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渐入
通过设计明晰的背景、环环相扣的问题,从而渐渐切入主题,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以利学生渐入本课意境。
教学片段1:
这节课的引入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先猜一猜,后看一看。
首先,猜一猜,它们是谁的影子?
问题铺垫:
一束平行光垂直地照射到一堵白墙上。
如果在白墙前放置一个物体,当平行光照射到物体上时,会在白墙上留下它的影子。
同样,如果在白墙前放置一个几何体的框架,当平行光照射到该几何体框架上时,会在白墙上留下它的影子。
如果我改变这个几何体框架的位置,也许在白墙上就会得到不同影子。
如果我不断改变这个几何体框架的位置,也许在白墙上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影子。
设计说明:
问题铺垫的五句话,其中不断地在重复使用这样一些词汇——“平行光”3次,“照射”3次,“白墙”6次,“影子”4次,“几何体框架”4次,“改变”2次,“位置”2次。通过不断使用这些词汇,让学生渐入问题意境。
这五句话从生活常识渐渐过渡到数学问题,步步为营,为接下来要提出的问题做好背景铺垫、做好思考的准备。
教学片段2:
提出问题:
现在就有这样一个几何体的框架,当平行光线照射到这个几何体的框架时,我不断改变它的位置,于是在白墙上得到了这样一些影子,请同学们来猜一猜这是哪一个几何体的框架?
同一个几何体的框架因位置不同而得到的不同的影子如下(逐一呈现):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设计说明:
经过了猜一猜的思维体验,从而有利于学生切身体会到同一个几何体的框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投影,反映出数学的美妙。
教学片段3:
看一看,它们都是同一个正方体框架的影子。
通过实物投影仪,对用碰碰吸搭成的正方体的框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平行投影的操作,让同学们眼见为实。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设计说明:
这里涉及两种不同的空间图画法——斜二轴测画法(图4、图9)和正等轴测画法(图5、图10)。可见这两种画法并不是凭空意念,而是根据现实的观察从而凝结提炼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