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家根据各个时期的政治态势以及对小学语文课教学目的任务的认识,分别在1950年、1956年、1960年、1963年、1966年、1978年、1987年编写过统一的小学语文教材。应该说,1978年和1987年编写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是当时最好的两套教材。它们的特点是以阅读训练为主线,将教材分为四类课文:讲读课文、半独立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习作例文;把阅读分解成若干个重点训练项目,使教学既有重点,又适当反复,呈现“螺旋式”的前进。但是这两套教材所编排的习作例文,同阅读课文的关系不是很密切,训练的要求也比较笼统,序列不够清楚,练习的数量也比较少。因此,从1978年起,全国各地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开始活跃起来,大家都把作文教学的规律和作文训练的序列作为主要研究课题,纷纷编出了各自的作文教材来弥补统编教材的不足,其中不少实验都涉及了起步作文的研究,现简单作些介绍[12]。
一、作文分步训练
1978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张田若率先总结了我国新中国成立后小学作文教学的传统经验,著文《作文训练三步走》。他把小学作文训练概括为“三步”:第一步,口语训练(一年级);第二步,写话训练(二年级);第三步,作文训练(三至六年级)。可是山东省烟台市的李昌斌、马兆铭等同志认为,第三步训练横跨三、四、五、六四个年级,阶段性不明确,也体现不出三年级训练的特殊性。他们认为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应该相结合,按其过程来说,可分四步走,即说话训练、写话训练、片段训练、篇章训练。具体见下表:
从1979年起,烟台市的研究人员在全市15个县、区进行了大面积的试验,既订出了各个年级作文训练的计划,编写了教材,又进行了理论总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杭州大学朱作仁和李卫民的“小学作文程序训练”试验,也属于作文分步训练的实验。他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作文要求,确定了各年级的训练重点。一、二年级重点训练把语句写通顺;三年级重点训练把事情写具体;四、五年级重点训练审题、立意和谋篇。实验在浙江省以及国内部分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
二、作文素描训练
上海市的吴立岗、贾志敏认为,小学作文“四步训练”相对“三步训练”来说是一个进步。可是通过三年级的片断训练,立刻让四年级学生独立地写命题作文,值得商榷。三、四年级是两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可等闲视之。经调查,他们发现三、四年级学生作文的主要毛病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原因何在?一是学生不会观察,不会想象;二是他们的生活知识和常用词语十分贫乏。据此,他们借鉴美术教学的经验而创造了一种适用于三、四年级的作文教学形式——素描。所谓素描训练,乃是以观察事物为途径,以片断和简单的篇章作为形式,将描写和叙述结合起来反映周围生活的记叙文训练。素描训练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素描的内容可以由简到繁地进行设计。
第二,素描以静物、动物、自然景物、房间陈设以及师生日常生活片段的演示作为内容,可以帮助儿童逐步积累生活知识和常用词语。
第三,观察作文的形式很多,而素描可以在教室或校园内进行,简单易行,便于教学。
第四,素描可以当堂作文,当堂评讲,既使学生受到独立写作、独立修改的训练,又可减轻师生负担。
从1979年起素描作文先在上海市部分学校试验,后来很快推广到浙江、江苏、广东、黑龙江等地。
三、作文分格训练
1980年下半年,东北农垦总局语文教育学会组织力量,在常青的“写作分格教学法”基础上编写了《中小学作文分格训练》并进行相应的试验。分格训练所谓的“格”,指单一训练单位,相当于单项训练。具体地说,从说话、写话、片段训练到篇章训练,从写人记事到写景状物,从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到开头结尾,从培养观察力到发展语言、思维能力,把众多的作文难点分解成一个一个具体训练的“格”。
东北农垦总局的研究人员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作文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编写了各年级的作文分格训练教材,五册教材共包括325个格。
四、先放后收的作文训练
北京景山学校刘曼华等同志认为,集中识字能促进小学生作文提早起步。学校着重研究了集中识字教学,加强了阅读训练,使二年级学生能识汉字2 200~2 400格,掌握词语6 000个,绝大多数二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能在教师辅导下写出三四百字的短文,为三年级学生作文打好基础。
那么,从三年级起作文训练该如何进行?景山学校的老师主张“先放后收”。他们认为三年级是作文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一是要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二是要充分发展学生连贯语言的能力,让他们把文章写“开”,把笔头写“顺”;三是要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因此,应该运用“放胆文”的形式进行训练,让学生放开胆子去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到四、五年级就要教会他们对文章“剪裁”,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五、读写结合的训练
如果说以上四个作文教学流派都主张小学语文学科分设“阅读”和“作文”两类课,那么广东省特级教师丁有宽则主张把读和写紧密结合,取消通常的作文课。他经过长期的教学试验,总结出一套富有成效、独具特色的语文教学方法,其特点就是把作文知识和训练结合到讲读课文的过程中进行。“读写对应”的具体做法是:①从读学解题,作文结合练审题和拟题;②从读学归纳中心,作文结合练怎样表现中心;③从读学分段、概括段意,作文结合练拟写作提纲;④从读学区分文章主次,作文结合练怎样安排详略;⑤从读学捕捉中心段,作文结合练怎样突出中心;⑥从读学品评词句,作文结合练遣词造句;⑦从读学作者怎样观察事物,作文结合练观察方法。
六、童话引路作文教学实验
这是湖南的佘同生根据儿童富于幻想,喜爱童话,又有兴趣编写童话的特点而开展的起步作文教学。其内容是让儿童听童话、说童话、读童话、写童话,把儿童引到爱听、会听、爱说、会说、爱读、会读、爱写、会写的路子上来。具体做法是:
1.听童话、说童话、读童话。从一年级开始,教师每星期给学生讲一个童话故事。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童话。到三年级,从阅读童话扩展到阅读故事、寓言、诗歌等,阅读量也扩大到每学期30万字。
2.写童话。一年级,先听老师讲一个简短的故事,再仿照着说一说,然后回忆着写下来,一般要求百字以内。二年级,主要进行看图写童话的训练,从多幅图到单幅图,一般要求写三四百字的童话故事。三年级,采用多种形式编写童话,字数可以达到五六百字。
3.开展童话系列活动。如:开童话故事会,进行童话朗读比赛,办童话手抄报,演童话剧等。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小学起步作文教学的各种探索,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例如先放后收的训练和读写结合的训练);二是注意吸收现代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成果,将发展语言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三是开始运用系统方法分析问题,既博采众长,又创造自己的特色。
【注释】
[1]林治金.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2]林治金.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3]同上
[4]同上
[5]同上
[6]林治金.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7]林治金.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8]林治金.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9]林治金.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10]同上
[11]同上
[12]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