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语言学家J. C. Richards(理查兹)[2]在1990年出版的《语言教学大全》中提出了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的两种方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1)自下而上是从微观入手,利用听者的语言系统知识,即启动语言图式,在听的过程中从语言的较小单位开始逐一到最大单位辨认,即从单词、句子、段落到篇章的辨认过程。例如,辨认构成词汇的语音、构成句子的语音和语调形式以及语篇的形式衔接与语义连贯。
自下而上的听力策略有以下几种形式:① 对所听材料进行快速查验,以确认熟词熟语;② 把语流切分成段,如把“classisover”切分成“class is over”,以便懂得语流是由三个词构成的;③ 通过音系特征确认所听句子的信息重心所在;④ 通过语法特征把所听材料切分为句子构件。例如,通过对句子构件的切分,可以懂得“the letter which I sent you”这段话是由“the letter”和“which I sent you”构成的,而不是由“the letter which I”和“sent you”构成的。自下而上听法的基础是听者的词汇和语法能力。
(2)自上而下的过程是从宏观层次或大处着眼,运用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对篇章解码。在分析处理信息时利用先前已知信息,如背景知识、不同体裁语篇的组织形式以及语境知识,强调已知图式在理解中的作用。这一过程始于大脑提取出已知信息对新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落实到听力教学中,始于对听力材料的预料和推测。
自上而下听法是指听者调动背景知识来理解所听语料。背景知识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听者对所听话题的先前知识,可以是情景或语境知识。自上而下听法的形式是:① 把所听话语归为某种活动,如讲故事、开玩笑、发牢骚等;② 把所听的地方、人物或事情归为特定类别;③ 推断因果关系;④ 推测事情结果;⑤ 推断所听话题;⑥ 推断有关活动发生的先后顺序;⑦ 推断未加说明的细节,等等。
外语学习初级阶段的听力理解,通常都要经过这样的过程。学习者要想获得较好的听力,就必须并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方法。至于什么时候偏重自上而下,什么时候偏重自下而上,则主要取决于听者对所听话语是否熟悉、具有什么样的背景知识以及为了何种目的而听。
美国英语语言家Rost(罗斯特)[3]在做了相关研究后认为,“听力理解实际是推测的过程”,信息的获得和对所听到的信息进行的预测有很大联系。图示理论和预测理论已经广泛、成功地应用于听力理解的教学中,主位推进理论从根本上也是给某一特定体裁的文章提供图示并帮助学生依据推进特点进行预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