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次又一次地告诫我们要无限相信阅读的力量,他不止一次地提出“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
从功利层面讲,阅读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必然途径;从精神层面讲,阅读是学生获得幸福的基础。作为语文教师,笔者一直在思考:学生的人生境界 靠什么提升?学生的高尚情趣从何而来?学生的浩然正气用什么培养?答案无 疑是读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读书的品味有多高,他的品格就有多高;学生读书的视野有多宽,他的胸怀就有多宽;学生读的书有多美,他的心灵就有多美。因此,多读好书是学生朝向优秀的必由之路。
其实,每个人都是天生的阅读者。笔者所在学校于每学年的4月23日和9月28日各举行一次“读书节”活动,时间持续三周。通过“读书节”活动,学生可以拓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能力,分享阅读经验,涵养个人修养。“读书节”活动其实是群体性的读书活动,在阅读活动中,学生会接受教师的鼓励、同龄人的关注等一系列暗示,更易于养成稳定而持久的阅读习惯。
读书节仪式可以围绕以下几个关键词开展:
1.关键词一:阅读材料的储备
学校可以在每学期的开学第二周,以海报的形式公布本学期“读书节”活动的主题。语文教师针对主题搭配不同形式的阅读材料,向学生推荐供阅读的文字和非文字资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材料可以按照形式分为两大类:一是文字类,像书籍、短文(从报纸杂志、网络、书中选取);二是非文字类。在影像时代,影像阅读已经成为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样可以带给人们深刻思考,像电影、有声书、音乐等,学生可以灵活参考选用。
语文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阅读感受,保证人人参与。“读书节”举办的目的不是为了比赛,而是实实在在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爱上读书,用书吻醒沉睡的心灵。
2.关键词二:主题确定
每学期的“读书节”活动都要确立一个明确的主题。这个主题要能够引导全校学生的阅读方向。因此,主题的确定十分重要。主题确定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要紧贴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学生的心灵注入力量,让学生学会思考自身以及周围的世界。如“经典的魅力”“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或一位人物)”“人性的美”“力量源自何处”“读书帮助我们了解自己”“比比谁最会读书”“快乐读书”“个性读书”“走进科学世界”“历史伴我成长”“走进三国”“我 与水浒交友”等主题。
3.关键词三:方案策划
“读书节”的主题海报公布后,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都沉浸在书香中。一个月的时间过去后,学生们阅读了三本或五本图书,每一个人都伴随着书中的人物或悲或喜, 内心积攒的感受禁不住要向别人倾吐,头脑中闪现的观点要与别人发生碰撞。“读书节”活动搭建的就是这样一个互相分享阅读成果的平台。
活动方案设计如下:
第一步,征集讨论话题。“读书节”主题公布之后,活动组织人员要向语 文教师和热爱读书的学生了解情况,征集他们最感兴趣的讨论话题,力争设计出能激发学生读书热情的话题,创造一个宽松、 自由、平等的交流氛围,让他们想说、敢说、争着说。
第二步,活动形式多样。征集讨论话题之后,分析归纳,在此基础上商议制定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可以是各种类型的故事会,可以是读书方法大揭秘,可以是某班级“共读一本书”的读书汇报,可以是撰写读书笔记比赛,可以邀请本校教师或作家做报告,可以介绍自己的读书史,也可以策划跳蚤书市和图书义卖活动等。无论是哪一种活动形式,都要尽量做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激励更多的学生爱上阅读。
第三步,鼓励读书榜样。设置“最会读书之星”“最爱读书之星”等奖项,奖品为一本经典的图书。
4.关键词四:成果分享
“我思故我在”。“读书节”活动期间,要随时保存影像资料;对于学生的纸质资料,也要收集整理归档。
“读书节”活动后,要及时进行反思、总结,比如,有没有完成预期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有哪些亮点,有哪些不足,可能是哪些环节上出现了失误?一定要做好记录,记下成功之处,也找出失误及弥补的措施。只有这样,以后的“读书节”活动才会越办越成功,才会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这个活动爱上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