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关于西方17—18世纪的文学创作,我们在前面已经有所介绍,这节课再来比较具体地了解一下。主要由以下三个关键词入手:
一、文艺复兴的“浪潮”
文艺复兴的浪潮一直延续到17世纪。可以说,文艺复兴的文化是一种世俗文化。参加文艺复兴运动的人们反对神学统治,他们希望摆脱宗教,摆脱教会,希望个性解放,个人自主,从而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文化。这一点在文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人文主义文学首要的一点便是反对“神”的权威,大力赞美人的高贵、人性的美好。哈姆雷特的独白可以看作极好的阐释:“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人文主义文学中成就最突出的当属小说与戏剧。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这里出现了文学的三颗巨星: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法国文艺复兴文学的最高成就是拉伯雷的长篇小说《巨人传》,作品对人自我意识的肯定表现得极其充分。
到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文艺复兴在法国之后得到发展并结出硕果。小说方面的最大成就自然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16世纪初的西班牙,骑士文学仍然有极其广泛的影响。它用虚构的情节、幻想的故事侵蚀着读者的精神。塞万提斯通过凌厉的笔锋、锐利的作品给骑士文学致命的一击。小说中堂吉诃德是一个穷乡绅,因看骑士小说入迷,自命为骑士,骑着一匹瘦马,带着他的侍从,外出游侠。他一路惩恶扬善,干了无数可笑的蠢事,临终前醒悟,告诫亲人不要再读骑士小说。塞万提斯在小说前言中说:“我的愿望无非要世人厌恶荒诞的骑士小说。堂吉诃德的真人真事,已经使骑士小说立脚不住,注定要一扫而空了。”果然,《堂吉诃德》出版后,西班牙再也没有出现新的骑士小说。当然,事实上,本书的价值和意义远不止此。它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它所描写的环境不再是骑士小说所写的虚构的幻境,而是西班牙的现实。小说中写到的生活场景极其广泛,从城镇到乡村,从牧场到森林,从客店到城堡,从农舍到宫廷,几乎无所不包。它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一座不朽的丰碑。小说出版后,影响很大,据说当时在西班牙一些城市的街头,碰见一个人拿着书,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笑,如果他不是疯子,他一定是在读《堂吉诃德》。顺便说一句,小说第一次直接从西班牙文翻译成中文是由杨绛先生完成的。杨绛先生说,作为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堂吉诃德的性格非常复杂,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读者对他都有各不相同的理解。
1616年4月23日,塞万提斯逝世。隔海相望的文学巨擘莎士比亚也在同一天离世。如果说文艺复兴文学是在英国达到了顶峰,那么最高成就自然是莎士比亚的戏剧。莎士比亚是伟大的天才。有人说,如果没有他,文学史将是另外一个样子。他前期的作品以喜剧和历史剧为主,比如《威尼斯商人》等。后期的创作主要是悲剧,包括我们常说的四大悲剧,而《哈姆雷特》是其中最负盛名的剧本。它选自历史题材,是从丹麦的历史中提取出的一段故事。其实在莎士比亚之前,已经有好几位作家对这个题材有兴趣,把它改编成为剧本。在莎士比亚写出《哈姆雷特》之后,就再也没有人尝试着重新去改编或加工这段历史,因为他们觉得不可能超过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代表。随着时间流逝,剧本始终如日中天,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永远说不完的《哈姆雷特》……
二、古典主义的“舞蹈”
古典主义一般被称作“新古典主义”,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作家的创作有着这样那样的规范与法则,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是不得不“戴着镣铐跳舞”。
古典主义文学以戏剧最突出,出现了以高乃依和拉辛为代表的悲剧作家,以莫里哀为代表的喜剧作家,以及文艺理论家布瓦洛和寓言诗人拉封丹等。布瓦洛提出理性、真、自然三位一体主张,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古典主义的美学观点和创作原则,布瓦洛由此也获得“古典主义立法者”的称号。高乃依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其代表作《熙德》被公认为是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性作品,堪称奠基之作。唐罗狄克受命出征,并获“熙德”(大将军)称号,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唐罗狄克和施曼娜在爱情与荣誉、义务的冲突中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表现了理性战胜感情,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正是从这个角度,有人把这部戏的主题概括为:“爱情诚可贵,爸爸价更高,若为国家故,两者皆可抛。”拉辛是法国古典主义繁荣时期的悲剧作家,代表作有《安德洛玛刻》和《费德尔》。前者取材于古希腊悲剧,由于女主人公安德洛玛刻理性和感情的高度统一,既保住了儿子的生命,又保住了自己的名节。
莫里哀循古典主义法则,从现实中选取题材,使作品富有民族特色和现实主义特征。他代表着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最高成就。风俗喜剧《太太学堂》,是莫里哀喜剧和近代社会问题剧的开端。它提出了妇女地位、女子教育、家庭关系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集中抨击了修道院扼杀人性的教育和封建夫权思想。它的问世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形成,同时又开了欧洲近代社会问题剧之先河。
莫里哀的作品大多是反封建、反教会的讽刺喜剧,也有一些剧本鞭挞了资产阶级的恶习。如《吝啬鬼》(又译作《悭吝人》),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本性,成功地塑造了阿巴贡这个资产阶级守财奴的典型形象。金钱的贪欲泯灭了他的良心,父子之情、天伦之乐淹没在金钱至上的冷酷之中。
可以这样总结一句,悲剧大师高乃依和拉辛创造了一系列不朽的作品,喜剧大师莫里哀把古典主义文学推向了高峰,但也意味着古典主义的终结。
三、启蒙思想的“光芒”
18世纪欧洲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启蒙文学,主要包括法国启蒙运动文学、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的民族文学。启蒙,就是“照亮”的意思。因为在启蒙知识分子看来,人类社会与大自然本来是和谐的,人们凭理性而生活,人人幸福,事事如意。可是随着封建文明、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的发展,原有的理性以及和谐幸福被破坏掉了,因而社会变得黑暗起来,人们的心灵也逐渐地愚昧麻木起来。因此,要想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要想达到人人幸福,首先就要用科学文化知识去启迪人们的心灵,使人们摆脱愚昧,并彻底打破统治者制造的愚昧和麻痹世人的宗教迷信谎言。另一方面还要从政治上用暴力革命推翻封建专制,为实现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国家而奋斗。启蒙文学从理论上来说,主张“要真实”“要自然”,重视写一般市民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家庭生活,要求采取真实自然的表现形式。在这些理论的指引下,开创了欧洲近代文学的一些新的文学形式。
其中哲理小说就是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它以人物活动为主线,穿插描写了多方面的内容,把叙事、议论、抒情、讽刺等融为一体,表现出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这方面的代表作有《波斯人信札》《拉摩的侄儿》《老实人》《天真汉》《爱弥儿》等。
孟德斯鸠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的代表作《波斯人信札》是一部书信体的哲理小说,对法国绝对君权的黑暗统治、上层社会的骄奢淫逸和种种恶习进行了辛辣的揭露和讽刺。作者谴责了违反人性、摧残人性的一系列制度,并塑造了敢于反抗专制暴政的洛克莎娜形象,表现了作者的反封建思想。本书是18世纪哲理小说的开创性作品。
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他的小说《老实人》描写了一个神话般的理想世界——黄金国,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美好未来的一种幻想。小说结尾提出了“种我们的园地要紧”的名言,鲜明地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求实精神。
狄德罗是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他的《拉摩的侄儿》是一部对话体哲理小说。主人公拉摩的侄儿是一个“怪人”,是“高傲和卑鄙,才智和愚蠢的混合物”,是具有才能却自甘堕落的时代畸形儿的一个典型。
卢梭的教育小说《爱弥儿》是一部讨论教育问题的哲理小说。书中种种教育主张和措施,都是以他的“返回自然”的哲学思想为出发点提出来的。卢梭晚年撰写的《忏悔录》是他人生历程的真实记录,不仅为传记文学树立了范例,而且也给教育学、心理学提供了“关于人的研究的第一份参考材料”。书信体哲理小说《新爱洛漪丝》堪称情感小说。作品让读者从一封封公开的情书中得出结论:圣·普栾和于丽的爱情是纯洁高尚的,真心诚意,志同道合,然而,冷酷的社会现实摧残了这朵爱情之花。这显示出作者比较激进的反封建精神。
启蒙文学作品所塑造的主人公形象不再是帝王将相,而是普通平民。大批的资产者和平民百姓以正面形象的身份登上文坛。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奠基人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鲁滨孙漂流记》是一本妙趣横生、雅俗共赏的传记体小说。同时,它也是一曲原始积累时期资产者的颂歌,它歌颂了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精神。作品是根据真人真事加以改编而创作的。1704年9月,一个名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被船长遗弃在南美洲大西洋中的安·菲南德岛上,当他被发现时已成了一个野人。笛福以这个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己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文学加工。鲁滨孙的愿望——通过合理的经营,通过自己的勤劳使自己致富,这就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精神的一种体现。
英国的启蒙文学还有一些重要作家,如菲尔丁,他的代表作是《汤姆·琼斯》:还有大家很熟悉的女作家简·奥斯汀,她写的《傲慢与偏见》广为人知。德国民族文学的先驱是莱辛,他和歌德、席勒等人把德国文学推向了高峰。莱辛提出“通过行动来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这其实就是提倡要表现人的感情、个性。究其实质,就是要作家表现社会的变革,表现积极进取的新兴资产阶级的生活和理想。18世纪70年代,德国爆发了狂飙突进运动,继承了启蒙运动理论家关于自然与人权的思想,充分肯定个人的地位,要求自由和个性解放,要求文学要突出民族性,发扬民族风格。一系列作品中人物的行为,如维特的自杀、卡尔的反抗等,无不体现了启蒙运动者的思想与情感。之后,歌德在伟大作品《浮士德》中以恢宏的气势全面地展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状态。总的来说,他和席勒的创作遵循着启蒙思想家们的优秀传统,出色地完成了反封建、反专制的历史使命。
(范丙军 执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