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对写作的认识不同,就写作教学中师生关系存在着两种较有代表性的看法,一种是“教练说”,一种是“催产说”。
1.教练说
所谓“教练说”,就是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作是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关系。写作是一种技能,教师就是教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教会学生写作技能。
郑逸农老师指出:语文教师要像教练员那样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郑老师曾打过一个比方。假设一位乒乓球教练要给运动员上训练课,点完名后对运动员说:“那么坐到后面去,看我打球!”接着自己打得浑身是劲儿,直到下课。当然不可能有这样的教练员。但却有很多这样的语文老师,课堂上一个人滔滔不绝讲怎么写好作文,就是不让学生自己写。教师要像教练员那样,要对学生的学习实践提出明确的要求。这个要求要在学习实践前提出,要求要体现出逐级提升的阶梯形态,学习结束后要让每个学生对照学习要求,及时评判、反思和完善;及时了解并反馈学生学习的达成情况。教师要像教练员那样有明确的学生培养方向,不要荒了自己的地肥了别人的田;教师要像教练员那样,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判断、自我反思、自我纠错能力。
学过游泳和没学过的,一下水就能看出差别来。这个差别,主要就是技术的差别。游泳教练教学生蝶泳、仰泳、蛙泳、自由泳,这就是技术训练。训练有目标、分阶段、重练习、讲效果等特征。这就好比语文老师教写作,要教会学生写作技巧,如何分解训练,如何巩固,怎样算是达标。[60]正如同样的教练,学生会有不同的表现,同样的语文教师教,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各不相同,这些差异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的养成。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2.催产说
所谓“催产说”,就是认为学生本身具有写作的潜能和热情,教师只要激发出来,学生就能自然写出文章来。这一说法来源于苏格拉底“产婆术”。
产婆术,即“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将知识的获得比为婴儿降生。产妇就是学生,助产士就是教师,产房就是教室,婴孩就是观念。他认为,人一出生,就禀有观念。教师的教学,类似产婆将胎儿“引出”而已,产婆绝对无法“由外往内”地赐予产妇婴儿,而只能“由内而外”将婴儿接生下来。所以,苏格拉底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自己”重新“发现”早已存在的观念,或者“回忆”遗忘但未曾消失的记忆。产婆术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持这一主张的老师认为,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自己重新发现早已存在的观念,因为知识之于学生,好比美洲新大陆之于哥伦布,是“发现”而非“发明”。学生的学习既来自独立的学习,也来自和他人的沟通与互动,包括来自与符号系统的互动。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教师向学生展现其自身的认知策略和高层次的思考技巧,去支持学生内化所要学习的内涵,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新知识和新体验,并帮助学生发展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认知技巧。
这一教法的亮点在于不仅把教学过程作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而且也把教学过程作为师生之间意识共享的过程,在共享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解决问题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还拥有了自己的见解,更有利于人文素养的形成。它重视思考和辩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广开思路;注重演绎与归纳,强调逻辑;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激发他们深入探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