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界现代史(年至今)

世界现代史(年至今)

时间:2023-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俄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世界进入现代史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作战的失利,国民经济的崩溃,使人民生活困苦,对沙皇政府深恶痛绝。8月,布尔什维克党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确立武装起义的方针,成立了革命军事总部。7日晚,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告成立苏维埃政府。1918年1月,召开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批准《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正式宣布俄国为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共和国。

俄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世界进入现代史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大崩溃,全球经济大萧条,导致全球范围的失业与贫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战后苏联和美国取代了欧洲在全球的统治地位。

20世纪下半叶,美苏冷战持续了很长时间,给世界和平带来极大的威胁,最终苏联剧变导致了冷战结束。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第三世界国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关注环境污染、动物保护、医疗教育、增加就业、缩小贫富差距等问题将成为世界的重要趋势。

俄国十月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作战的失利,国民经济的崩溃,使人民生活困苦,对沙皇政府深恶痛绝。广大人民掀起反战、反饥饿、反沙皇的热潮,俄国革命形势迅速趋于成熟。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但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这种两个政权并存的情况,反映了当时俄国阶级力量对比的状况,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势均力敌,出现了短暂的相持,但这种相持注定是要被打破的,必须有一个政权被取消。

二月革命爆发时,列宁正侨居在瑞士的苏黎世。4月,列宁回国,发表了《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8月,布尔什维克党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确立武装起义的方针,成立了革命军事总部。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7日晚,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告成立苏维埃政府。8日,冬宫被攻下,起义取得胜利。1918年2—3月,首先从城市,然后到乡村,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1918年1月,召开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批准《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正式宣布俄国为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共和国。

1917年11月6日,革命的枪声在彼得格勒打响

十月革命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开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新时代。十月革命后,各国无产阶级、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蓬勃高涨。

苏联成立

1917年11月15日,苏维埃政府公布了《俄国各族和人民权利宣言》,实行土地国有化,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消灭民族压迫;废除等级划分、等级特权和等级限制;废除对妇女的歧视、压迫;宣布承认民族自决权,并主张各民族在平等、自主的基础上建立真诚的、巩固的联盟。

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苏联成立宣言和成立条约,宣布根据自愿和平等的原则成立统一的联盟国家。联盟有统一的国家政权、军队、法律和国民经济体系,有统一的国籍,但各加盟共和国又有自己的国家政权机关和宪法,有自由退出联盟的权利。到1956年,苏联共有15个加盟共和国。

印度甘地主义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圣雄甘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将印度拖入了战争的深渊,更加深了印度人民对殖民者的愤怒。面对日益高涨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英国殖民当局进行了残酷的镇压。1919年4月,在旁遮普省的阿姆利则市,英国军队朝抗议示威的群众开枪射击,约400人被打死,1000多人受伤,此事件被称为“阿姆利则惨案”。

“阿姆利则惨案”发生后,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改变了方式,1919年4月中旬甘地宣布停止暴力抵抗运动。1920年,印度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大会党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宣布要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来取得印度的自治。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斗争方式包括:印度人必须拒绝或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对英国人的立法机关、法院和学校实行普遍抵制;号召家家户户恢复手工纺织和抵制英货;逐步进行抗税抗捐斗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对促进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意义。

甘地主张非暴力与不合作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用不合作来发动群众,反对英国殖民者,迫使殖民当局做出有利于印度人民的让步;另一方面,又用非暴力来限制群众运动,防止社会改良转变为革命,把群众运动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因此,到了1922年,由于群众斗争突破了非暴力的限制,甘地和国大党决定停止这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英国殖民者的血腥镇压和国大党的妥协使印度的民族反帝运动走向了低潮。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复苏,垄断资本迅猛发展,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竞争,使得资本主义过度膨胀了的经济力量与日趋缩小的国内国际市场的矛盾越发尖锐,生产过剩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最后终于爆发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爆发时的美国华尔街

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的星期四”,美国纽约的股市出现了抛售股票的狂潮,29日,股价再次猛跌。此后,股市持续了三年的低迷。股市的狂跌导致金融市场大崩溃,这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开始。危机从纽约证券交易所发源,迅速蔓延到美国全国的商业、工业和农业。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达4年,此后又是长期的经济萧条,因此造成的破坏空前严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40%,损失达2500亿美元,失业人数高达3500~4000万人,整个世界经济因此倒退了几十年。

这场危机的破坏性之大,是资本主义世界前所未有的,它极大地恶化了劳动人民的状况。帝国主义为转嫁危机更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掠夺,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美、法、英等国走上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道路,德、日等国法西斯势力上台,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罗斯福“新政”

1932年11月,罗斯福当选为总统,1933年3月正式就职,并立即实施“新政”,大力推行一系列反危机措施,以恢复受大萧条打击的美国经济。“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整顿财政金融,关闭不合格的银行,让有偿付能力的银行重新开业;通过国家补贴来减少农产品的生产,以稳定农产品价格;调整工业生产措施,协调劳资关系;拨专款直接救济失业者;大力举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减少失业等。此外,美国还放弃了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这些新经济措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到1935年,美国所有的经济指标开始稳步上升,经济开始复苏,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的笼罩。

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一词源于拉丁文,象征强权和暴力。法西斯否定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鼓吹对领袖的绝对服从,鼓吹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宣称所谓的“高贵”民族有统治“劣等”民族的权利。法西斯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全面危机的产物。1922年、1933年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分别在意大利和德国建立了法西斯统治。后来日本也开始法西斯化,西班牙、匈牙利等国也推行法西斯主义。法西斯主义伴随着“二战”的爆发,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法西斯德国(德意志第三帝国)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德国的打击是十分沉重的,经济的困顿引发各地人民的革命运动。1932年,德国进行总统选举,军国主义分子兴登堡当选。1933年1月,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内阁总理,并授权他组织政府。2月,希特勒为了打击反对他的以台尔曼为首的德国共产党,指使国会议长戈林派人纵火烧了国会大厦,然后将它嫁祸给德国共产党,借机党同伐异,对共产党进行大肆抓捕和杀害,造成了著名的“国会纵火案”。希特勒接着颁布《保护国家和人民法令》,借机取消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3月,希特勒强迫国会通过了《授权法》,将国会的权利转移到内阁,借此他得以大权独揽。此后,希特勒排除异己,解散了其他政党,使纳粹(“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成为唯一合法的政党。

1934年8月,兴登堡病死,希特勒自封为“元首”,称德国为“德意志第三帝国”,并促使国会通过《元首法》,将总统与总理的职务合二为一,变成了大独裁者。他废除魏玛共和国,宣称要建立一个包括所有日耳曼人的大德意志帝国。1939年3月,德国进犯捷克斯洛伐克;9月又侵占波兰,在欧洲燃起了硝烟。为了确立德国的世界霸权,奴役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民,希特勒进一步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德国战败,希特勒自杀,法西斯德国灭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又使这一矛盾进一步加剧。为摆脱危机,德、意、日三国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相继发动了局部侵略战争,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39—1945年,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0余万人,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拯救了各国免于法西斯的奴役。国际法西斯力量的溃败,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决定了世界的整个战后发展。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2年春,德军决定再次对苏联发动进攻,企图攻占军事重镇斯大林格勒,夺取高加索油田,以对莫斯科形成包围之势。因此,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意义至关重大。1942年7月17日,德军攻入顿河大河湾地区,逼近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经过两个月的激战,德军曾一度攻入市区,与苏军展开市区争夺战。1943年1月10日,苏军开始总攻,至2月2日,被苏军包围的德军全部被歼,战争结束。此战役历时六个半月,被称为是整个“二战”中最艰苦、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在持续200天的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过程中,德军共损失150万人,3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2万门大炮和迫击炮,3000架飞机。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的辉煌成果使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空前的战役,它是苏德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苏军从此转入战略进攻,并掌握了苏德战场上的主动权。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大东亚共荣圈

日本在1931年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1938年提出“东亚新秩序”。1940年7月,日本内阁制定《基本国策纲要》,提出要建立“以皇国为核心,以日、满、华的强固结合为基础的大东亚新秩序”。8月1日,日本外相松冈洋右首次使用“大东亚共荣圈”一词。“大东亚共荣圈”显示了日本妄图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东南亚各国以及太平洋诸岛屿在内的广大地区的野心。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法西斯的垮台,“大东亚共荣圈”彻底崩溃。

珍珠港事件

珍珠港是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和最重要的海军基地,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停泊在这里。1940年,美日矛盾加剧,日本开始着手制定偷袭珍珠港的计划,想一举歼灭太平洋舰队,消除美国的海、空威胁。1941年12月,日本一面佯装与美国进行军事谈判,一面开始着手偷袭。12月7日清晨,日本的南去忠一中将率领日本特遣舰队秘密开抵珍珠港以北,于7时55分开始空袭,空袭进行了50分钟。由于此前毫无准备,美国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被击沉舰只19艘,炸毁飞机300架左右,死伤3600余人。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接着,澳大利亚、荷兰等20多个国家对日宣战。11日,德、意对美宣战。珍珠港事件使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战争。

珍珠港的军舰中弹起火,燃起浓烟

开罗宣言

1943年11月22—2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中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讨论联合对日作战计划和战后处置日本的问题。会后,12月1日,发表了宣言,指出三大盟国将坚持长期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投降。宣言声明盟国对日作战的目的绝不是为了拓展自己的疆土,而是为了夺回日本侵占的东北、台湾、太平洋诸岛等,将领土归还它原来所属的国家。这次开罗会议是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在远东问题上的一次积极合作,为加速打败日本法西斯起到了积极作用。

诺曼底登陆

1944年5月,英、美为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计划从英国本土出发,横渡英吉利海峡,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登陆,由法国打进欧洲大陆。此次战役的最高统帅是美国的艾森豪威尔。盟军集结了288万人,6000只战舰,1万多架飞机,并制造了在加来登陆的假象以迷惑德国。德军兵力不足,且判断失误,盟军突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太平洋堡垒”,登陆部队超过100万人,歼灭德军10多万人,顺利开辟了欧洲战场,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

诺曼底登陆

日本法西斯投降

1945年上半年,日本侵略军在占领区抗日斗争和盟军战略进攻的打击下节节败退。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对日本造成了巨大伤亡。8月8日,苏联履行在雅尔塔会议上的承诺正式对日宣战,150万苏军向日本关东军发起全线进攻。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投降诏书。9月2日,美、中、英、苏等盟国和日本代表举行了签署投降书的仪式。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

东西德

1945年德国投降时,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了柏林和德国的其他地区。美、英、法占区的德国开始重建资本主义,而苏占区则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革。1948年,东、西柏林分别成立市政机构,分裂开始。1949年5月12日,英、美、法占区德议会委员会通过基本法,即《波恩宪法》。9月20日,联邦德国正式成立。10月7日,苏占区也成立了德意志共和国。德国分裂为东德、西德两个国家。直到1990年10月,东欧剧变后,柏林墙被推倒,德国才统一。

民主德国边防部队巡逻兵与西柏林守兵隔墙相望

南北朝鲜

日本投降后,美、苏分别占领了朝鲜的南部和北部。1947年冷战爆发后,美国加快了分裂的步伐。1948年5月,南部朝鲜举行议会选举,公布《大韩民国宪法》,之后又成立了大韩民国政府。同年8月,北部朝鲜也公布宪法,成立了以金日成为首的政府,并在9月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正式分裂为南北朝鲜。1948年底,苏军全部撤离朝鲜,而美军却长期驻扎在南朝鲜(韩国)。

铁幕演说

“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分歧增多,矛盾日深。1946年1月,丘吉尔应邀访美。3月5日,他在美国总统杜鲁门的陪同下抵达密苏里州富尔顿,在杜鲁门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丘吉尔在演说中公开攻击苏联“扩张”,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丘吉尔主张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呼吁正高踞于世界权力顶峰的美国,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等。这场反苏、反共演说又被称作“铁幕演说”。“铁幕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情咨文中提出谋求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纲领。他在咨文中宣称共产主义已经严重危害到自由世界和美国的安全,而美国有责任领导自由世界,援助某些国家“复兴”的使命。杜鲁门主义以反共为名,利用美国经济援助排挤英、法的势力,并第一次把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基本国策公之于世。它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正式分裂,标志着冷战的正式爆发。

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之间形成了除武力之外的敌对活动和实力对峙的局面。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是冷战的高潮期。为了互相遏制,以美国为首的国家组织了北约集团,以苏联为首的国家组成了华沙集团,形成军事对峙。50年代中期以后,全面冷战走向缓和。60年代,全面对峙转向对话,但冷战仍然存在。70年代以后,局面开始全面缓和。冷战形成了“二战”后一段时期内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严重威胁到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漫画)

北约和华约

“二战”后,为了从军事上将西欧各国纳入美国的全球战略体系,美国积极筹备建立新的军事、政治联盟。1949年,美、加、英、法、比、荷等12国外长在华盛顿正式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公约的主要内容是:缔约国应以有效的自助或互助方式,维持并发展国防力量;对于任何一个或数个缔约国受到威胁,各缔约国应共同协商;对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受到武力攻击,各缔约国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各缔约国应采取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等。至此,“北约”宣告成立。为了进行对抗,1955年5月,苏、阿、保、罗、东德、匈、波、捷8国在华沙签订了《华沙公约》。《华沙公约》也规定,任何缔约国遇到武力威胁,其他缔约国都应给予必要的援助。至此,“华约”宣告成立。这两个军事政治集团在欧洲壁垒分明,互相展开对立。

朝鲜战争

53年7月27日,“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二战”后,美、苏分别进驻朝鲜南部和北部。1948年,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先后成立,朝鲜半岛一分为二,双方常常发生冲突。朝鲜南北的内战不断升级,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为了挽救南韩的灭亡和独霸整个朝鲜半岛,美国立即派兵参战。9月15日,大批美军在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被迫向北部撤退,美军大举北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美国悍然武装侵略北朝鲜,并将战火引向中国。10月25日,为了保家卫国,中国出兵“抗美援朝”,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一起抗击美军。朝鲜战争由内战终于扩大为中朝为一方,美韩及“联合国军”为另一方的局部战争。1953年7月27日,美军被迫在板门店签署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协定》,朝鲜战争宣告结束。朝鲜战争是战后初期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它使东亚的冷战体制进一步增强。

越南战争

越战中孩子们从燃烧的村子里逃出来(获普利策新闻奖照片)

越南战争(1961—1975),简称越战。越战持续了14年,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也是“二战”以来美国参与的伤亡人数最多的战争。它给越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给了美国沉重的打击,使其从战后的巅峰跌落下来。1954年,美国在越南南方扶植傀儡政权,引起南越人民的反抗。1960年,越南成立了反对傀儡吴庭艳政府的南方游击队——“民族解放阵线”,南方游击队的斗争得到了北越领导人胡志明的支持。1961年,美国发动了一场“特种战争”,即由美国出钱,派遣军事顾问指挥南越军队进攻游击队。1964年,美军直接参战,“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越南人民奋起反抗,使美国陷入了越战的泥潭,无法脱身。在尼克松执政时期,美国因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1973年1月,美国被迫签署《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在60天里,美军从越南全部撤出。1975年,南越政府军队被北越人民军和南越解放军消灭,越南获得最终的统一。

联合国

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决议,1945年4月25日—6月26日,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代表们签署了《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至2002年,联合国有会员国191个。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安全”,“制止侵略行为”;“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等。联合国有6个主要机构,其中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是联合国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执行机构,是联合国最重要的机构,现由美、英、法、中、俄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由联合国大会选举产生)组成。它做出的决议,全体会员国应该接受并履行。常任理事国对任何非程序问题拥有否决权。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成立

联合国自诞生以来,在国际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成立初期的一段时间里,它被美国控制。20世纪60年代的联合国是美苏争霸的场所。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第三世界崛起,大批亚非拉国家加入联合国,从而大大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尤其是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恢复,进一步改变了它被少数大国操纵的状况。冷战结束后,联合国成为单极势力和多极势力角逐的场所。尤其小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后,其“单边主义”倾向急剧膨胀,美国不断向联合国的权威提出挑战。2003年,美国不顾联合国多数国家的反对,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向伊拉克开战,违背了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精神,使联合国的命运面临严峻的考验。

世界贸易组织

世贸组织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1947年10月30日,在美国的策动下,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了旨在调整缔约国对外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关系方面的相互权利、义务的国际多边协议,即关贸总协定。它既指此协定,又指执行此协定的国际组织,其总部设在日内瓦。至1994年12月,关贸总协定的成员包括125个国家和地区。该协定自成立以来,共举行了8次多边贸易谈判。1995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成为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宗旨在于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达到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万隆会议

1955年4月18—24日,29个亚非新兴独立国家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国际会议,被称作万隆会议。会议讨论了国际形势和有关亚非国家人民共同面对的问题。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为各国代表接受,为会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会议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宣布一切国家的人民都享有自决的权利,支持殖民地国家人民的民族独立战争,倡导以和平共处、友好合作十项原则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

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首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自主召开的国际会议。它的召开是战后世界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这次会议体现了亚非国家人民团结一致、共同保卫世界和平的决心,促进了亚非各国人民反帝反殖斗争的发展。会议产生的“万隆精神”,对世界和亚非各国具有深远的影响。

东欧剧变

1989—1990年,随着苏联政策的变化,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波兰、罗马尼亚、民主德国、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纷纷易手。执政40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下野。伴随着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根本上来说,东欧剧变是由于各国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苏联解体

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改革出现失误,再加上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政治剧变。1990年苏联的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三个共和国宣布先后独立。1991年8月14日,苏联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条约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仍旧简称“苏联”。但这一条约的签订,不仅意味着苏联国家体制将面临重大变化,而且意味着对民族分离活动的让步和认可,是苏联瓦解的开始。

1991年8月19日,在苏联即将终结的时候,一些试图维护苏联本来的联盟体制、避免苏联解体的苏联高级官员发动事变。“八·一九”事件的悲剧性在于,它以维护苏联为初衷,但却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3天后,叶利钦及其支持者迅速掌握了国家大权。苏共被排挤出政权机构,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的质变。各共和国分离势力急剧增长,纷纷宣布独立,苏联解体的速度骤然加快。1991年12月22日,原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在阿拉木图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994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主席团召开会议,宣布苏联不复存在,苏联正式解体。苏联的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重大,它结束了冷战,使整个世界由两极对立向多极化新格局转变。

海湾战争

1990年8月2日,由于边境纠纷和石油争端,伊拉克出动10万大军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爆发。为了控制海湾的石油资源,维持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势力,美国打出了“维护正义”和“解放科威特”的旗号。1991年1月17日,海湾地区的美国军舰对伊拉克防空阵地、雷达基地发动了导弹袭击,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实施以“沙漠风暴”为代号的军事干涉行动,海湾战争爆发。从1991年1月17日至2月24日,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了持续38天的空中打击,伊军全线溃败。多国部队于28日停战,海湾战争结束。这场战争是冷战结束后规模最大、参战国最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场局部战争。

海湾战争中的多国部队地面部队向前线推进

“9·11”事件

2001年9月11日上午10时29分(美国当地时间),纽约市世贸中心双塔楼被恐怖分子劫机撞毁,共有2823人遇难,另外还有105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同时被撞的还有美国的五角大楼。此事件被称作“9·11”事件。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布什发表简短声明,指出9月11日恐怖分子对纽约和华盛顿的袭击不仅仅是一次恐怖行动,而且是一个“战争行为”,并表示将彻底追查此事。美国随后冻结恐怖组织的资金,捉拿“9· 11”事件的罪魁祸首本·拉登,后来又对阿富汗实施打击。美国的反恐战争就此拉开了序幕。

世贸中心双塔楼被撞瞬间

“9·11”事件使人们陷入极度恐慌之中,引起全世界的震惊,这是美国历史上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9·11”事件后,美元贬值、股市下跌,石油等战略物资价格一度上涨,其影响波及欧洲及亚洲的主流金融市场。

金融危机

自1997年7月起,爆发了一场始于泰国,后迅速扩散到整个东南亚,最后波及世界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这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之大、波及面之广,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然而,危机的发生绝不是偶然的,它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促成的必然结果。从外部原因看,是国际投资的巨大冲击以及由此引起的外资撤离。但是,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内部经济的矛盾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