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浙江海洋休闲渔业产业的发展
休闲渔业是把旅游业﹑旅游观光﹑水族观赏等休闲活动与现代渔业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配置,以提高渔民收入、发展渔区经济为最终目的的一种新型渔业。[17]浙江沿海是我国著名的渔场,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悠久的渔业产业基础,在发展休闲渔业产业经济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休闲渔业概述
(一)休闲渔业的分类和功能
1.休闲渔业
江荣吉认为,“休闲渔业就是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法渔具、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自然生物、渔业自然环境及渔村人文资源,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渔业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国人对渔村与渔业之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村发展”[18]。换句话说,休闲渔业就是利用人们的休闲时间、空间来充实渔业的内容和发展空间的产业。
作为海洋渔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项新兴产业,海洋休闲渔业是现代渔业向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延伸与拓展,尤其是要根据当地生产和人文环境规划、设计相关活动和休闲空间,提供人们体验海洋渔业活动并达到休闲、娱乐功能的一种产业。海洋休闲渔业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国家和地区迅速崛起,休闲、娱乐、旅游、餐饮等行业与渔业有机结合为一体,提高了渔业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形成一种新型产业。这种新型产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结构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使得休闲渔业已成为现代渔业的支柱性产业。
美国人每年用于休闲渔业的消费约400亿美元。休闲渔业的产值是常规渔业的3倍以上。据美国内务部鱼类及野生动物管理局(FWS)2001年休闲渔业、狩猎和野生动物观赏调查:美国居民参与各种休闲渔业活动的总人数达到了4430万人,占美国总人口的20%左右,其中16岁及以上的有3407万人,是美国休闲渔业消费的主体。[19]在美国,游钓爱好者目前已超过6000万人,钓客人数远超过高尔夫球和网球人数。据全美休闲渔业协会统计,在美国每年休闲钓客,消费总额达870亿美元,整个海洋休闲产业总价值累计达2000亿美元。这些消费金额在美国经济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全美提供了120万个就业机会。在日本,休闲渔业人数约3500多万,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年消费产值达800亿美元。在加拿大和欧洲各国,以游钓为主体的休闲渔业都十分盛行和发达,休闲渔业产值为常规渔业产值5倍以上。[20]
在浙江沿海区域,休闲渔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如舟山市依托“中国渔都”和“中国海鲜之都”优势,深入开发渔业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据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舟山市共创建上规模休闲渔业基地50多家,其中省级休闲渔业基地22家,休闲观光渔农家乐特色村20个,项目点70多个,接待点10000多个,经营户1000多个,年接待游客80多万人次,年产值近2亿元,使休闲渔业成为舟山群岛新区一张亮丽的名片。
2.休闲渔业形态
按照当前国内外对海洋渔业生产经营的认识与理解,目前休闲渔业就其表现的形态看可划分为四类:
一是生产经营形态。以渔业生产活动为依托,让人们直接参与渔业生产,亲身体验猎渔活动,通过开发具有休闲价值的渔业资源、渔业产品、渔业设备及空间、渔业生态环境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活动,主要是以垂钓、观赏捕鱼等为标志的生产经营形式。
二是饮食服务形态。让人们更加贴近产地,直接品尝美味的水产品佳肴,建立起集鱼类养殖、垂钓、餐饮与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新型经营形式,主要表现在临海的都市郊区以渔为依托的渔家乐、海岛山庄、都市鱼庄、古镇渔村等。
三是游览观光形态。走进海洋、江河、湖库等自然环境,结合临海的旅游景点、综合开发渔业资源,“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既有垂钓、餐饮,又能进行游览观景、休闲、度假。
四是科普教育形态。主要是以水产品种、习性等知识性教育和科普为目的的展示形式,如水族馆、海洋馆、海洋博物馆等。
3.休闲渔业的功能
休闲渔业是指利用自然生态环境、渔业资源、渔业生产资料以及渔区人文景观等要素,按照旅游业的运营规律,结合渔业生产,综合规划设计,整合而成的以渔文化为主的一种新型经济业态。因此,休闲渔业是渔业的一种新形式,是对渔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是实现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同时,也是一项新兴的旅游资源,并通过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的结合配置,有助于渔业产业的扩展、渔民收入的提高、渔区经济的繁荣,对促进城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休闲渔业既可充实渔业内容,扩大渔业发展空间,更能为渔民、渔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与人们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密切联系,是与现代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交叉产业,包括观光渔业、游钓业以及水族馆产业等。休闲渔业通过对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把旅游观光与现代渔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渔业成为集生产、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新型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的渔业经营形式,它开辟了现代渔业发展的新途径,也拓宽了渔业空间与渔业发展的新领域。
(二)浙江省休闲渔业产业现状
据2007年统计,浙江省已拥有休闲渔业经营主体1023个,从业人员10168人,比上年增长17.7%;全年接待游客642.9万人,比上年增长43.7%;休闲渔业总产出比上年增长18.4%。其中:成规模的休闲渔业基地400多个,总投资13亿元左右。综观浙江省休闲渔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21]
1.三大特色鲜明的休闲渔业产业带初步形成
通过近几年来的重点培育和发展,浙江基本形成了三个地域、产业特色明显的休闲渔业产业带。一是都市型休闲渔业带。围绕杭嘉湖绍地区及宁波、温州等大中城市建设以休闲、垂钓、品鲜、观赏鱼养殖为主要内涵的城郊休闲渔业带;二是黄金海岸休闲渔业带。在舟山、宁波、温州、台州等区域结合海岛旅游景点开发,构建以渔港风光、渔村风情、渔区品鲜、海上游钓、海底奇景、海上运动、海珍品展示为主要内容的海洋休闲渔业带;三是生态休闲渔业带。在浙中西部金华、衢州、丽水三市,建设以绿色静美的山水风光与朴实的渔人生活相交融的生态休闲渔业带。
2.休闲渔业的多样化发展
浙江省休闲渔业尚属起步阶段,受区域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水平,业主投资规模、经营方式,消费者习惯、生活方式等影响,多层次、多类型并存发展。从区域性分,可以分为都市型、黄金海岸型、生态型;从参与方式分,主要有参与型、生产观光型、生活体验型、生产型;从活动内容分,主要有垂钓型、观赏型、品尝型等。
从休闲活动内容、形式和项目等综合考虑,休闲渔业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垂钓基地型:该类型一般位置上靠近都市,主要是围绕垂钓基地,在原有围(池)塘养殖或网箱养殖设施的基础上,依托周边旅游景点、自然风光、良好的地理位置等条件,结合餐饮、休闲娱乐等内容,集垂钓、休闲、观光于一体,是内陆地区休闲渔业的主要形式,如杭州白马湖休闲渔村、徐缘渔庄、舟山半岛渔乐园等;渔港依托型:该类型主要依托渔港经济区综合配套设施,结合餐饮、娱乐、住宿等,展示渔区文化、渔民风俗等,发展“渔市一条街”“夜排档”等滨港休闲渔业,如“沈家门夜排档”等;渔船载体型:利用海洋与自然生态资源,以体验渔家生活、海洋游钓、渔船观光、海鲜品尝等为主要内容,结合其他旅游娱乐项目,让游客能亲身体验渔民生活,享受渔捞乐趣,领略渔村风俗民情,典型的如舟山蚂蚁岛休闲渔村、东海乌岛休闲渔业基地等。
3.休闲渔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自2003年以来,浙江省休闲渔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几乎以每年100~200家的速度迅猛增加,尤其是有一定休闲旅游基础的城郊型休闲渔业和黄金海岸休闲渔业,借助于“天时、地理、人和”的有利条件,产业规模迅速扩大,逐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格局。仅杭州市周边地区,就有休闲渔业基地120多个,总投资1.6亿元,年接待游客213万人次,利润2200万元;台州市休闲渔业场所155个;丽水市达到105个,发展速度很快。
浙江省区域经济发达,民间资金力量雄厚,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得涉足休闲渔业的工商企业日益增加,对休闲渔业的投资规模逐步扩大,发展了一大批软硬件设施齐全,上规模、上档次的休闲垂钓园、多功能休闲渔庄(村)等。如杭州白马湖休闲渔村,占地718亩,投资额1560万元;余杭区的南苑休闲垂钓中心,由南苑控股集团投资兴办,占地200亩,投资750万元;绍兴越城方圆农业观光园,占地600亩,投资达1000万元。
4.经济、产业效益显著
休闲渔业的发展,迎合了人们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心理和消费需求,所以一出现,就受到了人们广泛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舟山普陀蚂蚁岛休闲渔业基地年接待游客4万人次,产值400万元,年利润60万元以上,“渔家乐”户均年增收1.5万元;杭州白马湖休闲渔村,自2005年10月试营业以来,当年营业收入77万元,净利15万元,提供了30余个就业岗位;舟山半岛“渔乐园”,以网箱垂钓、现钓现烤、休闲观光为主,年接待游客6万人次,年利润30万元以上。与此同时,休闲渔业的发展促进了服务、旅游、加工等相关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作为一项新兴的旅游资源,不仅拓展了旅游、服务行业的空间和范围,促进了旅店、饮食、交通运输等服务行业的发展,而且还带动了水产加工、旅游用品等加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交流、沿海与内陆交流及新农村建设。
5.依托渔业产业,突出“渔”字特色
依托渔业产业,又按照旅游业的运营规律、要求来经营管理,是休闲渔业的基本特征。各地在发展过程中,充分依靠现有条件和渔业设施,突出在“渔”字上做文章,以渔业、渔村、渔事作为其主要载体,结合本地实际,发展涉渔特色项目。如舟山嵊泗渔家乐和普陀蚂蚁岛开发的“吃住在渔家”“当一天渔民”,岱山的“渔家乐”旅游等海岛渔村特色休闲渔业项目,让游客吃特色渔家风味餐,住渔家木屋,玩乡村民间文艺节目,参与海上捕捞、垂钓活动,都充分突出了“渔”字特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2006年浙江省相关部门在全省确认和建立首批休闲渔业基地共20家(见表7‐1),至2007年,全省“渔家乐”休闲基地已发展到10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8000人,年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综合产值超过40亿元。仅杭州市周边地区就有“渔家乐”休闲基地122个,年接待游客213万人次;台州市有“渔家乐”基地155个;连较偏离海滨的丽水市也有“渔家乐”休闲基地105个,大有“星火燎原”和“农村包围城市”之势。
表7‐1 首批浙江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名单
续表
资料来源:浙江省旅游局—浙江旅游网(2006年11月28日)。
6.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渔民转产转业
休闲渔村、观光渔船、垂钓基地等休闲渔业的发展,对传统渔区而言,一方面拓展了渔业发展空间,优化了渔业结构;另一方面为渔民转产转业提供了出路,促进了渔农民的就业和增收,带动了渔村的现代化建设。如舟山市推出休闲渔业项目38个,总投资1.8亿元,吸纳渔区转产劳动力1000余人,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年创产值8000万元。如今,浙江省的舟山、宁波、温州等地风景区都先后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海洋休闲渔业节目,嵊泗列岛的“渔家乐”、岱山县的“渔乡风情游”、象山县的“中国开渔节”、洞头县的“渔家乐民俗风情节”……不仅有效地促进了海洋捕捞的转产转业工作,增加了渔农民的收入,而且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观众,有力地促进了海洋休闲渔业产业的壮大和多元化发展。
二、浙江主体海洋休闲渔业的开发
浙江省有丰富的水面及鱼类资源,许多江湖、水库、沿海区域风景秀丽;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长达6500公里,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20.3%,居中国第一;全省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3061个,是中国岛屿最多的一个省份。浙江海洋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地处亚热带,适于休闲旅游的季节较长,尤其是东南沿海适合海上休闲娱乐渔钓时期长达8~9个月,发展海洋休闲渔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海洋休闲美食节
美食节是以节庆的形式,汇集某一地域或者某些区域的美食进行展销。美食节是很多地方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且和休闲、旅游、观光游览等结合起来,成为当前一些城镇节庆文化产业的一部分。美食节是一个人们集中消费的集会,成功举办的美食节对活跃地方经济和休闲旅游,提升城市形象有着一定的作用。随着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区域旅游形象成为旅游吸引力高低的内在动力。作为呈现各种美味佳肴供人品尝的节庆———美食节,在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塑造各地形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产生良好社会效应。
浙江省港湾浅海及滩涂面积辽阔,为牡蛎、毛蚶等众多特色小海鲜的繁衍生长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同时黄鱼、鲳鱼、梭子蟹等更是声名远扬。这些海鲜美食逐渐形成了以原色原形、原汁原味为主要特色的烹饪风格,海鲜菜肴体系也日臻完整。选料上务求“绿色”、精细、鲜活,烹制上炒、炸、烩、熘、蒸、烧等手法多样,装盘和取名上也颇有讲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海洋饮食文化。近年来,浙江各地举办的形形色色的美食节已经悄然超越了单纯的“吃”的范围,呈现出与旅游、商贸推广联姻的态势,越来越多的“美食节”变成了“旅游美食节”;活动举办方中多了地方旅游部门的身影;在内容的宣传上,美食节增加了旅游的内容,甚至直接打出“美食搭台,旅游唱戏”的标语。
浙江省沿海各地都意识到了开发、举办海洋美食节的重要性,纷纷举办规格、形式、品种等不同的美食节。据国家旅游局统计,仅以2010年12月为例,在全国范围内开幕的旅游美食节就多达上百次。而浙江省沿海地区创办以海洋休闲、旅游为主题的美食节也近20个(见表7‐2)。自2003年以来,舟山市围绕“中国海鲜,吃在舟山”的主题,宗旨是为了弘扬和挖掘具有浓郁海洋海岛特色的海鲜美食文化,向旅客系统地宣传推介舟山的特色海鲜美食,推动舟山旅游业和饮食业的发展,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1届中国舟山海鲜美食文化节,策划推出了富有海洋文化、突出海岛特色的海鲜美食文化产品和活动,其已成为全国、浙江省重点旅游节庆和舟山市的三大节庆之一。舟山海鲜菜肴通过节庆活动实现了与海洋文化的完美结合,并借夜排档等载体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成为舟山旅游休闲资源与海洋休闲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舟山海鲜美食文化节不仅为舟山打响“中国海鲜之都”品牌提供了坚实的平台,而且为进一步扩大舟山群岛海洋休闲旅游、休闲渔业产业的品牌影响力,提升舟山城市的整体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表7‐2 浙江部分海洋主题类美食节一览
续表
此外,宁波市象山县以中国开渔节为依托,自2004年举办象山海鲜美食节以来,到2011年为止已成功举办八届,以“品尝象山海鲜、体验象山休闲”为主题海鲜之旅专线,进一步提升了象山海鲜的对外影响力,被评为2006年全国十大饮食节庆活动之一。在海鲜美食节期间分别举办象山海鲜美食研讨会、海鲜产品展销展示、海鲜美食品尝、海鲜美食风情游等活动,吸引了上海、杭州、宁波、象山四地近百余家海鲜餐饮企业,借助美食节的舞台打响了自己的品牌,获得丰厚的效益,每年均有近30万游客参加美食节的活动。“餐桌”经济的日渐兴旺使象山海鲜酒楼开始向大型餐饮业集团方向发展,象山丰收日大酒店摘得“全国十佳酒店”桂冠,宁波石浦大酒店有限公司拥有百丈店、天一店、月湖店、镇海店4家饭店,总餐位7000余只,成为“中国餐饮百强企业”。“象山牌”海鲜餐馆酒楼目前在上海、杭州和宁波三市已不下100家。2010年营业额就超过5亿元。象山海鲜也由此成为继象山建筑后在三市打响的又一个品牌。
“象山海鲜美食节”还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示象山风情和海鲜美食:象山海鲜产品展销展示、海鲜美食品尝、海鲜美食风情游,挖掘、创新象山海鲜餐饮特色,弘扬地方饮食文化,进一步打响象山海鲜餐饮品牌,推进象山餐饮业、海洋休闲渔业等相关海洋产业的更快发展。该节还使宁波市象山县树立了“天下海鲜数象山,黄金海岸美味多”的旅游形象,有力地促进了宁波市乃至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活跃了海洋休闲渔业的市场交流,已成为浙江省旅游业一个强势的节庆旅游、休闲渔业产业品牌。
(二)海洋古镇渔村休闲
我国有2亿渔民,千百年来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民间文化。[22]沿海的古镇、渔村能体现渔区民俗风情,随着海洋休闲旅游、休闲渔业的兴起,近些年来,休闲渔业在浙江各地逐渐兴起,以渔港为依托,浙江宁波象山石浦和台州玉环坎门开始打造“中国渔村”和“休闲渔都”两大渔港经济综合开发和海洋休闲旅游项目。浙江沿海的海岛、古镇等一些渔村在海洋休闲渔业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象山中国渔村坐落在中国四大群众性渔港之一的石浦港畔,是国内最大的综合性海洋文化旅游项目,以“渔文化民俗游”及“海滨海洋休闲度假”为主题的大型休闲滨海旅游胜地,集全国渔区文化、生活风情于一体的旅游项目,由中国渔村主题公园、渔文化民俗街、宋皇城沙滩、旅居结合的欧美风情小镇,以及石浦渔港、石浦古街、海上乐园、檀头山、渔山岛、渔人码头等组成。在此可参观中国渔村主题公园的建筑、街景、自然风光、民俗活动等项目,可进入沙滩运动区和海上运动区,参加刺激、娱乐的各种海洋休闲文化项目。
“渔村”里建有一幢幢渔家小楼,游客们在楼中推窗见海,卧床听涛,也可以随船出海打鱼,或观看各种渔家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在渔文化民俗街,游客将直面一座座古老的渔业作坊。在渔网作坊里,工人一边织网一边教授编织技巧;在工艺品作坊里,人们可以亲自动手制作沙雕和漂流瓶;去船作坊,人们将会学到处理海上遇险的问题和一些日常修船的方法。
渔村休闲旅游、观光将渔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与旅游结合起来,通过对渔民的家居和渔船进行改造,让游客真正贴近渔民生活,享受一种自然古朴的渔家风俗,给宾客一种全新的体验。游客通过与渔民合作,体验下海撒网拖鱼、停船垂钓、收网拣鱼、品尝鲜鱼等乐趣。在临海的渔村区和海岛渔村,适当开发烧烤、垂钓、驾船、划艇、渔家乐等项目,形成集养殖、观赏、垂钓、餐饮、旅游、住宿、疗养为一体的综合休闲渔业娱乐场所。
(三)海上休闲垂钓
钓鱼运动是一项寓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活动,而海钓则被誉为“海上高尔夫”,更是风靡世界的一项休闲户外体育活动,尤其在欧美国家有着巨大的消费群体,近几年海钓运动也在中国沿海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其带动的相关产业也悄然兴起,成为海洋休闲渔业的一项重要活动项目。
宋代柳宗元脍炙人口的《江雪》写道:“千山飞鸟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一幅远离尘俗的幽静画卷,写出了钓翁心灵的清寂之美,被后人广为传诵。同样,在经济、文化等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社会里,海钓活动不仅可满足民众休闲垂钓娱乐的需求,到海边、到海岛、到海上垂钓过把瘾的生活乐趣,体验回归自然,又可为旅游业增添新的内容,更深一层次的是可唤起人们对海洋水产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及海洋意识。
自从20世纪60年代加勒比海地区兴起海洋游钓业以来,短时间内海洋游钓业已迅速发展到欧美、亚太地区和一些经济相对较发达的沿岸国家及地区,成为滨海旅游项目中独具魅力的海洋休闲项目,并且颇具产业效益。例如美国目前从事海洋游钓的游船达200多万艘,每年从事娱乐性游钓者达1亿人次之多,游钓产量数十万吨,每年从中可产生500亿美元的社会产值。在我国台湾地区,目前已发展到1000多艘专业海洋游钓渔船,曾一度把休闲渔业提到有关台湾渔业的前途来认识,并提倡发展休闲渔业,以创造台湾近海渔民的就业机会。为规范该行业,台湾“行政院农委”还制定了“娱乐渔业管理办法”。
我国沿海地区的人很早就有在休息时间到海边垂钓的习惯,例如福建省的厦门湾、东山湾,浙江舟山、象山,广东珠海,辽宁大连等,在双休日到海边垂钓的人都不少。随着海洋休闲文化的兴起,浙江沿海市区增加了不少渔钓具门市部,数百元一支的钓鱼竿也很.销。据统计,在我国13亿人口中,爱好钓鱼的人口达9000多万人,钓渔业也被国家体委正式列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加以推广。但从整体上看,在我国,目前海洋休闲游钓业在一些海滨虽初具规模,但还未形成产业体系,从业人员也不多。
由于垂钓是集娱乐、健身、竞技于一体,它才发展成为世界性的组织,并经常开展跨国的比赛活动,正处于方兴未艾之中。为了打造海钓基地的品牌,使之成为发展海洋经济新的亮点,浙江沿海各地纷纷开发与建设海钓基地、宾馆及接待中心,以海钓赛为平台,展开以海钓为主题的休闲体育、休闲旅游等产业活动。如舟山群岛国际海钓邀请赛、“亚细亚”国际海钓大会、全国海钓锦标赛、嵊泗国际海钓邀请赛,象山国际海钓邀请赛,台州“海啊杯”全国海钓俱乐部邀请赛,洞头国际矶钓名人邀请赛等(见表7‐3),在各地共同推动下,海钓活动已经逐渐吸引国内外诸多选手参加,也引来众多的游客,使得海钓成为一项越来越受人欢迎的海洋休闲体育活动,也为休闲旅游、休闲渔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经济活力。如象山县重点打造了象山港、乱礁洋、韭山列岛、大目洋、檀头山、渔山岛、岳井洋共七大海钓区,可进行船钓、拖钓、岸钓、筏钓等多种海钓活动,适合登礁钓的岛礁达500多个,全年海钓时间长达10个月。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到渔山参与海钓消费的游客、钓客等达6万人次。从2003年起,海钓在象山兴起不过8年时间,游客的数量却增长了10倍。[23]
表7‐3 浙江部分海钓比赛项目
从长远角度看,在我国大力发展海洋休闲游钓业,可以缓冲近年来由于海洋水产资源衰退,给海洋捕捞业造成不景气的压力。因此,浙江沿海有些地区的渔村、渔民可充分利用当地多港湾、岛礁及滨海风光秀丽的优势,大力发展休闲游钓渔业,发展包括船钓、岸钓、滩钓、休闲养殖采捕、渔业知识教室、水族馆展示,以及渔村生活体验等旅游文化生活活动。这些活动项目非常适合都市人对休闲消费的需求,市场广阔,又可为当地的渔村、渔民获取丰厚的回报,既避免了他们出海捕鱼的艰辛劳作,又保护了近岸海域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也为沿海渔村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社会稳定、生产力发展都有好处。同时,浙江沿海地区或一些渔村发展海洋休闲游钓业,不仅可以促进当地滨海旅游业的发展,还可带动当地与游钓业有关的游钓造船、饵料、渔具、加工、体育文化、商业网点,乃至餐饮、交通、宾馆等相关海洋产业的发展,为地方注入经济活力,也为当地的旅游业增添新内容、新特色。[24]
三、浙江海洋休闲渔业文化产业的经营
海洋休闲渔业作为渔业经济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快、效益好、潜力大,所以应把发展海洋休闲渔业纳入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格局中,认真研究制定海洋休闲渔业发展的新措施,以海洋休闲渔业发展促进新渔村建设。
(一)渔文化产业的经营与发展
渔文化是人类渔业活动的伟大创造,今天又以文化的形态为渔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由其所诱发的休闲渔业正在沿海各地、滨水内陆蓬勃发展,各种渔家乐、渔村体验、休闲渔庄如雨后春笋。
渔文化,广义而言是人类在渔业活动中所创造出来的人与经济水生生物、人与渔业、人与人之间各种有形无形的关系与成果。比如有关渔神信仰、渔船渔具、渔歌、渔号子、渔风渔俗、渔业伦理、渔业法规与制度等文化事项。狭义而言,渔文化主要指人类在渔业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显而易见,渔文化不仅包含一部分鱼文化,而且包括有关贝类、蟹类、虾类、藻类等其他渔业经济生物的文化事项。[25]渔文化一般只流行于沿海或滨水地区,且往往具有鲜明的地域与个性特征,与渔业活动仍存在紧密联系。
海岛渔村、古镇渔村旅游、渔风渔俗等渔文化,逐渐走入人们休闲旅游的视野;同时传统水产生产、经营方式正越来越多地吸收着渔文化的营养,越来越重视发挥渔文化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日本学者日下公人在《新文化产业论》中提出,文化商品除了物质形态的文化商品和服务形态的文化商品之外,还存在第三种形态,即:向其他产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文化商品形态。渔文化的具体应用,产生了休闲渔业这一新的渔业形态,使渔业与休闲相结合,为渔业创造了一定文化附加值。近些年来,浙江沿海各地正在积极建设渔人码头、开展渔文化节等活动,例如象山的中国开渔节、舟山的渔文化节、岱山的海洋文化节、嵊泗的贝类文化节,是这方面的积极尝试。
在渔文化产业发展中,我国各地已取得不少经验、创造出多种模式,如经过周密策划、精心准备,以较短时间吸引大量短期参与者的“节庆会展型”;借助大型设施、开设渔文化主题园的“主题附设型”;在渔文化景区建造诸多景点的“古迹仿造型”;选择交通方便之处,将若干渔文化景点集于一起的“浓缩集锦型”;除必要的基础设施外,基本上不做加工修改,以原有风貌吸引来者的“自然开发型”等。[26]例如,2011年7月18日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嵊泗东海渔村墙体壁画创作基地和舟山渔民画创作基地在东海渔村的挂牌成立,吸引了更多专业美术作者前来进行渔民画创作,以期通过学院的专业造诣与“东海渔村”独特的渔俗风情完美融合,形成既富有当地渔俗特色又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新渔民画。嵊泗五龙乡“东海渔村”是近年来嵊泗县委县政府重点扶持打造的一个旅游项目,随着渔村门楼、渔俗广场、渔村壁画、渔家宾馆、渔家饭店等旅游配套设施、工程的打造完毕,“东海渔村”已经初步成为一个集避暑、休闲、观光、渔家风情和海鲜美食为一体的多元化海洋原生态健康旅游休闲度假村,[27]舟山嵊泗东海渔村已经成功走出了一条浓缩集锦型的渔文化产业模式。
渔文化产生于渔猎时代,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已形成悠久而隽永的文化现象,广泛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渔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经过有效提炼和应用,已成为休闲渔业的经济增长动力。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等地很多传统渔村,都应用渔文化顺利实现了从传统渔业向休闲渔业的过渡。浙江象山借鉴这一经验,截至2011年已连续举办14届中国开渔节,通过丰富的海洋渔文化,与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紧密结合,相互交融,并与当地的传统民居、古街区和海洋生态相协调,形成了典型的文化生态环境,实现了渔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浙江象山县有着6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塔山文化遗址、明清海防文化遗址、古陶窑、古沉船等文物点遍布城乡;象山渔鼓、龙灯、鱼灯、马灯、竹根雕、渔歌号子、剪纸等民间文化代代相传。徐福东渡传说、海盐晒制技艺、渔民开洋·谢洋节、石浦—富岗如意信俗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多名列全省第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石浦镇是我国6个中心渔港之一,渔家民俗节庆活动等保留完好,渔港古城被评为省首批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经典景区;象山还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专事保护海洋的民间组织———中国渔民蓝色保护志愿者行动指导委员会,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渔文化民间社团———中国渔文化研究会,并创办了全国第一家《渔文化》杂志。2008年5月,象山被命名为“中国渔文化之乡”,成为“中国渔文化研究基地”;2010年国家文化部正式批准在象山设立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象山成为继闽南、徽州、热贡、阿坝州等之后的中国第七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围绕渔文化资源,浙江沿海的舟山定海、岱山,宁波的象山、宁海,温州的龙港、洞头、苍南等地已经做了不少文章,如中国开渔节、中国海洋文化节、宁海长街蛏子节、温州旅游节等渔俗节庆活动等相继举办,以“渔”为主的陶艺、摄影、剪纸、美术、竹根雕、贝雕等艺术也得以发扬光大。同时,渔文化的挖掘也丰富了浙江省海洋旅游业、海洋休闲业、海洋餐饮业、海洋工艺品业、海洋影视业和动漫制作业的发展内涵。
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和渔业资源不仅为象山的渔文化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浙江沿海的渔文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借鉴。象山海洋渔文化作为一种产业的挖掘、扶助,形成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专家学者与有识之士的倡导和呼吁下,全县较有特色的海港、海湾、海岛、渔村等先后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开发,先后形成了“松兰山海滨度假区”、石浦皇城沙滩的“中国渔村”和石浦中大街的“石浦渔港古城”三大景区,在旅游游览、休闲观光的带动下,象山海洋渔文化产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如今,海洋餐饮、海岛休闲、海洋垂钓、渔家乐等构成了象山渔文化产业的主要门类。据统计,象山渔文化产业相关的产业人员现多达12万人,年市场营业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占地区国民总收入的15.4%,“渔文化”已成为推动象山海洋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可缺少的“助推剂”。[28]
(二)渔村古镇的保护与建设
浙江省沿海有着悠久的渔业历史,几千年来渔民在海岛、沿海区域生活、作息,漫长的海岸线上有着数不清的渔村古镇,如舟山定海的小沙古镇、岱山的东沙古镇、宁波象山石浦古镇、宁波奉化的莼湖古镇、宁海的前童古镇、台州的大小陈岛镇(见图7‐2)、台州温岭的石塘小镇等,还有舟山普陀区樟州渔村、嵊泗县五龙乡东海渔村、嵊泗黄龙东海石村、象山爵溪渔村、宁波北仑区大榭岛渔村、宁海县一市镇新山村渔村、三门三特渔村等,这些渔村古镇成为今天海洋休闲旅游的“香饽饽”,内地兴起的农家乐、农家游也推动和激发了沿海地区的古镇渔村游,对其进行保护性的建设和开发,对于海洋休闲旅游、休闲渔业产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效应。如宁波市奉化的莼湖镇有着2000多年海洋历史文化底蕴、享有“中国青梅之乡”“中国牡蛎之乡”“浙江省网箱养殖第一镇”等美誉。莼湖镇在现有的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洋休闲和近海运输的基础上,对重点的休闲渔业进行专项突破。莼湖镇以开发悬山岛为支撑点,进一步完善城镇滨海旅游专线,建设海上餐厅、海鲜一条街,打造“渔家乐”、旅游专业村,推出一批“渔家乐”示范户,逐步开发建成海景观赏区、海面活动区、滨海度假区、海岛主题旅游区、休闲渔业区、海景高尚社区,[29]使莼湖成为宁波区域旅游线上的一个新的亮点,通过海洋休闲渔业产业的开发与建设,使千年的古镇渔村逐步成为奉化市东部海洋经济中心。
图7‐2 台州市大陈岛镇渔港
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由于自然的或者历史人为的原因,一些小的渔村受到破坏、甚至是遗弃。在21世纪建设海洋文化的社会大背景下,浙江沿海的一些渔村迎来了历史发展机遇,通过海洋古镇渔村旅游、休闲等项目开发,重新焕发了新颜。如位于象山半岛南端东门岛的东门渔村,被誉为“浙江渔业第一村”,在过去东门岛和石浦虽仅一港相隔,但要想到对岸,只能摆渡。2003年,总投资3600万元的铜瓦门大桥让东门和石浦之间变为通途。东门港内长年风平浪静,不冻不淤,可航万吨轮,丰富的水产资源造就了发达的东门渔业和水产加工业,东门村现有专业渔民970人,钢质渔轮235艘,年产海水鱼近5万吨,在象山县乃至宁波市海水鱼产量名列前茅。东门岛曾饱经战火,岛上幸存的古庙、灯塔、古城垣和烽火台等遗迹无疑是最好的旅游资源,村里还投资1300多万元,全力打造渔家乐休闲度假村。岛上的渔港公路可以使游客坐车观海,而1000米长的网场还可让游客体验织网的乐趣。同时,东门村建造了一个集住渔家、吃海鲜、游海岛、观海景、吹海风、听海涛、瞻海神、购渔货等为一体的渔家乐休闲广场公园。2005年,全村总产值达到2.6322亿元,其中捕捞总值为1.8亿元,占到总产值的近70%,人均收入13189元。[30]
(三)海上休闲渔业基地建设
休闲渔业是将观光、休闲等旅游活动与现代渔业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以渔文化为主的新型经济业态。目前浙江省已逐步形成了都市型休闲渔业、黄金海岸休闲渔业和生态休闲渔业三大特色鲜明的产业类型。
为推动休闲渔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浙江省从2003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实施了“浙江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建设的工作,经过多年的培育和扶持,目前全省成规模的休闲渔业景点约200多个,总投资10亿多元,年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总产值近20亿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如表7‐4),产业融合度和资源效益高的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有力地推动了海洋休闲渔业产业化的发展。
表7‐4 浙江部分海洋休闲渔业基地经营对比
2004年年底,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旅游局认定了杭州白马湖渔业休闲基地、象山黄金海岸休闲渔业基地等20个基地为首批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为推进现代渔业发展,按照多元化、精品化、规范化的要求,浙江省拟在“十二五”期间培育认定100个省级休闲渔业精品基地,为此,2011年12月7日,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印发了《浙江省省级休闲渔业精品基地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对全省休闲渔业基地在基础设施、休闲项目开发、制度建设和管理营销等各个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使得休闲渔业产业基地建设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
休闲渔业是旅游经济的一部分,休闲渔业基地要参照旅游景区有些做法,加大宣传,树立品牌,形成特色,同时在软件上下工夫,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以此吸引客人、留住客人,这样才能做大做好海洋休闲渔业产业,让更多的渔民获益。
(四)挖掘海洋渔业的内涵,突出休闲渔业产品特色
海洋休闲渔业既是一项具有功能综合、国家鼓励与扶持的朝阳产业,但也是具有高风险的“弱质”产业,[31]不仅需要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为依托,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民间团体等方面规划、管理及资金的投入。因此,在进行海洋休闲渔业产业开发时,应以浙江深厚的海洋文化资源为核心,挖掘以“渔”为主题的渔文化产业,将海洋文化建设与海洋休闲渔业产品开发相结合,积极发展有特色的海洋休闲旅游与休闲渔业,打造海洋休闲渔业品牌,提升海洋休闲渔业的竞争力。同时,要以海洋休闲渔业综合开发为目标,把知名度较高的滨海旅游景点和海洋休闲渔业项目相结合,以建立集游览、观光、娱乐、垂钓、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大规模综合海洋休闲旅游场所。
(五)拓展海洋休闲渔业发展空间
海洋休闲渔业不仅限于海岛、渔村,在沿海都市或郊区也可以发展。目前,浙江沿海的休闲渔业已涌现中国开渔节、舟山海洋文化节、舟山海鲜美食文化节、三门青蟹美食节、贝类文化节、渔业博物馆、渔人码头、都市渔业等形态。但休闲渔业仍大多集中于以往的渔港、渔村、海岛等传统渔业发展之地,而且多以渔文化为应用资源,缺乏现代社会形式的创新与嬗变。一些休闲渔村或渔业基地在沿海各地广泛兴建,虽各自在当地形成了一定声誉,却未能形成足够的地域影响甚至更大范围的品牌效应。对此,可以利用沿海城市会展业、博物馆、水产品连锁店、渔业科普、水产品与健康咨询、广告等活动,从水族饮食、旅游休闲、文化科普等入手,发展适应都市环境的海洋休闲渔业。
拓展海洋休闲渔业的发展空间,既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也需要发挥民间的创造能力。浙江象山的中国开渔节已形成著名的品牌节日,是政府发展海洋休闲渔业,促进海洋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案例。舟山的海洋文化节也举办了两届,同样可以看到政府主导的作用。除了政府主导之外,利用民间力量发展海洋休闲渔业也是一个发展趋势。[32]人民群众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人民群众的智慧发展休闲渔业,在海洋休闲渔业的形式上、内涵上、空间上不断推陈出新,一定会创造出更加惹人喜爱的海洋休闲渔业形态。
【注释】
[1]王麓怡、邹时荣:《都市休闲文化对区域休闲产业的激励》,《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第2期。
[2]Christopher R.E.,Susan D.H.,Susan R.E.Leisure Programming.4th(ed.).NY:Mc Graw Hill,2004(6).
[3]马惠娣:《21世纪与休闲经济、休闲产业、休闲文化》,《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第1期。
[4]杰弗瑞·戈比:《21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1页。
[5]杨小刚:《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日文化报》2004年9月。
[6]朱慧萍:《崛起的文化休闲产业经济》,《国际商务研究》2005年第1期,第69页。
[7]顾磊:《海洋经济风正一帆悬》,《嘉兴日报》2011年11月3日。
[8]李崇生、曹卫:《“海洋体育文化”及“滨海体育休闲产业”的探讨》,《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63—65页。
[9]滕海颖、龚聿金:《论海洋体育的分类与开发》,《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第3期,第97—102页。
[10]李方雯、方百寿:《海洋休闲体育功能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18期。
[11]周丽君:《从休闲、休闲方式谈海洋休闲体育项目的开发》,《浙江体育科学》2011年第4期,第10页。
[12]段娟娟、李荣日:《海洋休闲体育旅游支持体系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第13—16页。
[13]何乔锁:《体育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24—25页。
[14]《象山旦门山岛获全国首张海岛使用权证欲投5亿海岛狩猎》,http://news.house365.com gbkhzestate/system2011/09/020174640_01.html。
[15]Ruth V.R.,Lynn M.J.Leisure Program Planningand Delivery.Champaign:Human Kinetics,2010:211.
[16]周丽君:《从休闲、休闲方式谈海洋休闲体育项目的开发》,《浙江体育科学》2011年第4期,第10页。
[17]郑岩:《大连旅顺口区休闲渔业发展对策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19期,第1—3页。
[18]江荣吉:《海洋休闲渔业经营管理》,《中国水产》1992年第7期,第47—52页。
[19]韩立民:《渔业经济前沿问题探索》,海洋出版社2007年版。
[20]吴佳佳:《中国国际海洋休闲高层峰会》,http://district.ce.cn/zg/201110/18 t20111018_22770101.shtml.中国经济网,2011年10月18日。
[21]《浙江全省休闲渔业迅速发展》,http://www.zhoushan.cnzsscxxyy/200902/t20090213_353239.htm.舟山网。
[22]编辑部:《象山“中国渔村”》,http://zj.people.com.cn/GB/200864.12531474.html.人民网—浙江频道。
[23]张英:《基于SWOT分析的宁波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人文素养与现代都市》,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1页。
[24]林岳夫:《发展海洋休闲游钓渔业大有可为》,《海洋信息》2002年第1期,第16页。
[25]宁波:《试论渔文化、鱼文化与休闲渔业》,《渔业经济研究》2010年第2期,第25页。
[26]苏勇军:《浙江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海洋出版社2011年版,第130页。
[27]胡玲、周惠红:《中国美院嵊泗东海渔村墙体壁画创作基地昨日挂牌成立》,http://www.shengsi.gov.cn/_shengsidckx2897.htm,中国嵊泗网。
[28]苏勇军:《浙江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海洋出版社2011年版,第131页。
[29]方国波、余磊:《莼湖镇———打造宁波南郊最佳海洋休闲人居胜地》,《宁波经济》2007年第3期,第54页。
[30]徐文燕、黄剑跃:《“浙江渔业第一村”的精彩嬗变》,http://www.cnnb.com.cn,中国宁波网:2006‐10‐20。
[31]李季芳:《我国海洋休闲渔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第35—38页。
[32]宁波:《试论渔文化、鱼文化与休闲渔业》,《渔业经济研究》2010年第2期,第2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