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到我家做客的人,恐怕都会看到一些奇怪的东西,这其中就包括风铃。不过这可不是单纯地挂在窗前风吹声响的风铃,而是由一些写满字母、词汇的小木片和几根小钢管构成的风铃。
在小斯宾塞的房间,在屋后的小花园,在餐桌的上方,都悬挂着这样类似的风铃。不过,这个风铃不是家里的摆设,而是我用来教小斯宾塞学习法语的教具。
最开始的时候,小木片上的单词都非常简单,大多与悬挂的地方有关系。比如,在床边,我会挂上“床”的单词,还会挂上“早上好”“晚安”“起床”等单词;在窗户上,我会挂上与“窗户”有关的单词。
随着小斯宾塞认识的单词越来越多,这些小木片上的单词更换频率也随之增加。后来一个风铃上挂着的单词,或是可以组成一句谚语,或是可以组成一首儿歌。过一段时间,当他能熟练掌握这些谚语和儿歌之后,我就会更换小木片上的单词。
每当小斯宾塞摆弄那些小木片的时候,小钢管就会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在我听来,这响声简直就像缪斯女神在知识殿堂里弹奏的美妙音乐一样动听。所以不管工作多么劳累,只要听到这种响声,我就会觉得惬意极了,工作的劳累也被一扫而光。
每次小斯宾塞在学习单词的时候,我一般只会给他讲三遍,如果他记不住的话,就会来问我,我就再告诉他。就这样,他几乎是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会了法语和拉丁语。
我觉得,学习语言不需要太刻板,完全可以通过这种轻松的方式掌握。而在学校里学习语言,似乎把它弄得过于严肃了。其实孩子只要能熟悉掌握和运用这种语言,学习的目的就算是达到了。
不过这种观点与我父亲和祖父的教育观念有明显的不同。在我小时候,他们并没有特别要求我学习语言。
当时,我父亲是一所著名私立学校的校长。他认为,对于孩子而言,学习事物比学习词汇更有意义。所以,我是从学习事物开始的,如植物的种子、动物的标本。父亲经常让我尽情地接触、了解这些事物,而这的确对我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12岁之前,我的阅读能力比一般孩子稍差一些,但是我的思维能力却明显比其他孩子要强很多。因此我在研究事物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使得我后来在医学、教育、哲学、心理学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好的发展。
小斯宾塞是幸运的,他不但学习事物,还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学习语言。学习工具就是那些悬挂在我们家里的写满词汇的风铃。
到了后来,每当小斯宾塞学习一门新的知识的时候,这种风铃的样式就会发生变化,从最初的写满词汇的风铃,悄悄演变成了写满化学知识的风铃、写满物理知识的风铃……
很多人认为,小孩子的兴趣总会转移得很快,有时候就像一只采蜜的蜜蜂。人们总是希望它能在某一朵花上停留得久一些,但是它却四处乱飞,一会儿停在这儿,一会儿又停在那儿。而且它在空中闲逛时发出的那种嗡嗡的声音更是让人心烦。
不过,我想说的是,这就是孩子的天性。孩子越小,他的注意力停留在某一件事情上的时间就越短。对于孩子来说,在他周围的世界里,包含着无穷的可能性,而他要在这种无穷的可能性中寻找、发现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因此,父母不要着急,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会有解决的办法,正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不信你看,小斯宾塞不是又飞回来了吗?这是一种人为制造的教育环境。尽管他一会儿飞走,一会儿又飞回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慢慢养成阅读和回忆那些小木片上的内容的习惯,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一遍又一遍地熟悉并记忆那些知识。
另外,我还发现,这些风铃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作用——它大大地减少了我教育小斯宾塞时要付出的精力和时间。我需要做的只是在屋后的小花园里刨出一些大小合适的小木片,然后不断在上面写一些新的知识。
通过这些事情,我发现,从本质上来说,人类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与动物界中长辈向小辈传递技能方面有几分相似之处。比如,老鹰让小鹰跟着自己在空中飞来飞去,一会儿滑翔,一会儿俯冲,一会儿又上升,这也是为了让小鹰尽快适应天空,以方便它今后抓住猎物;母猫会抛给小猫一件东西,让小猫任意撕咬,目的是让小猫学会捕食的本领。
我后来才知道,我家这种奇怪的风铃居然被很多家庭广泛使用了起来。据说,连爱丁堡大学校长的家中也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