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要当着他人的面批评男孩

○不要当着他人的面批评男孩

时间:2023-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批评是父母运用监护权利对男孩的错误行为进行纠正的一种行为,贯穿男孩成长过程的始终。批评时要以尊重为前提,切不要当着他人的面批评男孩。案例中,当妈妈发现峰峰行为不当时,她并没有当着刘阿姨的面对男孩立马大声呵斥,而是选择沉默,给足了他面子。倘若父母当着外人的面批评男孩,容易使其自尊心受到损害,有可能使男孩对父母产生敌对心理。等外人不在场的情况下,批评指出他的错误,并通过说理说服男孩,引导其改正错误。

批评是父母运用监护权利对男孩的错误行为进行纠正的一种行为,贯穿男孩成长过程的始终。如何保证批评的长期有效呢?要求父母正确地批评男孩。批评时要以尊重为前提,切不要当着他人的面批评男孩。

周末,峰峰妈妈的同事刘阿姨来家里做客。峰峰妈妈和刘阿姨两个人坐在沙发上聊天,峰峰在旁边的电脑桌前玩电脑。本来他们之间并没有交集,这边儿聊天,那边儿玩电脑。但是峰峰的表现却让妈妈非常不高兴。

峰峰在玩自己非常喜欢的游戏,每当玩到关键时刻,他总是大声喊叫起来:“冲啊!加油!”当输了的时候,就大声说:“哎呀!扫兴!”

峰峰时不时地大声喊叫,打扰到了妈妈和刘阿姨的谈话。但是妈妈却没有立刻批评峰峰。等到刘阿姨走了,妈妈对峰峰说:“你过来!”

峰峰放下了手里的鼠标,走到了妈妈的身边。妈妈严厉地说:“你知道刚才你做错了什么事情吗?”峰峰露出疑惑的表情,说:“啊?我没有做错什么事情啊!”

妈妈加重语气说:“我和你刘阿姨在这儿说话,你在旁边干什么呢?”峰峰说:“玩电脑啊。”

妈妈紧接着说道:“你玩电脑的时候是不是大声喊来着?”峰峰突然明白了妈妈所指的错误,说:“哦,对不起妈妈,我不应该在刘阿姨面前这么没有礼貌,更不应该大声说话打扰你们的谈话。”

面对峰峰的道歉,妈妈的眼光也变得温柔起来,说:“知道错了就行。以后要改正,不能再出现这样的错误。”

当男孩出现错误时,父母不要当着他人的面批评男孩。案例中,当妈妈发现峰峰行为不当时,她并没有当着刘阿姨的面对男孩立马大声呵斥,而是选择沉默,给足了他面子。当刘阿姨走后,妈妈才指出了峰峰的错误。这种做法,有力地保护了峰峰的自尊心,使峰峰能够感受到妈妈对自己自尊心的维护,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进一步解决,还有利于他们母子之间的沟通。

男孩同大人一样,也是有自尊心的。如果父母当着众人的面批评男孩的话,会让其很没有面子,从而产生抵触父母的心理。同时,父母的当众批评,会让男孩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到了破坏,慢慢地,维护自己名誉的想法也就会越来越淡薄。相反,如果父母在批评男孩的时候,避免当着他人的面,注重保护男孩的自尊心,那么男孩将会努力维护他人对自己的好评,从而端正自己的行为。

父母要意识到保护男孩自尊心的重要性,努力促进其健康发展。男孩犯了错误,父母要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对男孩进行批评教育,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善意的批评,使男孩能够真正地接受错误、改正错误。

意识到男孩自尊心的重要性。

男孩也是有自尊心的,并且自尊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强。父母应该意识到男孩的自尊心对他成长的影响。自尊心是男孩内在的发展动力,是男孩积极向上、努力前进的重要保障。

在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注重培养男孩的自尊心,那么男孩在树立自尊心后,就会积极上进,努力发展。相反,如果父母不注重培养男孩的自尊心,使其自尊心受损,不仅不利于男孩的健康成长,还会使父母与男孩之间出现感情裂痕。

倘若父母当着外人的面批评男孩,容易使其自尊心受到损害,有可能使男孩对父母产生敌对心理。所以,父母要意识到男孩自尊心的重要性,维护他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其健康发展。

给予男孩自我反省的时间。

如果男孩出现不当的行为,那么父母应该先给予男孩自我反省的时间。通过保持沉默或者是眼色指正等行为,制造一个紧张的气氛,让男孩自己发现问题、改正错误。

例如,当男孩一味地看电视而不去学习时,由于旁边有外人在,父母不能严厉地呵斥男孩的不良行为,但可以通过眼色来指正他的行为,让他感觉到父母的无声批评,从而检讨自己,自我反省,改正错误。这样更能够强化男孩的“改正”意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选择合适的时机批评男孩。

给予男孩自我反省的时间,即使男孩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也并不代表父母就可以无作为了。如果男孩在反省的基础上,能够认识并改正错误,那么父母也应该在事后与男孩进一步沟通,以使男孩全面地了解问题的根源,能够真正地从内心去解决问题。

如果男孩不能够很好地反省,对于父母做出的指正行为无动于衷,那么父母就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来批评男孩。等外人不在场的情况下,批评指出他的错误,并通过说理说服男孩,引导其改正错误。

男孩作为生命的个体,渴望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他人的尊重和理解。作为父母,应该注重维护男孩日益增长的自尊心。对于犯了错误的男孩,父母不应该“棍棒教育”,也不应该在外人的面前肆无忌惮地批评,而应该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善意地批评,以维护男孩的自尊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