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指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学校的组织引导下,大学生依靠教师的指导,主要利用课余时间而自主开展的一种科技学术活动。其本质是针对大学生举办的一种科技实践与创新思维活动,活动是动态的,其内涵和功能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学校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指导,加大投入,整体规划,统一部署,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在长期实践中明确了校园文化活动以科技活动为主体,学生课外活动以科技活动为中心,以大学生科技学术节和“挑战杯”竞赛为重点,以学校学生科协为龙头,通过积极协调科技、教务、学工、研究生院等部门来共同加强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扶持与指导。
在运行机制方面,形成了学校主管领导亲自抓,科研、教务、共青团、就业、财务等部门负责人齐抓共管的多元支持系统和广大师生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形成了共青团协调日常工作,各学院领导小组,各类学生科协、社团、创业团队为开展单位的运行机制。学生科技学术、科技创业活动的开展在广大学生中形成了积极影响和正确的导向,在带领青年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勇于实践、自主创业,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技学术、科技创业活动已成为共青团工作的有效抓手,共青团务实形象更加突出,团学组织育人与服务职能更加有效结合,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在组织体系方面,健全了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委员会,强化了委员会在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方面的活动方向、政策制度以及协调方面的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科研课题的指导、立项的审查以及成果的鉴定、评价等环节,并完善了以学校大学生科技协会为龙头,以各学院科技协会为基本单位,以各班级科技小组(兴趣小组)为活动单元的三级组织体系。
在内容体系上,以群众性活动为基础,即开展专业学术报告会、科普讲座、参观实习、调研、学术竞赛等具有普及性的活动,以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同时,也进一步以各类科协、科技帮带小组和学生社团为依托,开展研究和发明创造,鼓励青年学生自主创业。
在保障体系上,完善了各类制度条例,并积极争取学校的投入和企业、社会赞助,进一步加强了学校第二课堂建设力度。近年来,学校每年用于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和创业计划竞赛活动的经费不低于50万元。各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在广大学生中形成了积极影响和正确导向。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本质是一种创新实践活动,其内涵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培养人才要求的提高,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内涵也得到了全面的拓展。如教育的内涵,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教育内涵是最基本的内涵,这是由活动的主体(学生)所决定的;科技的内涵,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整个大学科技创新体系乃至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促进科技进步与发展;经济的内涵,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活动成果的应用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经济内涵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化的内涵,科技文化活动属于校园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较高层次;社会的内涵,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活动可以引导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可以有效地促进科研体制与经济体制的改革(如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另外,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可以对社会的创新、创业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