带;马家河—官庄坪隧洞段将穿越马驴场、大坪断层、小洛溪断层、大洛溪断层等断裂破碎带,特别是与马驴场断裂交角小。因此香溪河引水线路隧洞除岩溶外,活动性断裂对隧洞稳定性的影响是其最主要、最值得关注的工程地质问题。

(5)对南水北调中线三峡引水线路进行了比选研究,采用定性分析及半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提出大宁河剪刀峡—龙背湾方案为推荐线路,香溪河高水方案为备选线路,为南水北调中线三峡引水线路提供了地质依据。这与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中线方案不矛盾,只需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就可达到向北方调水的目的。

(6)南水北调中线三峡引水线路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建议。

(7)在调查的基础上,研究总结了汉江中下游地区环境地质背景条件及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引江济汉工程运行后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预测和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对鄂北岗地区的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评价和区划。

(8)在长江中游主要水患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江汉—洞庭湖平原水患区的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研究了与水患形成有关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论证评价了人类工程活动对水患形成的利弊影响,从地学角度提出了防洪治水的构想和若干对策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