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意志力早教动画片

儿童意志力早教动画片

时间:2023-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意志力是通过完整的行为动作来真正体现的。一个具有行动力的生命也是具有意志力的生命。意志力可以给意识提供无穷的力量,让它能够更积极地发现。这是因为他们在肌肉活动的协调中做出了选择,在意志力的作用下坚持完成了自己想做的事。有些老师喜欢通过讲话来培养儿童的意志力,这是无效的。

儿童走到柜子前,伸手把最喜欢的东西拿了出来,玩了一会儿又完好地放了回去,或者给其他小朋友玩。儿童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类似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

比如,当别人在玩儿童喜欢的玩具时,儿童会静静地等待,直到对方不玩了为止;儿童可以非常专心地摆弄教具,一直做到做正确为止;如果大家都在非常安静的教室里学习,当老师叫到儿童的名字时,他会非常小心地站起来,不弄出噪声。

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我们很容易看出,儿童在用自己的“意志力”控制、支配自己的行为。可以说,儿童几乎时时刻刻都在做着意志力的训练。

意志力建立在长久持续的注意力上,是控制儿童行为和态度的主要因素,它起着真正的支配作用。

一个人意志力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他的行动上。行走、说话、工作、写东西等无一不受到意志力的控制,意志力是一种内在动机。

另一方面,意志力还可以抑制某种动作、抑制想发脾气的冲动、控制抢东西的欲望等。意志力不是一般人理解的简单的行为冲动,而是一种对行为的理性约束和控制。

意志力是通过完整的行为动作来真正体现的。有些人习惯进行想象,但却无法付诸行动。他们想弥补自己的过失,却不立刻行动;他们想要联系别人,却一拖再拖。

这是一种只想不做、不去执行自己意志力的行为。

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意志力,关键要看他的行动,只想不做是远远不够的。

一个具有行动力的生命也是具有意志力的生命。我们所有的行为都可以用冲动和抑制来概括。这种行为不断地作用,久而久之在这种合理的作用下,就会形成习惯或无意识的动作等。

一般的,所有的人在意志力的作用下,都可以成为一个举止优雅、有教养的人。

我们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比如,我们忽然想去拜访一个朋友,但是一想,现在去肯定会打扰到他,于是我们就会取消打算,改天再去。

还有,如果我们正在以一个舒服的姿势躺在沙发上休息,忽然进来一位地位尊贵的人,我们就会迅速站起来恭迎对方。

再者,在某些场合,虽然我们不是太喜欢眼前的女士,但还是会尽量礼貌地跟她问候行礼。

又或者,我们在邻居家看见了平时最喜欢吃的水果,但是主人却没有邀请我们品尝,我们就会控制自己不要表现出渴望的样子。

我们可以看出来,身体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冲动行为,我们懂得用意志力进行自我约束,那是因为我们认为这样显得比较礼貌。

当然,冲动和抑制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冲动,我们就不能很好地跟别人交往;如果不懂得抑制冲动,就无法管理我们的行为。

冲动跟抑制冲动不是相互矛盾的,是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这是一种长期的训练性行为,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很好地生存。

冲动和抑制听起来虽然复杂,但我们在平时做这些事情时并不会感到很费力,也不用去命令自己。因为,这已经成了一种很自然的行为习惯,就像条件反射一样。

当然 ,如果仅仅把它们看作是条件反射行为也是不科学的,而是应该对自然和习惯进行研究分析。

如果一个人从小没有受到过纪律教育,而是在肆意妄为中长大的,这样的人就很难控制自己。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纪律,所以经常会犯错,甚至犯罪。

这样的人对纪律没有深刻的认识,只是在被动地执行一些脑海中的命令。但是,已经习惯了遵守纪律的人则不一样,习惯在他们身上根深蒂固,已经与优雅得体的行为融为一体了。

我们认为意志力跟意识是没有直接联系的,它在意识之外或者处在比较边缘的地方。意志力可以给意识提供无穷的力量,让它能够更积极地发现。

所以,不要再说有意识的地方意志力就是完全存在的,这并不是确切的证据。

意志力会随时留意意识里的动作或行为,也许只是恰巧看起来像是跟大家认为的优雅的社会举止相吻合。

接受过这种教育的人,我们称他为一个“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

其实,只有患上疾病,才会让人变得不正常,做出不礼貌的行为。

我们都知道,那些患有偏执性神经衰弱的人,最开始的表现只是不注意修养,并没有特别离谱的行为。

还有,对于那种行为举止看起来都很正常的人,我们只认为他是正常人,却不会认为他是拥有坚强意志的人。

这类人的意志不坚定,意识也一直在接受考验,那么处在意识边缘的机制对他们来说,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儿童第一次使用手臂时,情况与上面描述的正常行为是迥然不同的。他们比较小,平衡力很差,经常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代价”。同时,他们还不会抑制冲动,所以,经常受到伤害。

其实,这是因为儿童的冲动和抑制冲动的能力还没有完全融合在一起,新的人格还没有形成。

在儿童心理形成的初期,这两种行为还是独立分开的。潜意识在支持和促进它们的融合和相互适应。

所以,在早期就要对儿童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这种能力是必需的,我们要积极做好准备或寻找良好的锻炼机会。

我们说了这么多,并不仅仅是要规范儿童的行为,让他们成为行为举止得体优雅的人,更主要的目的是培养他们的意志力。

只有很好地把两种冲动融合在一起,明白其中的关联,才可以促进其发展,绝不仅仅是规范儿童的外在行为这么简单。

我们要达到培养儿童意志力的目的,让儿童能跟他人融洽相处,同时把培养自己的意志力当作一种生活习惯。

一般的,儿童在专心做一件事时,都会坚持完成,期间对其他东西都不会感兴趣。这是因为他们在肌肉活动的协调中做出了选择,在意志力的作用下坚持完成了自己想做的事。慢慢地,他们会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果养不成这样的习惯,儿童就会成为冲动、经常做出不理智行为的人。

如果儿童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抑制自己的冲动,不从别人手里抢东西、不踩别人、不撞翻东西等,就说明他在锻炼自己的意志力。通过不断练习,才能使冲动和抑制冲动处于平衡状态。

培养儿童意志力的目的是让他们更好地在社会中生活,如果成年人一直命令儿童规矩地坐着,不许到处玩耍,那么就不能锻炼这种能力,也不能让他们学会跟他人建立关系。如此下去,必然会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

儿童只有在交往中,才能更好地适应这种关系,慢慢形成习惯。有些老师喜欢通过讲话来培养儿童的意志力,这是无效的。

如果这样做有效的话,那我们就可以找个善于讲课的老师,不停地给儿童灌输“礼貌”“纪律”“权利和义务”的思想就行了,但是这真的可行吗?

试想,如果一个儿童想要成为音乐家,只靠老师不停地讲指法知识和各种技巧,他就可以成为像贝多芬一样的大音乐家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意志力不是通过说教形成的,它的发展需要不断的训练。

对儿童进行早期的个性教育时,我们有必要调动其所有的机制活动。

就拿运动来说吧,要想锻炼运动能力,必要的体操活动是不可缺少的。我们都明白,只有肌肉得到了相应的锻炼,肌肉系统才能完成各种机械动作。所以,为了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必要的系统训练还是要进行的。

如果机体长期得不到锻炼,就会有很多安全的隐患。例如一个非常不爱运动的人,他的肌肉几乎没有什么力量。如果紧急情况出现了,需要赶紧跑或做出其他的反应,而这个人因为长期不运动,必然会陷入危险之中。

正是因为如此,那些平时看起来非常听话、意志力薄弱或没有意志力的儿童,会非常适应那种只要求儿童坐在教室里不运动的学校。

这样的儿童很受老师喜欢,经常被老师贴上“听话”“乖巧”的标签。但是,很多这样的儿童最终会因为精神问题被送到医院里治疗。

还有一些儿童生性好动,几乎一刻也停不下来,是老师眼里的“闯祸精”和“麻烦鬼”。他们不但自己调皮捣蛋,还希望把那些喜欢安静的儿童给带动起来,跟他们一起疯。

还有一类儿童,他们身上的抑制能力太强。这类儿童不喜欢动,只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着。他们通常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即使回答了,声音也小得让人听不见。如果老师批评他们,他们就会哭泣。

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儿童最需要的是什么呢?事实上,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自由活动。如果能在自由的环境中相互刺激,他们必然会有所改变。

好动儿童的行为会给那些意志薄弱的儿童提供好的外部刺激,这一来,他们都可以在没有监视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意愿活动,这就是在培养他们自己的意志力。

慢慢地,他们就不再需要这种作为诱因的外部刺激,会在冲动和抑制冲动之间找到平衡,成为有意志力的人。

事实证明,这种配合和相互影响,的确是影响儿童性格的好办法。

生活中,冲动和抑制冲动不能平衡是病理学最常见的现象,但是很多正常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现象,只是表现得不太明显罢了。

这种常见的现象就跟普通学校教育上存在的缺陷一样,不计其数。

很多罪犯都是因为一时冲动而犯下了大错,生活中大部分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因为自己的冲动伤害到自己或别人。

一般的,比较容易冲动的人给自己带来的伤害是最大的,他们常常会不理智地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有些错误完全是可以避免的,但这些人却因为冲动给自己带来了损失。

再看看那些抑制力过强的人,他们看起来更不好。这类人不说话,不活动,但是事实上他们的内心非常渴望活动,只是不敢挣脱内心的束缚,表现自己。

比如,这类人心中非常想要做某件事,而且也有做这件事的理由,但是他却不能立即行动起来。

没办法,他们只能向心理医生求助,请求他们来治愈自己受伤的心灵。他们在医生那里口若悬河,但是一旦回到现实中,他们又恢复了以往的沉默。这种来自心里的压力,让人如同被活埋了一样,感觉郁闷。

不妨看看我们的周围,有那么多人在承受着同样的痛苦。本来他们有很多体现自己价值的机会,但却一次也抓不住,不敢展现自己;还有多少次,本来想说出内心中最真实的想法,但最后还是选择了沉默,紧紧地闭上了嘴巴,一言不发。

事实上,他们也知道自己的缺陷,也想和那些道德高尚、善于交流的人谈心,但是一旦站在对方面前,他们又成了那个内心痛苦、沉默无语的人。

没办法,道德高尚的人只能使出浑身解数,让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他们的内心也在呼喊,也在挣脱,但是非常遗憾,意志力牢牢控制着他们,阻止他们的冲动行为,这种强大的力量就像牢不可破的城堡,最后,他们还是只能投降。

如果这种现象出现在意志力形成的阶段,那么就可以通过给予他们自由来缓解这种情况,帮助他们在冲动和抑制冲动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上文中我们提到了,只有在潜意识中建立起一种平衡,才能保证自己在社会活动中行为的正确性。

意识是以一种独立的形式存在的,跟其他的一些性格行为是不同的。

就算是出生最高贵、行为举止最优雅的小姐,也可能是一个没有意志力,也没有性格的人。

也许在别人的教导下,她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得很好,纵然如此,也依然不能说明她具备了我们所说的能力。

每个人天生都有一种可以促进自我发展的品质,人们在此基础上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很多能力也是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建立起来的。我们所说的这种品质,就是众所周知的“连续性”。

我们现在的社会之所以能建立并不断发展,是因为人们在不断地工作。拥有不间断的生产力,人类才能生存,民族的经济才能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并为更高层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人类的繁衍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建立在婚姻基础上的。家庭和社会生产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具备意志力和持久力,才能真正立足于社会。

我们内在个性的建立,完全离不开这种品质。如果缺少了这种品质,生命就像是断断续续的音符,杂乱无章,呈现不出完美的音乐。

如果把我们身体内的细胞全部分离,各个器官也不能和谐成长发育,我们就不再是一个完整的机体。

一个人的感情和思想都是通过这种品质来不断体现的,我们把它称之为性格。一般的,一个有性格的人,可以坚定地做一件事,可以信守承诺,也会对自己的信念和感情负责。

社会也正是因为持久性的存在才创造出了巨大的价值,这些都是人类坚持工作的结果。

很多堕落者,在堕落之前就显示出了性格上的缺陷,他们好吃懒做、不能持之以恒地工作。

慢慢地,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私欲萌发了犯罪的念头,开始背叛自己的感情、破坏自己可以成为高尚之人的信仰、失信于人,久而久之也就迷失了自己,堕落下去。

一个正常人在开始变化之前,总会有很多预兆。最根本的就是他们不再像之前一样努力工作,会变得越来越暴力、行为失常,甚至出现昏迷和晕厥现象等。

一般的,大家都会相信,勤劳的女孩一定会成为称职的妻子和母亲;忠厚老实、能通过不断努力给妻子带来良好生活的工人,是个好人。

在这里提到的“好”,并不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而是指坚持不懈。就拿一个冒牌的艺术家来说吧,他只能不断地制造出一些小的艺术品,但不能用自己的意志力坚持下去。对于这样的人,人们不会崇拜,也不会认为他是技艺卓越之人。

这样的人是很危险的,在家里,他很可能是一个不称职的丈夫或父亲;在社会上,他很可能成为危害社会的人。

相反,如果这个人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手工业者,那他就是一个可以创造幸福和宁静生活的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了幸福而奋斗。

罗马颂词中曾赞美这样的人,称他们很有个性、足以跟世界上最优秀的人相抗衡。

在第一次精神生活建立的时候,儿童在练习中就可以表现出持续性,之后不断地进行练习,就形成了一种内部秩序,变得平衡起来,儿童的性格也就形成并稳定下来。

这样的儿童在步入社会之后,必然能成为工作努力、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

儿童优秀品质的建立,是一个自我促进的过程,他们会慢慢学会持之以恒,成为有个性、有很多优秀品质的人。

这是一个追求坚持不懈精神的过程,拥有了这种品质,那么他选择什么样的工作都是科学的。

工作本身不是最有价值的存在,而是这个过程可以不断磨炼我们的品质,让我们的内心变得丰盈。

有些成年人为了让儿童做成人认为对的事,就打断了孩子现在的工作;为了让儿童学习重要的数学,就让他们放弃了地理的学习。这样的成年人混淆了目的和方法,因为自己本身的虚荣心而毁掉了孩子。

所以,我们经常说要引导儿童,并不是要在文化上引导,而是对其本身进行指引。

坚持不懈是培养意志力的基础,但是决定行动却是成功的行为保障。如果想要完成一件事,首先必须要做出决定。

比如,如果我们出门必须要戴帽子,那么我们要怎么选择呢?是戴黑色的,还是灰色的?不管怎么选择,都有一定的动机在里面。

如果自己更偏向于一个动机时,就成功地做出了选择。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做选择,甚至需要不停地做选择,什么动机会对我们的选择有决定作用,通常我们自己也不清楚。

但是,我们不必太过于纠结这个问题,上午戴什么帽子、下午戴什么帽子、去看电影戴什么帽子,我们都可以轻松地做出选择。我们头脑里的知识,足以解决这些小问题。

面对戴帽子的问题我们很容易做出选择,但有些情况的确会让我们感到焦头烂额。就比如去商场挑礼物,货架上的礼物琳琅满目,让我们眼花缭乱。这么多的选择可怎么办啊?

想买个艺术品,自己又不懂,害怕上当受骗;想挑选个贵重的东西,又害怕自己不识货,闹出笑话等。

在具体物品的选择上,我们也很容易陷入纠结,例如买条丝带,还是买件瓷器?在难以做出选择时,我们就很需要得到他人的帮助,请他人为我们指点迷津。

当然,我们向别人求助不是为了要他人帮助做决定,只是请求他人为我们讲解更多的知识,从而让我们的思路更清晰,明白什么才是我们最想要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志,虽然知识对我们的选择有帮助,但却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最后,我们是在别人的建议下做出了选择,但这个选择却带着我们自己的思维印记。

总之,我们虽然需要别人的知识来帮助我们,但却不能让别人来替自己选择。

如果一个人对所做的决定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那么就不需要别人的帮忙。一个擅长做料理的家庭主妇,为了招待客人决定做大餐时,因为很有经验,所以完全可以自己做决定,然后愉快地完成。

众所周知,做决定是件非常消耗体力的事情,一般身体不好的人最不愿意付出精力,不愿意做决定,甚至非常讨厌做决定。

如果主妇的身体不好,她会愿意把做什么菜的决定权交给厨师。至于晚宴上所穿的衣服,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她更愿意去问服装设计师。如果服装设计师思忖半天,然后告诉她“这件不错”,相信她一定会非常满意,非常高兴。

事实上,让她满意的不是选择,而是她自己不用做选择了。每个人,一生都在不断地做出选择,就如我们出门会选择把门锁上 ,确定无疑再离开一样频繁。

选择也是一种练习,一种自我完善,我们拥有的能力越强,对别人的依赖就会越少。如果我们的思维够清晰,同时也具备了善于做出正确决定的能力,那么就会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

奴隶无法做出自己的选择,无疑是因为被铁链子锁住了,完全没有了做出决定的能力,只能被他人所掌控。

我们必须自己掌控自己,善于做出决定,不能因为害怕、不愿意犯错误、不愿意承担难以想象的后果就停步不前。长此以往,我们就会像被链子拴住的狗,不再有做决定的能力,只能跟着他人跑,最后必然会落得一个可悲下场。

这样的人,如果忽然失去了别人的帮助,那么他连最基本的事情都做不了。

对于弱者来说,如果思想产生了矛盾,最终必然是坚强的意志战胜薄弱的意志。这样的人做事犹豫不决,非常懦弱,经常屈从于别人的意志。

在不知不觉中,这类人会被梦魇所迷惑,慢慢地失去自己,走上无法回头的悬崖绝壁。往往再迈出一步,就会跌入深渊。

如果一个人只是习惯了服从和逃避,不注重意志力的锻炼和培养,最终必然会成为社会上最不幸的人。

让自己成为有意志力的人并不是幻想,只要经过必要的锻炼完全是可以做到的。我们不需要找一些大事来做,生活中这样的机会到处都是。

我们知道,那些一直亲手为孩子料理生活的妈妈,要比那些没有生养、生活懒散的女性更具有意志力。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如果前者因为某些原因失去了丈夫,成了寡妇,那么她很可能会像个男人一样开始在事业上打拼,承担家里的责任;而后者,如果也成了寡妇,那么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一种无法跨越的大灾难,她很可能会垮掉。

要怎样才能安慰自己敏感且容易受伤的心灵呢?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学会独立,不论什么时候,最可靠的都是自己。尤其是灾难来临时,很难有人及时地伸出援手,如果我们不能保护自己,就会孤立无援。

拳击运动员会一直不断奋斗,用自己的力量对抗对手。他们不会一个人双手抱胸,蹲在角落里,因为这样是没用的,自己不动手,必然会被对手击败。所以,他们必须站起来,像个战士一样努力保护自己。

生活总是充满坎坷和挑战,没有人可以永远像个影子一样被大家保护得很好。

《神曲》中的弗朗西斯卡说过:“征服我们,只需要一瞬间。”

诱惑,是为了征服而存在的。它不会向那些坚不可摧的城墙发出轰炸,而是会对一种与之相反的、能导致心理爆炸的炸弹进行轰炸。

我们要想生活得很好,就必须构建足够好的个性,这就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保持清晰的思维,在做决定时才能有意识地对不同的想法进行甄别、筛选。

面对日常生活中最不起眼的小事,我们也要控制好自己的行为,不要轻易放过任何一件能锻炼自己能力的小事。

只有不断地重复自我控制的能力之后,才能拥有强大的意志力。

意志力是从习惯中形成的,只有做到这些,它才会像中世纪的公主一样在城堡里长期居住下来。当然,要想留住这位“公主”,也要为“她”提供最合适的“房子”。这表现在对身体的自我控制上面。

平日里不轻易吸烟酗酒,不做任何让身体受到伤害的事情,只有这样,身体才不会变得孱弱无力。

如果我们的身体本身就不好,不妨利用户外运动来锻炼自己的体力,让自己成为强壮的人。

不论用什么方法,我们都必须经常锻炼自己的意志力,以保持心理健康。

如果儿童学会了进行自我教育,可以将一些比较复杂的想法付诸行动,思维也变得越来越清晰、有条理,那么我们就认为儿童是在进行意志力的自我锻炼。

通过这种锻炼,儿童必然会学到新的知识。在面对问题时,儿童就可以自己做出决定,不再依赖他人。

比如,儿童在拿东西的时候,可以控制自己拿还是不拿;可以决定是否要跟着音乐翩翩起舞;还能在想要沉默的时候,控制住心里想吵闹的冲动。

在初期,我们的行为动作都是冲动的结果,但是随着坚持不懈的工作与行动,我们就不再依靠冲动进行某种行为了,初期的紊乱状态也会恢复正常。

生命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改变,之前的犹豫、胆小和迷茫,都随着意志力的增强消失不见了。

儿童的性格培养重在让内心形成秩序性和清晰性,如果不重视这一点,反而让儿童用混乱的思维去背诵课文、学习,就是在阻碍他们的正常发展。在这种教育方法之下,儿童的意志力是无法培养起来的。

之前,普通学校的老师一直认为,儿童就不应该有自己的意志力,他们只能听老师的话,不能公然开口说自己想要干什么。这样的老师是阻碍儿童意志力发展的罪魁祸首。

老师的控制力越强,儿童就越能明显地感受到。在遇到事情时,儿童便总会想到老师的这种控制力,就会变得胆小怯弱、不敢行动。

曾经有位女性问一个儿童,樱桃是什么颜色的。女性十分笃定,这个儿童是知道答案的。谁知,这个儿童紧张得说不出话来,显得非常胆小,不知道如何回答。最后,他跑开了,嘴里还嘟囔着要去问问老师。

为自身意志力做准备的机能,被称为意志机能。这种机能本身就有价值,并且需要不断加强才能更好地建立。

意志力和意志机能不是同一个概念,病理学揭示了它们的很多不同之处,还把它当作一种支撑人格的支柱展现了出来。

很多人都知道,“怀疑癖”是一种病态的心理疾病,患有这种疾病的人会控制不住自己,做一些不道德或伤害他人的事情。

患有“怀疑癖”的人也许表现得没有那么严重,不会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但是却习惯把郁闷和怀疑放在心里,不断地怀疑自己,病症也会越来越严重。

我曾经在一个精神病院里,看到过一个因为道德问题而患病的人。之前,这个患者是靠捡垃圾为生的,每次捡垃圾的时候,他都控制不住自己,认为垃圾里很可能会存在有用的东西,如果自己捡到了,说不定会被警察抓起来。

为了不被抓,这个患者就会在整栋大楼里,挨家挨户地敲门,问他们扔掉的垃圾里有没有重要的东西。

等到好不容易敲完一遍,他又控制不住自己,为了确定,他就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循环。

最后没办法,他只能向医生求救。医生告诉他,垃圾里没有值钱的东西,他可以完全放心地去捡。听了这些话,他非常高兴,好像吃了定心丸一般。

“我真的可以随意捡垃圾吗?”

医生给予了他肯定的回答。

走出医院之前,他又问了一遍。谁知,过了没一会儿,他又跑了回来,问了同样的问题。

这次出门后,医生从窗户里观察他,发现他跟自己的妻子拉拉扯扯,一副急躁不安的样子,好像还要跑回来问。

这种情况在很多正常人身上也会发生。例如,有的人在锁好门之后,会反复地检查,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最后弄得自己都很困扰。他明知道门已经锁好了,但却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迫使他们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有些儿童在睡觉前,总是会习惯性地检查床下有没有猫和狗。发现什么也没有,就放心了。但是,过一会儿之后,他又会重新检查。

这些不良癖好,就像结核杆菌一样,肆无忌惮地在身体里蔓延,让整个机体受到伤害。正常人的这种行为不是很明显,通过一些方式完全可以掩盖起来。就好像病态的、苍白的脸,拿脂粉遮掩一下就完全看不出来了。

正常人的不良癖好,不会给自己的内心带来太大的不安和困扰。

每个人的意志,都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所以,为了培养意志力,我们也可以通过锻炼身体的各个机能来不断地完善自己。

意志力的形成过程,跟心理结构和块状肌肉的协调运动之间,有着很多类似的地方,这让我们非常震惊。

对儿童来说,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多精确的行为都是通过不断的练习获得的。例如,一个人不练习舞步,就学不会跳舞;不练习枯燥的指法,就弹奏不出美妙的乐章。

当然,我们所说的这些练习都是后天的,对婴儿来说,在早期就该进行相关方面的练习,比如进行步行和理解能力的练习。

有步骤、有准备的练习,对培养儿童的意志力有没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也不是很清楚。

就拿单纯的肌肉运动来说,肌肉群的运动方式并不是一致的,甚至可以说是相反的。站起来、蹲下去,是由两种完全不同的肌肉控制的;伸出胳膊、收回胳膊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两种相对的运动方式,诠释了肌肉不同的运动机理。

通常肌肉都不是单独活动的,它们以一种合作的形式出现,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能优雅地完成一些复杂、高难度的动作。为了能让相反的动作看起来更自然协调,就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尤其是在自然动作协调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动作的训练,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不论是体育运动员还是舞蹈家,要想让自己的动作变得准确、优雅,具有张力或柔和美,都要经过不断地练习。

然后这些动作终究还是会受到意志力的影响。只有本人希望练好舞蹈、做好运动,有这样的意愿,练习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为了做到这些,意志力会给身体器官下达各种命令,让身体做好准备,这样在练习时才能达到极致的效果。

在练习的过程中,不论是一个动作的开始,还是要完成这个动作需要的技巧,都是受意志力影响、支配的。

总之,意志力在扮演一种指挥员的角色,这种感觉就好像在指挥一支了不起的军队一样,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运动中,如果肌肉的力量增强,配合得更加密切,也会让指挥者的力量变强。

即使是为了培养儿童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听话,也没有人会把他们绑在凳子上,或用胶水粘住他们,直到儿童不再反抗,然后再给他们讲述杂技演员、体育运动员甚至是小丑的故事,以此来让他们对故事里的人物产生强烈的模仿愿望。

但是,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这种残酷的行为是的确存在的。成年人总是在试图抹杀儿童的意志力,设立了各种障碍来阻止它的自由发展。

生活中类似的例子简直不胜枚举,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告诉儿童“这个可以做,那个不可以做”。只有按照我们的要求做,孩子的行为才会被认为是正确的。但是,我们的想法和决定永远无法取代他们的思想。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通过语言告诉儿童:要想培养意志力,就必须行动。或者为了让儿童变得勇敢,我们会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儿童明白,要向英雄学习。成年人自以为是地认为,这样儿童就可以记住了,在竞争的时候就可以模仿英雄,做到最好。

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算儿童生病了,老师也会要求他们端坐在座位上,听她滔滔不绝地讲课。有时候,即使效果很不好,教师还是会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教学方法。

为了让我们出人头地,成为英雄,老师总是命令我们看一些名人传记,并要求我们记住要模仿名人的行为。

老师给我们讲述最多的都是女英雄的事迹,以此来告诉我们,成为英雄不难,向她们学习,不断努力就可以做到了。

有一次,老师又在讲一个英雄人物的故事时,我打断了她,告诉她我不想成为英雄,我要成为一直关心儿童、为儿童谋福利的人。所以,之后我再也没有看过一本伟人的传记。

很多参加了国际教育会议的教育学家都有深刻的体会和感慨,现在的年轻人普遍缺乏个性,这对整个人类来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事实上,人类本身是不缺乏个性的,但是在学习和教育的过程中,儿童的身体不但受到了摧残,而且精神方面的意志力也被大大地削弱了。

所以,为了消灭这种潜在的威胁,必须让儿童恢复自由,如此,大自然中所蕴含的巨大力量才能让人类得以正常发展。

坚强的意志不是与生俱来的,如何好好利用它是个值得思考的大问题。无疑,意志是个高层次的问题,要想培养儿童的意志,首先要注意意识的存在。

很多父母都鼓励自己的孩子,帮助他们培养坚强的意志。维托里奥·阿尔费里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意志力的伟大。

这位伟人在晚年才开始努力学习。起初,他凭借自己坚强的毅力,克服了他遇到的各种困难,成了一个有成就的人。

之后,他不仅学习了拉丁语,还成了文学家和伟大的诗人,不能不说,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传奇人物。

用维托里奥·阿尔费里的话说,他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完全是因为坚持,不断地坚持,努力地坚持。

在此之前,维托里奥·阿尔费里只是一个贵妇的玩物。后来有一天,他终于觉悟了,要是自己继续这样活下去,必然会毁掉自己的一生。

有了这种想法,他忽然感觉自己全身上下都充满了干劲,有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正等待着他的挖掘。虽然当时他还没有能力,但是他非常笃定。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他中意的那个贵妇来了,抗拒不了诱惑的他又过上了之前那种生活。很显然,他的意志力在这位充满吸引力的贵妇面前败下阵来。

在戏剧院的包厢里,他越想越感到懊恼,之前他非常喜欢的歌剧,现在在他眼里也变得无聊极了。他开始憎恨这一切,也开始憎恨那个贵妇。

后来,他终于决定付出行动。

他想了很多方法,想要让自己避开那个贵妇。思来想去,他把自己的头发剪掉了,这样他就不好意思再出门了。

为了让自己读书,他用绳子把自己捆在椅子上。在最初的几天里,他一个字都看不进去,非常想去找那位贵妇,但是再看看自己的头发,只能不情愿地打消念头。

通过这种方式,他渡过了起初最困难的阶段,坚持了下来。慢慢地,读书成了习惯,他才真正做到了全力以赴,内心也得到了自由的发展。

在此之前,他一直生活在堕落的深渊中,让自己不断沉沦。后来在这种办法的约束下,他才被拯救了出来,成了青史留名的伟人。

每位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抱有殷切的期望,希望孩子拥有坚强的意志力,可以摈弃虚荣心,专心致志地工作,拥有幸福的生活。

正是因为怀着殷切的希望,所以父母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儿童,帮助他们培养意志力,让他们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为了幸福的生活不断地努力奋斗。

但是儿童难道没有自救的能力吗?不是的,儿童虽然爱我们,虽然需要我们的保护,但他们天生就带着一种可以自我控制、自我拯救的能力,总称为自我发展的能力。

在这种能力的作用下,儿童会做出很多尝试,但看看父母对儿童做了什么吧。

为了触摸自己感兴趣的物品,儿童伸出了手,但是父母却告诉他不可以碰;为了锻炼自己的平衡能力,儿童会做一些危险的动作,父母却制止他不让他做;当儿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向父母提出十万个为什么时,父母却不耐烦地让他们停止提问。

儿童不是父母眼中的摆设,不是机器,父母不能对他们严加看守,命令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如果那样,儿童不会快乐,还会充满疑惑,甚至怨恨。他们会像维托里奥·阿尔费里那样感到困惑:“我那么爱她,可她为什么想要毁了我啊?我爱她,她就可以左右我,就可以打着爱的名义伤害我,阻碍我的发展吗?”

所以,儿童要想拯救自己,让自己活得自由,就必须向维托里奥·阿尔费里学习,但很可惜的是,很多儿童不具备维托里奥·阿尔费里那样的心理力量。

我们是爱着儿童的,但是我们的行为却在不断地伤害他们。儿童成了牺牲品,而毁掉他们的正是自以为是的父母。

强迫儿童听从自己的命令,用各种玩具来引诱他们,看起来是在支持他们不断成长,事实上他们的行为完全是儿童发展的绊脚石。

维托里奥·阿尔费里的故事让很多人深受启发,父母对儿童的希望又深了一层。父母会提出质疑,有没有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可以让儿童进行自救,而不是通过剪头发、捆绑自己那样不文明的方式来逼迫自己改正呢?

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到一种精神上的力量。一个诗人,曾经一边赞美罗曼·卢克丽霞的忠贞,一边指责她自杀的行为。

诗人认为,如果罗曼·卢克丽霞的品质更高一个层次,就不会那么粗暴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现在生活中,父亲对儿子抱有希望,但是他却不肯反省自己的行为,不审视自己对儿子做了多少过分的事。很多时候,父亲恰恰是摧毁儿子意志力的罪魁祸首。

但是这些父亲的思想完全达不到这种高度,只能听见心底有个声音在隐隐地呐喊。父亲对儿子的教育违反了自然法则,所以他的内心会通过呐喊的方式提醒父亲。

曾经有一位牧师给圣·特雷莎修女推荐了一位愿意做修女的女孩子,这位牧师担保这个女孩拥有美好的品质,圣洁得如同天使。

但是圣·特雷莎修女收留了这个女孩没多久,就发出了感叹:“唉,真是太可惜了,虽然上帝赐予了她虔诚,但是她却没有自己的判断力,这样的人不会有所作为,只能是我们的负担。”

曾经领导法兰西解放运动的圣女贞德一直被大家认为是上帝意志的工具,但是一位神学家在进行了深入研究之后,果断抨击了这种荒谬的说法。他认为圣女贞德完全拥有独立的人格,因为她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做出决定,并果断地付诸行动,这些都是有力的证明。

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人员,必须要注意保护和引导儿童的能力,同时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意愿干涉他们。

关注儿童的内心,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儿童的意愿得到了重视,他们才可以健康地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