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四,期待

周四,期待

时间:2023-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午,我们继续着Business Fair以及数学课,下午第二节课,我被加拿大的78K的学生邀请去了机器人课程,说来我的机器人的学习历史,那得从三年级开始说起了。我们与加拿大学生分别参加了不同的两个项目,78K的学生参加黑圈里面相互碰撞,看谁的机器人先被撞出圈外,谁就输了。话剧是由卡门和一些高中学生演出的,很难想象,加拿大的高中生居然如此富有表演天赋,那样子完全就是一副专业演员的腔调,后来我才想起来,他们在学校里有戏剧课。

周四,期待

上午,我们继续着Business Fair以及数学课,下午第二节课,我被加拿大的78K的学生邀请去了机器人课程,说来我的机器人的学习历史,那得从三年级开始说起了。

三年级,那时候接到了青少年科技工作室的宣传单,于是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机器人,在我那时的印象里,不就是那种自己有灵巧的嘴巴,能说会道,会干家务,所有的事情都能在机器人上得以实现。这太神奇了,我妈妈也很支持,于是,就来到了机器人班了。从那时起,每次当填到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之时,我又多了一项——机器人。我开始发疯地沉浸在里面,甚至睡梦中出现的都是机器人的设想、编程,常常忽然想到了什么点子,就一直急切地等待星期天的到来,能上到机器人课。这样,慢慢磨炼了一年,水平上升了一个档次,然后第一次参加了苏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机器人大赛,得了一个第二名,这对于当时的我还是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来说,绝对是一颗很有力的强心剂。之后,一个个大赛小赛的机会扑面而来,我几乎都没有放过,在此期间,水平不断提高,也开始以小学名义参加比赛,那时候,我不断地收获喜悦、成就,体验到了机器人带给我的快乐。可是,好景不长,由于六年级毕业的压力以及以后初中学习生活的紧张,我也只能忍痛割爱,算是跟机器人告一段落了。

终于,在加拿大,当校长请人过来,给我们展示机器人之时,一种温馨的回忆、一种渴望的冲动又来了,我赶紧跟校长提议,能否让我们加入机器人团队,并解释道我们在这一方面比较富有经验,Philip也学过一段时间,Irvin动手能力也很强。校长听说我曾经是六省一市的二等奖之时,相当高兴,把我们一个个都看作专家,邀请我们加入,并为我们专门选择了比赛项目。我们与加拿大学生分别参加了不同的两个项目,78K的学生参加黑圈里面相互碰撞,看谁的机器人先被撞出圈外,谁就输了。说实话,这个比赛项目要是在中国还是不大现实的,客观因素太多,有不少的运气成分。我们中国学生团队参加的是Sports Challenge(运动挑战),其难度、水平最起码要高五倍,涉及光感、距感、触感等等,其编程的复杂程度远远要比简单的在黑圈里转圈圈要难得多。我们还在设计着机器人的总体构造雏形,目标是轻量化,越轻越简单越快,按照这目标,我们设想中的机器人仅有两个电机加上必要的触感,除了连接的积木,其他不必要的零件统统忽略不计。

放学以后,Philip又来我家了,他要在我家Sleep Over。不一会儿,我们跟着兰迪一起去看话剧去了。话剧是由卡门和一些高中学生演出的,很难想象,加拿大的高中生居然如此富有表演天赋,那样子完全就是一副专业演员的腔调,后来我才想起来,他们在学校里有戏剧课。想想我们中国的高中生现在还在题海里“畅游”,心里不禁有些不平衡。很可惜,我相机没电了,不然还可以拍几张照片,太精彩了,台下的观众经常忍俊不禁,尤其是我家的卡门,真是一个做话剧演员的料子啊。

回来以后,我们洗洗睡了……

大脸猫 2010-05-07 14:10:29

努力吧,我们期待着你们捧回个机器人国际大奖哈,这个真有可能哦

新浪网友2010-05-07 15:57:39

是啊 机会来了就去抓住它!好好准备准备,给咱中国人长长脸!

jenny 2010-05-07 16:24:15

你们有这么好的基础,又是这么好的哥们,团队合作肯定一级棒!捧个外国大奖杯回来

tommy 2010-05-07 22:20:31

你的团队就像特种部队啊,样样都行.

新浪网友2010-05-08 06:58:42

国外的课程设置让人心驰神往,当我们的一个个小“眼镜”无法轻松的沉重时,人家的孩子却是有学有乐,还能上上戏剧课表演展示。关键还是我们的生存竞争压力太大了,短期功利心太重了,我们的这种氛围下培养想象力、创造力、独立自主能力相对来说就要艰难许多。绝大多数孩子只能不得已地被动地跟着“怪圈”走,否则就要被游戏规则挤兑出局。——远在加国的你们好好把握机会,放开身心充分展示你们的聪明才智,为我们中国孩子的形象增添光彩!

新浪网友2010-05-08 21:49:01

机遇往往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到来,且稍纵即逝——主动去敲机遇的门,智者。珍惜每一个机会,该出手时就出手。即便不拿奖(毕竟你好几年没去碰这个了),得到一次很好的锻炼也不错啊!

新浪网友2010-05-09 18:51:28

“第一次参加了苏州市科技机器人大赛,得了一个第二名,这对于当时我还是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来说,绝对是一颗很有力的强心剂。”是啊 我还记得你后来在参加市首届阅读节阅读比赛活动三天之内读完一本规定书目后写的文字整理《我喜欢的一本书》一文中还念念不忘提到此次比赛——“随之而来的,是第一次录音,第一次演出和第一次直播: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把三个‘第一次’的人生经历都写到了。这种句式很好,干净利落。这也让我想起了上次的机器人大赛,我的第一次参赛,第一次获大奖和第一次被采访……”呵呵,可见这次比赛在你的记忆中刻骨铭心啊!(那次比赛后的记者采访还被登载在报纸上)回想起来颇感觉温馨、愉悦,回味无穷啊。多么让人怀念的童年!

新浪网友2010-05-09 20:39:59

偶联想起一个故事:

一位黎女士曾经做过营销,在报纸上看到一家公司招收销售业务员的广告,赶去应聘。结果,公司老板告诉她,她来晚了,招工名额已满。黎女士十分想得到这份工作,因为这家公司的产品是她曾在另一家公司推销过的,而且拥有部分客户资源,她觉得自己一定能够做出不菲的业绩。迟来一步,她虽然遗憾,却并不气馁,三天两头去公司介绍自己的营销经历和经验,诚挚地表示愿意为公司效力。老板懒得理她,甚至多次轰她出去。黎女士便不再去老板的办公室惹他上火发怒,她换了一种“骚扰”方式,隔三岔五给老板打电话,每天给老板的手机发一条短信;尤其是周末和节日,她总少不了奉上一个慰问电话和一条祝福短信。起初老板烦得要命,听到她的电话不是挂机,就是骂上一声:“让我安静一会儿好不好?”“你就死了这条心吧,我一辈子也不会录用你!”但黎女士总是语气温和。渐渐地,老板的态度开始缓和,偶尔也和她聊上几句,就这样,黎女士与老板打了两个多月的“游击”。终于有一天,老板开了恩,他在电话里说:“我们的确不需要销售员了,而且你做销售员也屈才了,你来做我公司销售部经理吧!”哈,本指望求一粒芝麻,结果捡了一个西瓜。老板还说:“不是你的勇气感动了我,而是你的脸皮比城墙还厚,都把我骚扰怕了,让我觉得不把你打发了,我就没好日子过,也不好意思了。你这种不把自己推销出去绝不罢休的执著劲儿,正是做营销不可缺少的职业精神。”

——许多事情正是这样:看似希望渺茫,如果去争取,就有可能出现转机。生活之门,在开启之间,成功抑或失败都无所断定,当它对你关闭着的时候,你寻求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必须具备敲门的勇气。敲开门即便不能获得成功,也至少有了一次锻炼的机会、实践的机会,更练就了一种不怕碰钉子、不怕撞南墙的“厚脸皮”精神,这种“不把自己推销出去绝不罢休的执著劲儿”,正是许多成功人士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你们就主动为自己荐得了一次很好的锻炼实践的机会,即便不拿奖你们也已经很精彩了!为你们鼓个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