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春鸣,男,汉族,1960年12月生,浙江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银川唐徕回民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自治区骨干教师,宁夏中语会理事,宁夏高中语文学科专家组成员,银川市社科联委员,《中学语文》特约撰稿人。1998年、2001年两次被授予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3年、2006年两次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全国优秀教师,2004年被评为自治区骨干教师,2005年、2006年两次被中国教育学会授予“伯乐奖”,2005年被评为银川市优秀班主任,2008年获得银川市劳动模范称号。
他自江南来,却知塞北事。自幼随同理想主义的父母北上,遂成长于宁夏银川。1979年开始在塞上江南银川从事教育工作。从教30多年,他所教的学生中有两名先后获得全区高考文科状元,3名在北大自主招生中获得佳绩,给清华北大输送了20多名学子。其个人被银川市委、市政府评为银川市先进工作者,两次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两次被中国教育学会授予伯乐奖;他是银川市教育局评选的市教育系统优秀班主任,先后两次被银川市教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2次在年终公务员考核中被银川市政府评为优秀公务员,20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他先后参加国家级课题研究1项、自治区课题研究2项、市级课题研究6项,参编教辅用书6本,个人有1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在公开发行的专业刊物上,指导学生发表习作百余篇。2001年在自治区教育厅教研室举办的全区“3+x”高考改革暨高中教学观摩研讨会上,他承担示范课并深受好评;2002年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第二届“新圃杯”语文阅读竞赛获一、二、三等奖各一名;2002年他指导学生参加由自治区教育厅举办的宁夏首届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小龙人报杯)中有7人分获一、二、三等奖。2008年辅导学生参加全国作文大赛获得一等奖两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8名。2009年在全区中小学作文大赛中获得指导老师二等奖,10名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
他,就是深受学生爱戴的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语文教师洪春鸣老师。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教育既是智者的事业,也是仁者的事业,这既是他从教三十年来真实生动的写照,也是他努力追求的理想目标。
在教学工作中将“学高为师”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潜心钻研、心无旁骛,把职业当作终生追求的事业,全身心做好教学中的每一件事。在备课时,注意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进行课堂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互动式教学,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情感熏陶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逐步具备学习的自主性。针对学生最头疼的作文,采取的对策是课上拓展思路,课下熏陶渐染,通过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增强了创新意识。除完成本职工作外,还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努力钻研探索新课标的教学艺术,吸收名家的经验,融会在自己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另一方面,非常重视科研能力的发展,因为他坚信,语文教学,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事业,一种专业,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开展研究和探索,始终坚持将自己的实践体会写下来。一个教师把实践中的感触、思考记录下来,往往能引人思考,给人启发。特别是近几年,积极投身新课改,努力转变教育思想,尽快地适应新课改。在省级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有十几篇论文获自治区、银川市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2006年8月参与编写新课程同步学案《“专家伴读”高中语文必修(1)》,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2月参与编写《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新课标教案〉高中语文必修(4)》,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1月参与编写《成功之路·宁夏高考考前模拟10套卷》,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年参与编写《2009年高考语文核按钮》一书计5万字。2009年参与编写《2010年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项集合检测试卷》计3万字,由湖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班主任工作中以爱为本,他始终坚信“爱”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是滋润禾苗的雨露。30年的班主任工作,不论是在农村学校,还是在城市学校,也不论是带普通班还是教重点班,他始终坚持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特别是对待困难生,更是用爱心去引导,用耐心去启迪,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在他们克服困难、收获学业的征途上,班主任老师是他们的师长;在他们心灵交流需要帮助的时候,班主任老师更是他们的兄长;在他们渴望被理解获得信任的时候,班主任老师是他们的朋友。多年以来,他始终与学生的心灵保持着零距离,亦师亦友,用事实印证了“亲其师信其道”的古训。严格是爱,宽松是害,这又是他带班一以贯之的重要信条。不论是从早上中午的到校时间,还是每一节的上课,不论是课间操,还是每一次的课前10分钟,不论是大考小考,还是每一次作业的完成,他都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每项班务工作都是亲自检查落实,绝不姑息迁就。长期的严格要求,学生的行为习惯走上了正轨,随着学生学业的进步,学生明白了成功缘于好习惯,好习惯缘于严格的要求。连续被学校和银川市评为优秀班主任就是对他班主任工作的肯定。
在教研组工作中不仅坚持抓常规工作,更注重抓特色工作,抓教师队伍的培养。在他的努力工作下,语文教研组已经成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支柱。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方面,除了积极开展文学社、课本剧表演、演讲比赛、故事会、成语接龙、各类征文、手抄报等活动外,还坚持“每周一诗”和“中华古诗文诵读”活动。“诵中华古诗,做儒雅少年”是唐中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从刚开始的“每周一诗”,发展到了目前正在轰轰烈烈进行的“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在2005、2007、2009年银川市三届“中学生风采大赛·中华古诗文诵读大赛”上,语文教研组组织参加的古诗文诵读蝉联第一名。在他的辛勤带领下,全体语文教师精心辅导学生开展文学创作活动,先后有上百名学生的700多篇习作在各类报刊上发表,尤其是长天庆的《成长集》和乔晓萌同学的《淡淡的紫藤萝》出版后,在校园及社会上引起了轰动。在培养青年教师中,一方面坚持传帮带和“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一方面以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为主要载体,坚持开展说课、做课、听课和评课活动,锻炼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教师。他们不但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脱颖而出,而且在参加银川市、自治区乃至全国的各类优质课比赛均获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2003年到2007年,周立宏、张瑞琴、马建宁、杨艳玲四位教师参加全国优质课大赛,都获得一等奖。2009年辅导青年教师伏志强参加“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大赛获全国二等奖。任语文学科教研组长期间,所带教研组先后九次被学校评为先进教研组,两次被自治区教育厅教研室评为全区先进教研组。语文组是目前为止全区唯一一个先进教研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三十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他无私奉献,默默耕耘,在教育教学和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几年,他相继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自治区骨干教师”,参与编写多部教辅书,辅导学生参加全国语文竞赛分获一、二、三等奖,培养出了2名全区高考文科状元,清华北大学生20多名,优秀高中毕业生近2千名,真可谓桃李满天下。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望未来,无限风光好。今后的路还很长,荆棘坎坷的尽头就是无限美好的春天。
人生箴言
我深信圣人遗训:道在伦常日用中。在每一天的每一件事情中,只要怀着真诚与爱去对待,就会得到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