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金富
去年4月6日,我和我所教的班级中的一名女同学之间发生了一次很大的矛盾,在处理这个矛盾过程中我前后用了两种方法,当然也收到了两种效果,其间给我的启示很大。
那天早自习,我提前来到了班上,透过窗户,我看见后排的徐凯同学正在听随身听,而且边听边摇头晃脑、手舞足蹈地比划着。见此情景,我非常生气,便冲进去走到他面前,把随身听收了上来,并且往讲台上走,准备对全班进行一次思想教育。这时一个叫陈莹的女生从外面走了进来,看见我手里的随身听,便着急起来,嘴里说:“老师,给我吧,这是我的”。又伸手想从我手里“夺”回去。也许是因为她说话的声音有点太“冲”,态度有些蛮横,我的火一下子就窜了上来。一伸手把她的手推开,大声喊道:“不行,你的我也不能给你。”。经过她的几次恳求,我也丝毫不为所动。她更急了,便说了一句使我更为发怒的话:“你还想咋的,我求你都不行啊!”一见她这种态度,我气到了极点,大声把她训斥了一顿,而且还说了一句极不该说的话:“我就不给你,今天就算我得罪你了,肯定不给。”。并借题发挥,在讲台上发了一早自习的脾气,即便陈莹趴在桌上哭了起来,我也不为所动。回到办公室里,我越想越生气,下了狠心,坚决不能把随身听给她。
不大一会儿,班长来找我求情,说:“那个随身听是陈莹的外公给她买的生日礼物,有纪念意义,因此她有点着急,现在还在班上哭呢,老师,你就原谅她,还给她吧!”。我说:“不行,不管是谁给她的都不行,你看她今天早上的态度,那还像是一个学生吗?”。之后又有几个同学来为她求情,我都坚决未答应。事情就僵在了这里。从那以后,一连几天,陈莹同学情绪一直都很坏,不是逃课,就是趴在桌子上哭。对此我仍然无动于衷,越看她这样,心里就越生气,而且每次上课都旁敲侧击地点她几句。她对我产生了敌意,见到我不但不说话,而且从她那目光里我明显看出了敌意。
这次战斗到底以我的“胜利”而结束。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但后来我几乎不敢再看她那充满敌意的眼睛,而且心里也隐约感到,似乎自己做得太过火了。奇怪的是,从那以后班级纪律出奇的好,但同学们似乎和我有点疏远了,整天埋头在那学习,本来我不在的时候,同学们情绪非常兴奋,但随着我的出现,他们马上便换了样子,而且谁也不肯和我贴近,我成了孤家寡人。这样持续了一段时期,班级里令人窒息的空气压得我越来越苦闷,我知道在处理这件事上,不但伤了陈莹的心,同时也伤了同学们的心。我一连斗争了好几天,越来越感到自己是真的错了,但碍于老师的面子,仍未主动与同学们沟通,越不沟通,情况越坏,我感到了孤独。试想一下,作为一个班主任,全班的同学都不和你同心,那种情况就如同自己成了“光杆司令”一样。
于是,在灵魂深处,我彻底进行了一次自我反省,做出了一生都令我感到欣慰的决定,找一个恰当的时机,公开向陈莹同学道歉。在一次班会上,我语气凝重、极为郑重地做了一次自我检讨,深刻得不但有的同学哭得泪流满面,我自己也被感动得流下了泪水。没想到,一次发自肺腑的真情告白,换来了我的学生对我永远的尊重。冰河解冻的日子,我重新赢得了同学们对我的爱戴和拥护。从那以后,我的学生和我真正地打成了一片,我管理班级的时候,也不再费力了,同学们都能自觉地遵守班级纪律,班上学习气氛也浓了起来,看到这种情况,我心里由衷地感到高兴。
望着他们热情洋溢的张张笑脸,听着班里的朗朗书声,我内心感慨万千,心中顿悟:在班级管理中,压服的结果往往是压而不服,发脾气的结果只能是撕毁自己的形象,一点也不能吓倒学生,在对待学生错误行为上,宽容实际上是一种最好的约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