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想象力都是有限的。如果在100年之前,我们告诉祖先,说将来会有一种电灯出现,来代替现在的油灯,整个纽约的夜晚都会呈现一种灯火辉煌的状态。在晚上,漂泊在海洋上的人也能通过各种信号向岸上的人求救,岸上的人很容易就会收到,并做出相应的安排。
或者我们告诉他们,将来有一天我们可以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飞机的速度比天空上的鸟还要快。
听到我们如此描述的祖先会有什么反应呢?他们肯定会一笑了之,或者嘲笑我们在白日做梦。
这些是因为古人的想象力是没有受到限制的,一点基于现实的成分也没有,是在凭空想象出天马行空的事情。
在这方面,现代人跟古代人,可以说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群体。
之所以会出现这两种不同的状况,是因为现代人的思想是建立在科学实证基础上的,而古代人大多数的时候只能通过幻想来学习事情。现代人的进步,让世界焕然一新。
我们陷入沉思之后,周围的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静止的。但是如果我们的想象力有了新突破,在现实中它的力量就可以鼓舞我们一起去改变世界的环境,从而为我们的思想做出有效贡献。
如此,思想就产生了一种强大的力量,让我们学会创造。这就是创造力的形成过程。
之后我们再审视一下自己,上帝创造的我们是有自己的意志的,我们可以自我实现。如果站在上帝的立场想,他肯定会告诉我们,整个世界都是有秩序的,首先光出现了,之后各种生物也应运而生。
人类一直在发展,在实证科学的影响下,我们越来越能摸清楚人类思维的秘密。在某种能力的指引下,人类的思想越来越发达,自然的样子被他们还原得越来越好。
《圣经》中也曾经提到过,人类要用自己的样子来创造新的人。
在创造能力的作用下,人类的很多愿望都实现了。之前,人们迫切希望黑夜也可以充满阳光,现在电灯出现了,这个愿望也顺利实现了;人们也渴望可以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如今飞机比小鸟飞得快多了;在溺水的时候,人们希望自己的呼声能被远方的人听见,现在也成真了。
为了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会想让动植物的种类不断丰富起来,从而满足我们的各种需求。现在,当然也实现了。
我们被创造出来,想象力也是与生俱来的。当我们第一次试图用创造力去改变世界的时候,是创造奇迹的最好时机。这就好比,有一只小鸟,藏在老鹰的翅膀之下。老鹰展翅飞翔,然后小鸟也被带起来,在高空中一旦与老鹰分离,它就只能靠自己飞得更高、更远。
人类的进步也是一个类似的过程,起初我们就像紧紧攀附于造物者的藤蔓,跟着造物者一起思考,希望在造物者的帮助下实现飞翔、探索的愿望。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人们渐渐脱离了造物者,慢慢超越了造物者,不再受其影响。之后人类的巨大力量、各种神性全部被激发出来,显示出了巨大的力量,在此之前,这些都是人们无法想象的。
有一个叫作“原罪”的寓言故事,讲的是有个人希望自己可以取代上帝,去创造新的世界。但是最后他的下场是什么呢?他陷入了无能为力的沼泽之中,还一直深受奴役之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脱离了现实,大脑在思考的时候就等于在做无用功。我们的创造力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是一种手段。如果目的和手段混合在一起,就很容易在探索过程中迷失方向。
我们经常把原罪和智慧之罪混为一谈,手段和目的也经常被弃混。这种错误以一种渗透方式,不断在各种精神、习惯势力的作用下表现出来。所以,生活中很多人都把简单且容易理解的手段和目的混淆。
就好比,很多人会打着身体需要营养的口号来暴饮暴食,为了健康,也有人把不断吃东西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如此我们的身体不但难以健康,还会出现各种疾病。
再说说物种的繁殖,如果我们只是把性冲动当作目的,而不是为了繁衍后代,最后生出的后代便会退化,或者直接导致不育。
在进行创造时,如果仅仅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没有站在为人类谋福利的基础上来创造,同样是一种人类智慧的错误。
如果每个人都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创造世界,那么这个世界必然是虚幻、黑暗和不真实的。上帝想要创造出能成为珍品的世界,但是这么做无异于南辕北辙。创造力在现实中也会消失殆尽。
实证科学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思想救赎的机会,我们所犯的罪在这种情况下受到洗礼,自然法则在这里也能得到回归。
我们的科学家跟《圣经》中记录的人物非常相像,犹太人被赶出埃及之后,经过努力得到了回乡探望的机会。
他们出现时,带着需要几个人抬才能运过来的葡萄,很多人都感到无比震惊。
一样的道理,如今的科学家也可以进入真理的故乡,然后带着他们的新发现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些新发现中充满了大自然的奥秘。
在这里所说的奥秘不是一件非常难以理解的事情,它需要观察和谨慎,当然也不能缺少耐心。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探索奥秘,精神世界跟奥秘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也许会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只有少数人可以进行深入的探索,大多数人只能停留在表面,等着享受现成的成果?因为实证科学的出现,人类才会走上认识真理、探索真理的道路,才会希望用想象力来完成自己的想法,扩建出一条只属于自己的道路。但是这样的特权真的只属于极少数的人群吗?
改善智慧必然需要一种全新的方法,这是新人类都可以完成的方法。
我们可以把生活中的探索者比作《圣经》中的信使,他们见证了希望之乡的存在,同时也证明了,每个人都是可以进入希望之乡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接受科学方法,完成科学的探索。
所以,这就证明所有的儿童都可以自己亲自做实验,都可以通过观察把自己和周围环境联系在一起。
只有这样,儿童的创造思维才能插上更有力的翅膀,才能站在更高的地方,慢慢地,他们的聪明才智才会有充分的用武之地,他们才能在创造之路上走得更远。
智力活动是件非常宽广的事,它不仅仅局限于准确的观察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虽然,根据逻辑推理,也许能完成非常了不起的发明。
世界上有很多非常神奇的人物, 可以说是千古罕见的,但丁、歌德、弥尔顿、拉斐尔和瓦格纳等都是很了不起的人。他们的智慧绝不可能用简单的智慧和推理就可以划分清楚。
虽然他们做出贡献的领域不同,但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艺术特点,都可以用自己的智慧为人类做出贡献。
他们为世界创造了大量的精神财富,形成了巨大的财富宝藏,慢慢地,这些宝藏就像散乱的金子一样,在和平时期的每个地方生根发芽,每个地方都能或多或少受到智慧的恩惠。
世界上有很多地方的遗迹都被保护得很好,在那里我们会发现很多与当地文化有关的创造和发明,艺术品、器具、诗歌和民间音乐等,都包含其中。
这些都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创造,人们把它们比作包含在贝壳里面软软的肉,满足、保护了人类的精神需求。
很多发明都是基于现实的,但是也有一些发明更侧重于精神,能让人进入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但纵然如此,我们还是能进入这个高层次的境界中来。
虽然人类发明了很多了不起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都不是凭空出现的。我们必须在脑海里对原始的材料进行搜集和分析,在这个基础上提炼出有用的知识和新发明。
有一个非常古老的格言说出了真理,大概的意思就是说所有的聪明才智都是建立在感官基础之上的。
如果我们从没见过某种事物,我们就很难在想象的基础上把它完整地呈现出来。还有,如果让我们复述那些没有经历过的事,我们也会发现语言变得非常贫乏,甚至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来表达。
米开朗琪罗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但他也仅仅把上帝画成了一位白胡子老头。当我们想到天堂的时候,很自然地就会想到美好,想到周围的金碧辉煌。但是提到地狱呢?我们会下意识地想到火,想到里面无休止的痛苦和折磨。
对于那些生来就聋哑的人来说,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没有正确、固定的概念。我们都知道,天生看不见的人,只能通过声音来记住不同的颜色。
例如:按喇叭的声音会被他们想象成红色,拉提琴的声音会被他们想象成蓝色。
这里说的是盲人,我们再来看看听不见的人是如何来感受声音的吧。他们在看到对声音的美好描述时,眼前会忍不住会浮现出一幅非常美好的画面。
一般的,艺术家和诗人的气质都会显得很感性,虽然所有的感官器官是为我们提供服务的,但是器官的侧重点和优势是不一样的。
就拿作曲家来说吧,他们的听觉更敏锐,只用声音就可以描绘出一幅非常美好的世界。很多作曲家的灵感都是来自于美妙的声音,例如,森林的夜莺声,静谧乡间的雨声等。
作曲家是如何描述乡间景色的?说出来相信很多人都难以想象,他们经常用安静和喧嚣来表达这种景色。
但是还有人的视觉非常敏锐,只要看过几次,事物的形状和颜色就可以牢牢地刻画在自己的脑海中。
不仅如此,还有些人触觉非常敏感。事物的激烈缓和、粗糙细腻都被他们的感知描述得非常详细。
有的人天生触觉比较迟钝,他们的内心一直处在焦虑状态,很难看出并感受到事情真相,最终只能承认某种已成为事实的结果。
圣·特蕾莎修女说过,上帝给予我们的启示,跟那些丰富我们心灵的恩赐是不一样的。启示这个过程一直和光明、彻悟与智慧相伴。
有时候我们得出的结论与实际印象是没有关系的,但也同样不得不用具有感官印象的语言来进行形容。
雷蒙德是位意大利人,他曾经说过:“有个声音一直在击打我的内心,对我的耳膜却没有作用。它与外界的声音是不同的,我更能深刻地明白其中的意义。我认为这个声音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而且之后也不会再听说。这种声音不能用其他形式来表示,只能说是进入灵魂的。”
在《圣·特蕾莎传》中类似的描述非常多。在书中,作者一直在强调,她不是用眼睛看见的,而是用灵魂感觉的。
所有人都会产生内心的印象,但是正常人、圣人、精神病患者之间的印象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精神病患者在受到刺激后,他大脑皮层之前的记忆会重新出现。这些之前的刺激,会带着外部世界的影响来干扰大脑对知识的分析与获取。所以,很多精神病患者所看到、所感受到的都是自己的幻影,心中的声音困扰也是不现实的。
精神病患者是病态的受害者,他们的心理已经崩溃,机体也在衰竭,这些都能从他们的人格中表现出来。
内心深处的直接印象是很难出现的,所以我们不说它们有辅助作用。这些印象可以为目的论者和一些英国的研究人员所利用。
在教育中我们是不会利用这些概念的。我们在为发展智力做准备的时候,只会考虑一种有用的材料,那就是靠着感官感觉到的事物。
所以,我们想要进行想象,只能把感官当作基础。我们通过感官来观察所有不同的事物,这也是观察一种事物与现象的基础。
感官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通过分析搜集外界材料,从中找到有利于我们想象的有利观点。
要想进行创造,没有感官的支持是完全做不到的。想象力不仅只是在光、声、色中漫无目的地漂浮着,更重要的是存在于感官之中。
真正具有价值的想象力,往往跟外界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这种联系越深刻,就说明想象力的价值越大。
我们知道超人世界是虚构的,但是纵然如此,在推断的时候依然会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模型来进行,总之想象力是一直都要限制在现实范围中的。
人类之所以可以不断地进行创造,这一切都在说明,之前的这些模型都是从内心世界中萌发出来的。
《神曲》是一部非常棒的作品,我们在读的时候会发现脑海里有很多实实在在的素材,把这些素材加以比较,我们会发现其中的想象成分。
好像被欲望召唤的鸽子,
抖动强健的翅膀从天空回到巢穴,
它们被回家的意志催促,
正是因为如此,便离开了黛朵,
穿过那重重恶气归去。
(但丁《地狱篇》)
就好像从海里死里逃生一样,
惊恐未消,频频回头,
向那恶浪露出惊恐的目光;
但是我的心依然在飞奔,
就像从远方不断地回头观望,
但是那个关口却没有人可以生还。
(但丁《地狱篇》)
好像羊群里领头的羊一样,
勇敢走出栅栏,剩下的却怯弱张望,
它们低着脑袋,鼻子向着地面,
不断重复着领头羊的动作,
领头羊停下来,它们便环绕过去,
它们不吵不闹,却看起来毫无方向感,
我再走过去看看那领头羊,
发现,它真是羊群的首领,
神态淡然谦和,行动稳重庄严。
(但丁《地狱篇》)
就像晶莹剔透、无比光滑的琉璃,
看似澄澈明净,平静无奇,
它不是深深的湖水,
但它同样可以倒映出我们的轮廓,
它朦胧纯净,像一颗闪耀的珍珠,
慢慢地在我们眼前展开无尽的光芒,
让我看到了很多那么想开口的脸。
(但丁《地狱篇》)
读完之后,我们可以看出但丁应用了非常精彩的比喻。不能不承认,那些有所作为的作家和演说家,都会把自己的想象力与生活中的实物相结合。
往往这类天才最能打动我们,我们经常如此称赞他们:博学多才、逻辑清晰、想象力丰富,总能用最贴切的话来形容与表达自己的思想。
曼佐尼·A·的作品《约婚夫妇》中有过一段非常精彩的描写:“那些外国的雇佣军,就像一群没有捕获猎物的猎狗一样,只能夹着尾巴,默默回到主人身边。在一个非常混乱的深夜里,他们逃回了自己的城堡。”
这种比喻方式是有标准的,限制于实实在在的事情中,它为人们的创作提供了非常巨大的动力。
创作人员在进行想象的时候,必须要用自己敏锐的感官去感觉丰富的材料,观察之后得到的材料越准确、越精细,在做形容的时候就会越形象,感觉会非常饱满,不干瘪。
想象力的丰富与否也是有区别的。我们都知道痴人说梦这个成语,痴人们经常说一些漫无边际的话,我们不能说这些都是丰富的想象力,因为他们的思想是混乱的。混乱的思想与创作人员所说的那些比喻手法是迥然不同的,不能同日而语。
前者与后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前者不能正确感知事物,更不可能把事物与头脑紧密结合;后者可以很好地感知客观世界,并且可以与大脑相互结合,相互制约,共同相处。
什么样富有想象力的语言才是具有价值的呢?关于这个也有明确的评判标准。作者所创造的意象都要有事实根据,都要是客观存在的。这些意象一定要跟事实关系密切,运用技巧的时候,也要保证创作的意象合理、和谐,并容易产生联想,如此,创作才是有价值的。
如果作者只是一味效仿别人的创作手法,最终必然会一事无成;只有不断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才能成为有自己特色,不会被别人取代的创作者。
每个人的智力都足以满足我们的创作欲望,要想成为有想象力、有创作灵感的人,首先就要学会创作与生活紧密联系,让自己置身于观察生活之中。
那些伟大的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也不是凭空想象的。就比如创造一个人物的性格吧,他不能进行简单的复制,而是要在大脑观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
画家对于周围的色调非常敏感,雕刻家则对形状印象深刻,周围的环境是否和谐,他们总能敏锐地感觉出来。
之后,这些艺术家会在观察现实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雕琢加工,之后才能呈现出最完美的作品。
希腊很多伟大的艺术都是通过不断地深入观察进行创作的。当时,非常流行单薄的衣服,也正是因为如此,艺术家们才得以仔细地观察人体的结构,并把美丽的体型细致地刻画下来,与之前不和谐的身体创作有非常大的区别。
首先,这些艺术家想要进行观察,是因为产生了灵感,在其作用之下,经过多方位的观察,再进行深思熟虑的对比,最终可以从大脑中筛选出个体美,最后在创作的时候,就可以创作出最完美无瑕的人物。
从事创造性工作的艺术家,与镶嵌工艺者的工作是非常不同的,他们不是把东西拼凑成完整的结构就可以了,而是要在灵感到来时,结合实际生活,在天赋的作用下创造出一种崭新的景象。
这种感觉就像,在所有准备好的材料的影响下,又孕育了一个新生命,这就是有价值的、新作品的诞生。
拉斐尔在创造圣母像的时候,为了找到合适的模特,经常流连于当时美女如云的寓所。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很多时尚的名牌时装和非常有名气的模特。这些都是他进行创作的可用材料,但是他创作出的圣母像与她们都不同,说明他又进行了再创造。
有一次米开朗琪罗忽然陷入了沉思之中,他一个人呆呆地望着遥远的星空发呆,有人感到不解,就问他在看什么。
他说,自己在看一个远处的圆顶。
米开朗琪罗创造出来的精美图案都是有事实根据的,也正是因为如此,罗马的圣彼得圆顶教堂风靡一时,成了不朽的艺术圣地。我们不得不说,正是因为米开朗琪罗对天空的观察研究,才成就了教堂的美名。
事实上,再伟大的天才也不可能创造出完全崭新的东西,很多艺术的创造都带着尘世的影子,它们身上总有某些地方与现实中的事物是相互吻合的。这些离奇又忧郁的创作形式,只要想想就能明白了。
就拿天使来说吧,没有谁可以断定他是否真的存在。我们眼中的天使,都是长着翅膀的,这么些年来,天使的形象没有太大的改变。很少有艺术家会对其加以改造。
天使比人看起来飘渺,没有太多的重量,所以在进行创造的时候,人们选择让他们长上两个巨大的白色翅膀,这些都是在人类基础上进行创造的。
还有,人类也总会创作一些看似非常奇怪的东西,有的生命长着翅膀和人类的头发,同时又像昆虫一样长着很多手臂和双脚,看起来真的是非常奇怪。
好多人会认为这种创作是非常荒诞的,其实这不是艺术思想的作用,而是因为我们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进行形容和描述。
为什么我们会说天使会飞呢?这只是用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形容的,这种描述跟世俗有很大关系,根本原因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天使。
在天使报喜图中,天使的形象跟之前没有太大的差别,没有哪位艺术家会进行太大的改造,让他们成为会发光、纤细又美丽的形象。
我们一致认为,跟生活越贴近的艺术就越完美。就比如,有人来家里做客,对方不断地恭维我们。如果他们所说的是我们身上的某个美好的品质,我们会感觉很真实,对方一定是进行了仔细的观察研究才得出的结论。我们会心怀感激、心情愉悦,在心里给他们很高的分数。
相反,如果感觉对方对自己的称赞非常不真实,或者夸大虚浮了,我们不仅不会感到高兴,反而还认为对方虚假,是没有诚意,非常粗俗浅薄的人。我们在心里会非常不喜欢他,产生反感。
但丁曾经给心爱的姑娘比阿特丽斯写过一首非常动人的情诗:
我喜欢的女孩,那么温柔,如此纯粹,
当她站在不远处向我问好时,
我激动得都不能说出话来,
我的目光不敢与之相交,
所有人都在称赞她,
她着素衣行走,浅浅笑着,
美好得如同天上的仙女,
降临人间。
男人看见她,都称赞其可爱,
哪怕只看见背影,心也会跳得好快,
心中像吃了蜜一样香甜;
再看她的唇齿之间,
好似是满满的爱和抚慰,
好似一直在对我的心脏说Hi。
(但丁《新生》)
但丁的这些十四行诗,非常写实。下面我们再看一首非常臃肿、虚夸的写给敏感、自尊女性的诗,这首诗让人看起来非常不舒服,有很多不好的地方。
你的颔首和眼光是那样摄人心魄,
看见她的人就好像能被杀死一样;
但她却爱着别人,无视我的村子,
如此,我感觉伤心得要死。
没有犹豫,就大步向她射箭的方向走去,
我的心脏一阵钝痛,被撕裂成两半;
我呆呆站着,好像看见了死神来临,
来自心里的痛楚无法用语言诉说。
飞来的石头,砸碎了玻璃,
屋内的宁静被深深打破,
我的双眼,瞬间失明;
我的灵魂和生命在那一刻死去,
看着眼前虚幻的、暗色皮肤的人,我苦苦地自我嘲笑着。
我们不妨想一想,现实作为想象力的基础,被观察的精确程度都对人们的直觉有直接的影响。如果要想儿童找出有利于想象的材料,就必须让他们学会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
想象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严格的限定,在特定的范围内学会推理、把事物都区分开来,这种智力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它会为以后丰富想象力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品中的思想越真实,它与现实的联系就越紧密,会更符合儿童可以理解的思维逻辑。相反,那些虚夸、粗俗的渲染,会影响儿童正确思考的能力。
儿童的智力得到真正的挖掘,就会像美丽的河流一样。在河床里静静地流着智慧的河水,非常平静,不会波涛汹涌,一种内在的秩序美充斥其中。
我们都想成为拥有智慧的人,但是它却不是想想就可以获得的。我们一直崇尚这样的思想,对那些自然而然要发生的事情,不要进行阻止,哪怕它非常的渺小也不能轻易扼杀。
这个过程需要我们潜心等待,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不要再欺骗自己,我们是可以创造智慧的。这个过程,我们只能等待和观察,看那些草叶和可以发生裂变的微生物,如此而已。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想明白,要想建立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首先要保证这个宫殿是可以现实存在、不是虚无缥缈的,之后就要考虑把宫殿建立在非常坚固的岩石阶上。同样的道理,智力要想有所突破、变得闪闪发光,就必须在现实的基础上扎好根。
一般地,人们都认为儿童的思维活跃,想象力比较丰富。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方式来发掘儿童这方面的天赋。
众所周知,儿童的心理状态跟成年人不一样,可以说是不受限制的,总之他们喜欢在幻想中虚无的世界里漫游,这种倾向有点像之前的原始人。
儿童身上的这些特征看起来非常的幼稚,与现在的唯物论发生了冲突。我们说,个体发育学也可以称之为种族发育,言外之意就是个体生活可以重新创造人类的生活,人类也可以改造文明生活,我们在儿童身上发现了原始人的特征。
正是因为如此,儿童才会像原始人一样,被之前提到的、不切实际的东西吸引。
如果儿童不沉迷于那种虚幻中,他们的心理状态就会跟之前落后的原始人非常不一样。
儿童的心理处于原始状态是一种暂时的行为,有些人认为我们不该干涉儿童的状态,但是,既然这种情况是暂时的,那为什么我们不做一些努力来改变当时的局面,早点脱离原始人的状态呢?
所以,教育的目的就出来了,不能让儿童处在原始状态或发展这种状态,要帮助他们突破发展。
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儿童身上一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形式,跟原始人的一些特征非常相似。
就拿语言来说吧,儿童的词语非常贫乏,还经常词不达意,想要用最简单的词表达很多意思,却又因为无法说出口只能干着急。
纵然如此,大家都明白儿童是可以发展的,不会让他们一直停留在原始人的语言状态中,而是帮助他们尽快脱离这种尴尬时期。
我们不否定,有些人因为各种原因,思维会一直停留在那些不切实际的想象当中,但请放心,儿童与这类人是不一样的。
儿童对艺术感兴趣,对科学建设感兴趣,对那些充满了想象力的美好作品同样非常感兴趣。只有给他们提供了良好、适宜的环境,他们的智力才能慢慢形成。
儿童的大脑是活跃的,内心活动也很丰富,所以被那些充满幻想的东西吸引也是正常的事情。儿童是我们的未来,我们有责任把他们培养得比我们优秀,要想做到这些,就需要在特定的范围内,给足他们自由。
儿童有很多表达自己的方式,在这些方式中有很多都体现了他们的想象力,这些都是在大脑驱使下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这个过程充满了想象力,儿童会把事物本身不具备的特征也通过想象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小时候很多儿童都喜欢骑在爸爸背上,就跟骑大马一样,他们得意地拿着“小皮鞭”,高兴地在“马背”上挥舞着,这个活动就是儿童自己想象出来的。
小时候,儿童都喜欢动手制作,有些儿童会制作形状非常特别的马车,做好之后,他们会惬意地躺在上面,想象着自己现在正在享受周围的风景,街道两边的人都在对自己致意。还有一些儿童喜欢坐在椅背上学骑马,一边叫,一边做出抽鞭子的动作,玩得不亦乐乎。
上面这些例子,无一不在体现着儿童的想象力。
我们再来看看那些经常乘着马车跑、经常坐着豪华马车出游的富人家的儿童,他们对普通儿童喜欢拖着棍子奔跑的行为非常不解,甚至瞧不起他们。
他们轻蔑地看着那些只能靠想象力才能满足自己心愿的其他孩子,内心里也很震惊那些孩子怎么会这样做。
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富人家的孩子会认为穷人家的孩子是因为太穷而没有钱买马车所以才这样做的。
对于比较贫困的人来说,成年人们无力改变,只能认命,孩子年纪小,所以会通过幻想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所以,我们不能把穷孩子的行为当作是在发展自己的想象力。这种情况与儿童的天赋发展没有关联,只是一种因为缺乏物质享受、愿望得不到满足而进行的幻想。
现实中,没有人为了教育富人家的儿童就只给他们手杖来玩,当然,我们也没有权利剥夺儿童通过手杖来进行幻想的权利。
这些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就拿乞丐来说吧,他认为自己最大的财富就是手里的一块面包。如果乞丐来到了富人家的厨房跟前,隔着玻璃可以把里面的美味一览无余,在欲望的驱使下,他一定会忍不住幻想自己正在里面享受着美味,这都是非常合理的事情。
相反,对于有钱人家的儿童,没有人会为了教育他们而不让他们吃好吃的,只让他们隔着玻璃流口水,幻想自己正在享用。
曾经有一位非常贫穷的母亲,她只剩下了一块面包,把它一分为二拿给了孩子。她对孩子说,一半是面包,另一半就当作是肉吧。孩子一听就非常满足地吃了起来。
这位母亲肯定不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而让他饿肚子,生活中不会有这样的母亲。
之前有个人问我,一个儿童习惯用手指在桌子上敲打练习指法,他考虑了半天,也不知道是不是应该给孩子买一台新钢琴。
我问他为什么犹豫。他认为给儿童提供了钢琴,他就可以学会弹钢琴,但是这么做好像对儿童的想象力没有什么好处。所以他非常犹豫,不知如何是好。
德国的教育学家福禄培尔在幼儿园中,为儿童设计了一些非常类似的游戏。为了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他递给儿童一块积木,说这个就是一匹马,然后再指着另一块积木说这是马厩。玩过之后,再把所有积木打乱顺序,重新定义。积木可以当作塔,也可以说是教堂等。
这种练习跟儿童拖着手杖当马骑一点也不一样,积木不容易让儿童产生幻想。这个过程,通常会让儿童的头脑混乱不堪。
虽然老师以为在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但实际上儿童只是在按照指令行事,大脑没有在自发地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儿童是否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堂”上,谁也无法知晓。
因为老师的缘故,儿童想动也不敢动,只能面对着小小的积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按照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
在培养各方面都还不成熟的儿童时,我们能将他们训练成什么样子的呢?他们与成年人相似的地方又在哪里呢?通过观察儿童,我们也可以学习一些知识,尝试着用更正确的方式去锻炼我们的思维。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把树当作是王位,并以此来发号施令。甚至有的人把自己当作上帝来。这样人的精神是不正常的,甚至可以说是出现了幻觉,慢慢地,他们可能成为精神病患者。
我们知道精神病患者是什么也干不了的,长期在大人指导、束缚下进行活动的儿童,由于满足不了自己的心理需求会变得狂躁不安,这种状态跟精神病人一样,无法为自己、为别人干好一件事。
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通过虚幻的故事来培养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想象力。在一些拉丁国家,是这样来描述圣诞的。
圣诞节这一天,有一个叫做法娜的丑女人,会挎着一个篮子来给小朋友送礼物。
她常常从围墙上翻进来,然后从烟囱钻进屋子里,如果这个孩子平时比较听话,就会得到一些玩具,要是比较淘气的坏孩子,就只能得到一些煤球。
但是在其他一些国家,描述又不一样了。圣诞老人会穿着节日的盛服,带着礼物来送给全部的小朋友。
这些故事是我们听来之后再传授给孩子的,如此怎么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呢?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们只是在听,然后就相信了这个故事,跟发挥想象力一点关系也没有。
儿童之所以会轻信我们讲的故事,是因为他们的头脑还比较简单,也没有足够的实际经验,所以很难辨别真假,判断是非,不知道什么该相信,什么不能信。
儿童在年幼的时候很容易相信别人的话,但就因为如此,我们就可以继续培养他们的轻信能力吗?
不仅是儿童,成年人也容易犯下轻信的错误,程度跟一个人的智慧有关联。但智慧绝不是决定因素,也不是产物。
在过去,人们经常犯愚昧的错误,那个时期轻信不断地滋长。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我们已经度过了那个时期。由此不难看出,愚昧的人才会不断地犯轻信的错误。
有一个发生在17世纪的故事,很有讽刺意味。
巴黎有一座新桥,上面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各色的人聚集在这里做生意,其中不乏一些江湖骗子。
在这些骗子中有个叫马里奥罗的,靠着卖假药,发了横财。他向路边的行人鼓吹自己的神药,说是从中国买来的,吃了它可以使眼睛变大,嘴巴变小,鼻子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变长或变短。
后来有人举报了这个骗子,最终马里奥罗被送进了警察局。警察非常好奇,问马里奥罗他是怎么赚这么多钱的?
马里奥罗告诉警察,在那座桥上,每天至少有10万人经过,他们当中聪明的人不会超过100人,那么剩下的人就是他大发横财的对象了。
虽然这是很久以前的故事,但给现代教育者提了一个醒,成人要教给儿童鉴别谎言的智慧,而不是教他们轻信他人。
曾经有两位非常美丽的富人家的女儿,为了不被虚假和诱惑的世界吞没,她们就来到修道院里修道。
修女是这样告诉她们的,现实的世界是非常虚伪的,不要听信别人当面的夸奖。如果我们躲起来偷偷听他们讲话,就会发现他们都在说自己的坏话。
后来这两个女孩儿长大了,她们回到家里参加了很多社交活动。在宴会上,很多人都称赞她们的绝美容貌,这让她们非常开心。
为了验证这些人说的是不是真话,她们就悄悄躲在一幅画的后面。而后,她们依然听到了别人的赞誉,甚至比之前还要多得多。
这时,两个女孩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她们的感情瞬间就发生了变化,她们觉得自己被修女欺骗了。
于是她们决定离开修道院,不再相信宗教。刚开始时,因为年轻、漂亮、富有,她们的确拥有了一段非常快乐的日子。
随着年华的老去、财富的流失,她们慢慢发现了社会华丽外壳下的虚伪和空虚,最终她们又回到了修道院,静心学习。当她们碰到那些年轻、漂亮、富有的女孩子时,一定会把当年修女告诉她们的话,说给女孩儿们听,同时将自己的经历也一并述说。
我们在不断地成长,依靠着不断累积的知识和经验,我们逐渐能辨别孰真孰假。然而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人能在一旁指导,我们会觉悟得更快一些。
我们经常说,知识可以赶走黑暗。一些人之所以喜欢幻想,是因为自己的无知,他们没有精神发展进步的基础,自然到达不了文明状态。
就好比,人们在认识了直布罗陀海峡之后,就把它当作海洋的门户,不再提之前的赫拉克勒斯柱了。
红印第安人接受了美国人的精神文明,拥有了更多的智慧,如今他们再也不相信哥伦布之前所说的:“天空会听我们的命令,只要听到命令,太阳就会赶紧躲起来。”
红印第安人之所以能明白这种现象,是因为日食现象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了,不管是白人还是有色人种,都接受了这个事实。
我们不能在儿童身上培养轻信意识的幻想,没有人会愿意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轻信。如果在生活中我们听到孩子说不再相信那些童话故事了,我们应该感到高兴,为他们的进步开心。
看着不断长大的儿童,我们心里必然会百感交集,此时不妨问问自己,曾经为儿童做过什么?当他们的灵魂还比较脆弱的时候,我们给他们提供了哪些帮助?他们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变得正直坚强的?
因为教育方法的不当,我们错误地让儿童保持天真、幼稚。然而,儿童在内心力量的指引下,不断地攀升并发展自己,最终冲破了各种困难,摆脱了成年人的束缚枷锁。但是他们肯定会埋怨成年人的教育,在成长过程中,他们本身需要克服的困难就很多,成年人还要想方设法阻碍他们的发展,这个过程真是非常艰苦。
我们对儿童做的不好的事很多。例如,婴儿想找出牙齿,但我们却不许;婴儿想学习走路,但我们却不让他站起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教婴儿学讲话的时候,我们也一直在犯错误。我们不让他们聆听最清晰的发音,也不懂得通过观察他们的口型来进行纠正。反而喜欢模仿婴儿的声音,大着舌头跟他们进行交流,把辅音说得非常难听。
如此看来,我们不但没有促进儿童的成长,反而使他们延缓了发育,让他们更加艰难困苦。那种充满疲惫、无力的感觉真的是非常糟糕。
很多时候,儿童的天真、无知、幻想等都能引起我们的兴趣,让我们从中体会到很多乐趣。
如果儿童相信了我们讲述的圣诞节的故事,大多数的成年人会感到沾沾自喜。如此看来,我们跟贵妇人是一样的。
面对收容所里面的患有疾病的儿童,贵妇人说自己非常感兴趣,但是她心里却认为,要是没有了这些孩子的存在,她肯定会感觉很无聊。同样的道理,如果儿童变得像成年人,很多人会感觉他们现在的样子真是太无趣了。
所以,成年人又犯错误了,我们为了让自己高兴,阻碍了儿童的成长发展。
在古代,一些野蛮的国王为了用侏儒玩耍,就会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人为的干涉。这样的方式真是非常残暴、野蛮。这个可怕的事不是我们随意杜撰的,而是真实存在的。
在很多成年人眼中,儿童就是软弱的代名词,所以他们经常当着儿童的面说自己才不是小孩子,语气还非常的高傲。
如果我们可以放低自己的姿态,克制干涉行为,儿童才能快速成长,不再被拖延。当儿童取得一点进步时,我们也要大加赞赏和肯定,如此,他们才会进步得更快。到那时候,我们会认同耶稣的观点,只有自己像个小孩子,才能变得更加完美。
儿童在很小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想象力是非常不成熟的,我们必须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及时做出有效的帮助,丰富他们的智力,引导他们从内心中挖掘知识。
例如,让他们以主人的方式进行生活,这样可以不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同时实践经验也可以让他们的头脑变得丰富。
对非常贫困的儿童来说,他们一无所有,就跟奴隶一样,我们有责任改变他们的困顿。当然,我们不是要直接给他们钱、马车、玩具等,这些直接的方法都不能一下子治愈复杂的生命。
事实上每个人心中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往往都是不能实现的。对那些一无所有的儿童来说,他们想要得到所有的东西;对于非常贫穷的人来说,他们希望得到无尽的珍宝,越多越好;对于一直都被外界压迫的人,他们最渴望的是自己可以称王,成为命运的主宰者。
再看看那些天生就有很多东西的儿童吧,他们有自己的房子、玩具、车子、扫把和各种家具等,他们的内心一直想要守护自己的东西,所以对外界事物的欲望不会像贫穷的儿童那么强烈。这些更有助于他们的内心平静,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儿童创造能力会更强、思维更活跃。
这个说法很简单,因为儿童有很多属于自己的东西,所以他们的幻想就会很少,精力不会得到无谓的浪费。而那些活在想象的富裕生活中的儿童,是很难做到内心平静安定的。
一个幼儿园的管理者,想把我提出的对儿童进行现实教育的原则贯彻到教育中,请了我、专业人士和大学里的教育专家一起去看他们的教学成果。
我们看到儿童在桌子旁边玩游戏,在他们脸上丝毫看不出喜悦的表情,只是机械地在给洋娃娃喂饭。
看到这种情景,我们都感觉到非常不可思议,而请我们来的教师则对儿童的表现非常满意。在老师眼里,儿童进行的活动跟实际生活相差无几,所以肯定是一种现实教育。
但是这种教育方式是非常错误的,如果一直如此,必然会影响儿童的整个精神面貌。这种错误不仅老师容易犯,来自意大利的教育学家也跟我提过类似的问题。
他曾经跟我说,自由并不是一个多么新鲜的词,在很久之前,夸美纽斯就已经提到过自由论了。
听了他的话,我只能这么说:“所有人都可以高谈阔论地说自由,但是很可惜,很多人都无法知道真正的自由是什么。”这个观念很多人都不明白,“如果一个人每天只知道谈论那些百万富翁,就算时间再长,他也不会是百万富翁,也体会不到对方的感受”。
这是事实,高谈阔论一件事与真正做对一件事意义是不一样的。
在现实中,很多人都在不断地进行幻想,来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这是一种普遍现象。起初,我们也许不会感觉到有什么不妥,但有一天真正意识到危机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才会发出呼喊,呼唤自己赶紧从幻想中醒来,面对现实世界。
不可否认,不论什么时候想象力都是一直存在的,有些人的想象力建立在现实材料的基础上,有的只是毫无根据的空想。如果想象力没有与现实联系,没有实际的材料做基础,那么我们的智力会因此受到压抑,真理就很难进入我们的内心。
如果人类一味地做没有根据的想象,那是在不断地浪费、消耗自己的精力。体力、智力的大量消耗,只会让我们生病或者着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