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星,1938年生,1963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中学数学特级教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先后在银川二中、银川唐徕回中任教,并曾任唐徕回中副校长。银川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宁夏数研会名誉理事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荣获“苏步青数学教育奖”。多年来从事中学数学教学、数学竞赛辅导、青年教师培养、教学管理和教育科研工作,成绩卓著,多次受到表彰奖励。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或合编著作六部;1995年4月他在银川地区所作的“教学经验巡回演讲”和“课堂艺术表演课”受到同行和专家的一致好评;1998年他作为专家代表团成员参加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庆典,受到中央代表团团长温家宝同志的接见。宁夏电视台以《青春无悔支宁人》对他进行了专题报道。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这几句话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首先提出来的。多年来,李耀星同志把这几句话作为座右铭,在自己的从教之路上不断地学习着、思考着、践行着。
从学雷锋说起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的事迹,一时传遍大江南北,当时作为学生会干部的李耀星,带头响应党的号召,无条件服从分配,支援宁夏的教育事业。他还清楚地记得,在陕西师大校领导为他们安排的茶话会上,老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建国后党一手培养的新一代大学生,到那里以后,要做好吃大苦、耐大劳的思想准备,要安下心、扎下根,干一番事业,要为母校争光”。1963年8月底,他们一行30余人肩负母校的重托乘火车来到银川。当时的教育厅厅长崔阶平接见了他们一行,勉励他们要努力工作,为改变宁夏教育落后的现状作出贡献。教育厅人事处很快宣布了分配方案,李耀星被分到银川二中任教。他屈指算来,在银川工作已47个年头了。
拨乱反正,成为一名先锋战士
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是李耀星多年的夙愿。正当他为实现自己的抱负而努力的时候,“十年浩劫”开始了,全国开始大动乱,学校受到严重冲击,教学秩序完全被破坏,建国后17年的教育成果被全盘否定。很多知识分子开始彷徨、迷惘,甚至逃避现实,但他坚信严冬终究会过去,春天一定会到来。直到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了“四人帮”。1978年12月党中央又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全党从思想僵化、一切从本本出发的怪圈中解放出来。在这期间邓小平同志围绕教育改革、尊师重教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他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积极地在优秀的教师中发展党员”,这些话像黑暗中的指路明灯,使大家的眼睛豁然一亮。最难忘的是1979年12月25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昔日被“四人帮”诬蔑为“臭老九”的他们,又重新回到党的怀抱。在入党宣誓会上,他和在场的同志百感交集,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独特的结构教学法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他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结构教学法”,即每学一个新单元开始,他都把教学目的、要求给学生明确交代,先由学生自己独立阅读教材,然后围绕几个中心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扩展了,能力提高了。每学完一个单元,他要求学生要画出“单元知识结构图”,通过这个结构图,学生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纵横联系,实际上就是让每个学生都编织一张精美的“知识网”,这样在考试的时候,“大鱼”、“小鱼”都能“一网打尽”。
由于他教学方法得当,又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他的学生都十分喜欢数学,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他所带的89届高三(3)班在全区高考数学前10名中,就占三名(分别是第一、第三、第七名),黄雷同学是当年的全区理科状元,也是数学单科状元。
勤于积累,善于总结
教学工作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用他的话说就是:“勇于实践、勤于积累、善于总结、不断提高、大胆创新”,即“实践——积累——总结——提高——创新”的一个长期循环往复的过程。他认为做学问要有韧劲,要耐得住寂寞,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
在当今信息社会,谁积累的资料多,谁获得的信息就多,他多年坚持自费订阅各种数学杂志,以及《教师月刊》《教师博览》《教育文摘周报》等各种报纸杂志,年底把各种杂志装订成册,标上年号,以便查找。邮购新书是他积累资料的又一个渠道,他经常注意各种报刊上的“新书介绍”,凡认为好的,便及时通过邮购获得,如《给教师的建议》《杜威教育名篇》《陶行知文集》《聚焦新课程》《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等书籍,都是通过邮购获得的。平时遇到短小精悍的文章,他及时摘录到卡片上,目前积累的卡片有5000多张,剪报6大本,图书有3000余册。
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要通过不断总结、不断提炼、不断完善,才能逐步上升为理论。多年来,他先后在区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两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6篇在全国交流,两篇论文被全国权威刊物中国人民大学《中学数学教学》全文刊用。论文《谈中学数学中的基本数学思想》在日本东京交流时,受到日本学省的高度评价。多篇论文在全国和自治区获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他编著的《高中数学解题方法30讲》一书,前后用了近10年时间,其中大部分篇章是利用晚上和节假日完成的,可以说是他多年教学实践的结晶。
潜心培养青年教师
唐徕回中1990年建校,李耀星被组织选派到学校任副校长,主管教学工作,先后制定了系列化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他带头上示范课、观摩课,定期进行专题讲座,他对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备课要做到“五备”:备学生、备教材、备方法、备作业、备学法指导。讲课要把握“三度”:定准坡度、增加密度、变换角度。在教学基本功方面,要求教师要做到“三个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笔漂亮的粉笔字,一手过硬的简笔画。对青年教师提出“五个一”:拜一位老教师为师,每学期上一节汇报课,写一篇有质量的论文,读一本教育理论的书,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与此同时,还定期开展普通话比赛、板书比赛和优质课评比活动。为了扩大教师的知识面,他把自己的1200余册数学书刊无偿捐赠给学校资料室。在他的带领下,一支富有朝气的青年教师队伍逐渐形成,短短的几年中向薄弱学校送课30余节,有4位青年教师在全国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有18位教师分别成为全国、自治区、银川市的骨干教师。在自治区首届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唐徕回中代表队一举夺得自治区冠军。
“三个面向”指明了方向
1983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给北京景山中学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小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总体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小平同志教育思想的集中概括。遵照“三个面向”的指示,校领导班子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带领全校教职工发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执著爱生”的精神,坚持从严治校,努力办出学校特色。在短短几年内,各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995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到校视察,高度评价了学校的工作,并亲笔题词:“进一步办好回民中学”。
在这期间,组织上多次派他和有关同志外出学习,学习全国各地的教改经验,如上海的“建平校园文化”经验,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经验,上海虹口区的“爱的系列教育”经验,顾泠沅教授创建的“青浦教改经验”以及北京回民中学的办学经验。这些经验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使唐中很快成为自治区民族教育的窗口学校。
学校要可持续发展,教育科研必须跟上,于是学校又参加了由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吕型伟主持的“八五”、“九五”国家重点科研项目“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验”及“全国写字教学实验”,这两项课题已取得丰硕成果,并通过国家验收。为了了解国外的教育改革进展情况,组织上先后派他到日本、美国去学习、交流、考察,通过这些活动,使他对“三个面向”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从心底对总设计师的高瞻远瞩感到敬佩。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有两件事,使他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其一,2004年10月他的母校——陕西师大迎来60周年校庆,他以“师大银川校友会名誉会长”和“杰出校友”的身份应邀参加了庆典,校领导亲切接见了他,并以《浓浓校友情》为题在《陕西师大60周年校庆简报》和师大校园网上介绍了他的事迹,房喻校长握着他的手说:“你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宁夏,并在教育战线上做出了突出贡献,这是师大的骄傲和光荣,师大现在已今非昔比,欢迎常回来看看”。
其二,前不久,他45年前的高中同班同学搞了一次聚会,老同学见面,几乎都认不出来了,相互介绍姓名之后,才恍然大悟,大家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场面十分感人。会上各自讲述了自己的故事,相互加深了了解。临别时,同学们送了他一首诗,题目是《相会古城长安》,诗云:
五十年间大半生,漂寄异乡作“苦僧”。
风雕雨刻天无情,少年变作白头翁。
自古人生谁不老,换得新秀满园红。
黄河纵有千尺水,不敌同窗思念情。
诗中既肯定了他对教育作出的贡献,又充满了对同窗好友的思念之情。
目前,他虽已退休,但责任感、使命感,促使他退而不休,还在眷恋着教育这片热土,还在民办教育这块土地上辛勤地耕耘着,还在研究新一轮课程改革,研究创新教育,还在为培养青年教师作出自己的努力。用他的话说就是:“活到老,学到老”。他永远铭记陶行之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言,为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余热。
最后,他愿以一首小诗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勉:
烈士暮年气犹壮,老夫聊发少年狂。
豪歌一曲黄昏颂,笑看余晖染夕阳。
人生箴言
在人生的旅程中,不应一味追求结果,而更应重视奋斗的过程。在自觉奋斗中练就的意志与毅力,坚韧与自信以及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因为成功的喜悦毕竟是短暂的,而奋斗的过程则受益终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