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牵引】新六条,从活生生的现实中来,还新鲜着呢!
有实践,就有反思。有教育孩子过程中,我不断探索。于是有了如下家教规律。当然,带着韩氏色彩啦!
家教规律一:
成功的孩子后面不一定有好的家长,好家长不一定有很成功的孩子(会是好孩子)。但坏孩子后面一定有不好的家长或者什么也不管不问的家长。
为什么会这样呢?从善如登,如恶如崩。大白话说,学坏容易学好难。这是原因一,原因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偶像。小学阶段,一般来说,孩子总会认为自己的父母了不起。你是偶像,就模仿你。好的模仿好的,坏的模仿坏的。所以结果是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家长通情达理,孩子也会通情达理。孩子性格古里古怪的,这个家庭的教育肯定有问题。
家教规律二:
家长感冒,孩子吃药。
什么意思?就是家长总认为如果有问题,一定是孩子出了问题。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结果就会出现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对,反而在孩子身上不断找出这不对那不对,并采取措施来对待孩子。我的观点是:与其在孩子身上找缺点,不如在自己身上找错误。
家教规律三:
孩子越来越不依赖于家长,家长却越来越依赖于孩子。
孩子长大就意味着从距离上,心理上越来越远离家长。而对家长来说,养育孩子时间一长,越来越天天想着小孩的事。时间一长,成了心理信赖。你说说,如果我家小孩到亲威或其它家去玩一个星期二个星期。我说说,在家的家长,感受会如何。我的观点是,在孩子学着独立的时候,你也得有自己的一份忙着的事,不要一切围着小孩转,这一条尤其对母亲来说,更明显,更重要。
家教规律四:
注重成才,更要注重成长。
因为成长比成才重要。中国传统教育,其核心有一点就是教育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即重德。这是很好的传统。在现代这个社会,因为竞争越来越激烈。于是不少人将成才提到似乎高于一切的高度。相应的,忽视成长。上次我到杭州一位朋友家去,他谈到,有一个大老板的小孩,大约上三年级四年级吧。学习应该不错的,但,但什么,但只坐过一次公交车。只一次,还是和我朋友家的小孩一起坐的。她们俩是同班同学。为什么平时不坐公交车,当然是家里条件好,上学是车来接车来送,坐公交车不安全。这不是在温室里养花吗?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忽视成长的,她没有机会学会和社会,真实的社会打交道。不会生活,就算有了大才,我怕也难在社会上找到发挥的舞台。
家教规律五:
家长说“不知道”,孩子更好奇。
世界很大。每个知道的东西有限。当成长的小孩,不断向你发问时,你不知道的东西,就应鲜明地说,这个,爸爸不知道,这个,妈妈不知道。但不是仅仅说了“不知道”了事。好的方法是在说不知道后,让小孩自己去找答案。并鼓励孩子的好奇心。说不定将来孩子的事业就从这好奇中开始的。所以我说,家长说“不知道”,孩子更好奇。
家教规律六:
人的成长有阶段性。并且每个人的阶段性是不一样的。
所以,小学时成绩好的,初中并不一定好,初中成绩好的,高中不一样好。高中成绩好的,大字不一定好。相反,我们也可以说,小学时成绩不好的,初中不一定不好。初中成绩不好的,高中不一定不好。高中成绩不好的,大学不一样不好的。原因就在于人的成长有阶段性。第一个人都不一样。所以,家长要更宽容孩子在成长过程的一时落后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