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时期,父母能够意识到男孩对拥抱的需求,能做到主动去拥抱。但是,当男孩慢慢长大,进入青春期后,父母就不好意思甚至不愿再去拥抱男孩。其实,拥抱应该一直伴随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拥抱是一种良好的亲子沟通方式,通过这种行为,父母能够使男孩感受到自己的爱,彼此之间建立信任感,促进男孩的良性发展。
小林的妈妈是他们小区里的“教育专家”。很多遇到问题的父母都向她来讨教经验。这天,海洋的妈妈来到小林家,说起了她的烦恼。
她说:“我儿子最近的一些行为让我非常诧异。他总是想拥抱我,但是我认为他已经16岁了,应该像个大人一样了,不应该再有这样的幼稚行为,就果断地拒绝了他。慢慢地,我就感觉到他对我的疏远。”
小林的妈妈听了她的话,说:“其实海洋的这种行为被称作‘皮肤饥饿症爷。”海洋的妈妈非常惊讶:“什么?‘皮肤饥饿症爷?”
小林妈妈回答说:“是的。这是由于男孩长期得不到父母的拥抱,无法感受到父母的爱,长时间下去容易导致男孩缺乏安全感,产生孤独感,做出不正常的举动,不利于父母与男孩之间的沟通交流。”
海洋妈妈疑惑地问道:“他都已经进入了青春期,是半个大人了,还需要拥抱吗?”
小林妈妈坚定地说:“那是当然的。无论男孩多大,他都是有感情的,都渴望获得亲情,希望与父母亲昵。”
海洋妈妈会意地点了点头。小林妈妈笑着说:“拥抱是一种良好的亲子沟通方式,拥抱会增强父母与儿子之间的沟通,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能够使儿子获得安全感,从而引导儿子健康成长。现在我儿子已经16岁了,但是我还是每天坚持和他拥抱。”
拥抱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沟通方式。海洋的妈妈并没有意识到拥抱对于儿子的重要性,致使海洋长时间没有与父母进行肢体接触,而产生了“皮肤饥饿感”。海洋主动拥抱妈妈,但妈妈却不予配合,这就造成了海洋逐渐对妈妈的疏远,这不利于他们之间亲情的加深。通过小林妈妈的一番话,海洋妈妈意识到了拥抱对亲子之间沟通的重要作用。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所有的温血动物自存在之日起就有被触摸的要求。一旦这种要求得不到很好地实现,他们就会丧失欲望,造成个体缓慢发展,并由此产生不正常的行为。所以,男孩在发展过程中也是有触摸欲望的。父母应该满足男孩的触摸要求,通过拥抱加强亲子交流,促进男孩的健康发展。
也许有的家长会提出,满足男孩的拥抱要求会不会太纵容他。《人民教育》杂志社主任任小艾曾说过,男孩的“皮肤饥饿”在得到满足后,对父母的黏糊会自动消失,并对父母的信赖、尊重打下坚实的基础。
拥抱是一种力量,父母通过这种行为,向男孩输送精神食粮。在这种行为下,父母与男孩是双利的。父母能够通过拥抱,使儿子获得安全感,稳定他的情绪,达到教育的目的;儿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体会到平等与尊重。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是亲子连心的重要法宝。
让拥抱成为一种习惯。
拥抱作为一种良好的沟通方式,对男孩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父母要把拥抱这种行为养成一种习惯,一直持续下去。即使男孩渐渐长大独立后,父母也应该意识到他们仍然需要这种沟通方式。
如何将拥抱养成一种习惯?父母可以坚持每天给予儿子三次拥抱。早晨的时候给儿子一次拥抱,让他拥有一个好的心情去面对新的一天;傍晚的时候给予儿子一次拥抱,让他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视,从而分享一天中的快乐与忧愁;在儿子睡觉前,给他一个拥抱,使他感受到无论白天经历了什么,晚上都有父母在家里面等着他,给予他温暖,让他充满安全感,幸福地进入梦乡。
掌握有效的拥抱动作。
拥抱是通过动作的交流,使男孩感受到父母传递的爱。所以,它并不是简单地随手一抱,也是有技巧的。合理的拥抱动作才能够使男孩切实感受到温暖,起到沟通的效果。
父母在即将拥抱儿子的一瞬间,要目光柔和,注视着他的眼睛,使他感受到你是在关心他,让他明白你对他的爱。在拥抱时,若父母的力度过大,容易产生碰撞甚至引起轻微的身体伤害;力度过小,会让儿子无法感受到父母温暖的身体,使拥抱的效果大打折扣。因而,父母拥抱的力度要适中。
拥抱的同时要适当地安慰。
在拥抱的时候应适当给予男孩安慰的话语。比如,儿子生病了,给他一个拥抱,让他感觉到爱和关怀,同时告诉他“不要担心,不要害怕,我一直在你身边”;儿子取得进步时,给他一个拥抱,让他享受高兴的心情,并告诉他“父母因你而骄傲”;儿子犯错时,给他一个拥抱,让他自觉意识到错误,告诉他“好男孩要知错就改”,鼓励他不断努力……在拥抱的同时适当地安慰儿子,能够加倍增强亲子之间的沟通,促进儿子的健康成长。
拥抱是一种良好的沟通方式。通过拥抱,可以加强父母与男孩之间的心灵交流,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可以使男孩获得安全感,把父母当作强大的后盾,在成长中无惧困难;可以缓解男孩的急躁、紧张等不良心理,促进他的身体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