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议论文阅读实战演练

议论文阅读实战演练

时间:2023-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样相隔十二小时,后者成绩好得多。他们很可能像大思想家罗素所说,他想不出怎么写论文,跑出去玩,玩回来就文思泉涌。④当前,在社会中,一些人关注更多的是自我尊重。傅雷先生在“文革”时被抄家后,所有家具贴上封条,他太太到朋友家借了干净衣服,夫妇两人穿了整洁的衣服上吊自尽了。③手机也是今天人们高度依赖的工具。来电去电,不仅直接显示姓名,还显示地域。

1.读书与梦想(刘墉)

⑴诚品书店邀请我做校园巡回演讲,我定的讲题是:读书最好,有梦相随。

⑵我太太看到,笑说有问题,因为去掉了中间的标点,好像是读书最好能接着做梦。

⑶我说这有什么错呢?你没见前两天的报纸上才登,美国有个研究,分两组人,一组上午九点钟上课,晚上九点问他们记得多少;另一组则是晚上九点上课,接着各自去睡,第二天早上九点再问他们记得多少。同样相隔十二小时,后者成绩好得多。可见读书要想效果好、记得牢,最好跟着去睡觉。

⑷我这番话,只能供你参考,千万别书本一摆,就去见周公了。

⑸但是,我敢说那些有成就的学者,绝不是死读书的。他们很可能像大思想家罗素所说,他想不出怎么写论文,跑出去玩,玩回来就文思泉涌。或像爱因斯坦,在他想通“相对论”的前一天,离开办公室时还对朋友说只怕一辈子都搞不懂了,结果第二天一醒就找到了答案。

⑹更实在的例子是发现了苯环分子结构的柯库尔,他不是由梦到一条蛇咬着自己的尾巴,得到了白天百思不解的答案吗?

⑺可见书要读,梦也要做;读书是紧,做梦是松。

⑻许多年前,老师对我说,青春不要留白。是的,青春短暂,不能白过,但是读书不一样。我们的脑海好像个仓库,不会管理的人,只知把东西堆进去,塞到连转身都不方便;会管理的人则知道分门别类,把容易坏的常拿出来检查,不堪用的扔掉。因此,仓库里有条不紊,不但进出货方便,空出来的地方说不定还能摆张乒乓球桌呢!

⑼所以,脑仓库的管理一定要留白,只知道博学强记,不断往脑子里塞东西的人,在今天是不容易成功的。

⑽如此想想,孔子、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在他们那个时代,才有几本书好看?汗牛充栋的书简,加起来只怕不过一片光碟的内容。问题是,他们为什么能成为那样伟大的思想家?因为他们既懂得“思而不学则殆”,更懂得“学而不思则罔”。于是在脑海里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在读几十本书之后,他们很可能就创作出一本自己的作品,而且超越他读的那几十本书。

⑾相对地,却有不计其数的学者,焚膏继晷、皓首穷经,学问塞满一肚子,好像乱堆的仓库,该用的时候找不到,碰到问题不能以所学的解决;说得出一番大道理,却毫无自己的创意。如果把书当成人生旅程的行囊,那些“死书”非但没能帮助他走得远、看得多,反而成为累赘,压得他没见到多少人生的风景。

⑿当你发现书已经读死了,记不住了、想不开了,就暂时把书放下,看看外面的绿树蓝天,让思想驰骋,让理想飞扬,想想那书里有多少东西可以给你启发。而且你可以由读这本书,想到读那本书,把相关的东西串起来。这样书才能成为活的,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它不但让你用来应付老师的考卷,更能应付人生的考试。

⒀于是,你成为真正的爱书人,书为你实现梦想、打开心窗。

⒁所以我说:读书最好,有梦相随!

(选自《再试一次,就成功》,有改动)

1.说说文章开头写我和太太调侃的作用。

2.请分别解释文章第⑻⑼两段画线句子中“留白”一词的含义。

3.文章第⑽段说理比较充分,但有了第⑾段说理效果更好。请分析好在哪里。

4.读完全文,你觉得“读书最好,有梦相随”在文中包含哪些意思。

2.自尊

①说到自尊,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人的自我尊重,这自然是不错的。但是,最近看到几位大师逸闻,方知道,自尊是在尊重别人中实现的。

②钱学森家里的炊事员曾经说,钱老每次下楼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背心。这是看得起咱、尊重咱。钱老儿子钱永刚听了炊事员的话后,也学了父亲的样子,每逢去餐厅吃饭,都穿戴整齐,他也要做尊重他人的人。

③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已有眼疾,在岭南大学居住的两层楼房的一楼给学生上课。当时选修他课程的不过五六人,陈先生绝不因选课学生多少影响他的讲课。夏天,他身着便装与助手一起在楼下工作,每当学生到家里听课,他都要自己拄杖扶梯缓步上楼改换夏布长衫,然后才下来上课。看着老师摸索着下楼的身姿,学生们感动不已,为师的高大,在他们心中已然耸立。

④当前,在社会中,一些人关注更多的是自我尊重。他们目中无人,装模作样,虚伪失真,故作姿态,这种看似自我尊重的过分表达,表现出的却正是不尊重别人的自我膨胀,是没有自信的无意识流露。

⑤与这些人相反,有些大师甚至在遭受欺凌和侮辱,人格遭到践踏的时候,还仍然具有表达尊重别人的强烈愿望。他们被剥夺了所有表达自尊的手段后,唯一可以表现的,就是穿戴整齐地向这个世界告别。傅雷先生在“文革”时被抄家后,所有家具贴上封条,他太太到朋友家借了干净衣服,夫妇两人穿了整洁的衣服上吊自尽了。整洁的衣着成了他们表达对这个世界和对周围人尊重的最后方式。

⑥由此可见,在生活中,你保持着对人的谦恭,人们便在你的谦恭中读出涵养和文明,心中会由衷地尊敬着你。(选自《钱江晚报》有删改)

5.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6.第⑤段中傅雷先生的事例,能不能与第②段钱学森和第③段陈寅恪的事例颠倒顺序?请说明理由。

7.读完本文,请结合自己的一次经历,谈谈你对“自尊”的理解。

3.别因工具荒废了原始本领(李伟明)

①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能够娴熟地运用先进工具,这当然是好事。但是,他们对网络简直太迷信了,不信“书”,不信“人”,只信“网”,无论查证什么资料,都以“百度”为准。有一次,两个小伙子争论县委书记和县长的关系,相持不下,当场点开网络,直接输入“县委书记和县长谁更大”寻求结果。

②离开了网络,一个人会变得什么都不知道?如果网络发展的结果竟然是让我们的头脑空空如也,什么也不再储存不再思考,甚至什么都不能储存不能思考,那是不是有点可怕?

③手机也是今天人们高度依赖的工具。手机的功能越来越齐全,让人越来越方便。来电去电,不仅直接显示姓名,还显示地域。如果离开手机,同样是这些号码,你会对它们感到完全陌生,你根本不知道这其实就是你经常拨打的那些数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似乎全靠这部小机子了。越来越多的人,随时手不离机、机不离手,即使是洗澡、睡觉、上卫生间,也要让它和自己紧密相依。如果哪天失去了手机,那就意味着与世隔绝。更要命的是,很多人变得只习惯和手机上有名字的人打交道。去一个地方找人,对方已经说了哪条路哪个号,到了这个地段,仍然要频频用手机询问对方怎么走,却忽略了来来往往的众多路人。

④还有一个重要依赖工具是汽车。因为有了车,人们不再喜欢走路,百十米远的路程,也想着开车去,尽管光是停车的时间就足够你悠然漫步抵达。如果没有私人汽车,那就不妨依赖公共汽车。一站路、两站路,走起来也就几分钟的事,可你愿意走吗?我年轻时种地砍柴没少走路(还要挑上百十斤呢),现在也因为没有别的锻炼机会,仍然喜欢走路。但如果集体出行,只好随大流,跟着挤上车。再过些年,当年一口气行走几十里的光辉事迹,只怕连我自己都要怀疑那是梦境了。

⑤工具的使用,诚然让我们的生活内容越来越丰富,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但过度依赖工具,使我们丧失了诸多应有的能力和乐趣。为了防止人类进化得只剩下一个大拇指,我们有必要提醒自己适当地走出“工具”的阴影,摆脱“工具”的控制,找机会时常温习一下先前掌握的那些原始本领。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1月2日,有改动)

8.本文的主要观点是:

9.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文中的“原始本领”具体指哪些?

10.第④段中写“我”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有什么作用?

11.第⑤段“人类进化得只剩下一个大拇指”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