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民族乐器

中国民族乐器

时间:2023-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先秦时期就有了多种多样的乐器。中国民族乐器分为“吹、打、弹、拉”四大类,即吹奏乐器、打击乐器、弹弦乐器和拉弦乐器。我国的吹奏乐器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我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中国弹拨乐器历史悠久,种类形制繁多,是极富特色的一类弦乐器。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繁多,技巧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我国古老的民族吹奏乐器,早在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就有了鸟骨制的笛子。

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先秦时期就有了多种多样的乐器。如河南舞阳县的贾湖骨笛,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和陶埙,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早期墓葬中出土的石磬,湖北随县(现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编磬、鼓、笙、瑟、排箫等。这些古乐器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惊人智慧和杰出创造力。中国民族乐器分为“吹、打、弹、拉”四大类,即吹奏乐器、打击乐器、弹弦乐器和拉弦乐器。乐器演奏形式丰富多样,有各种乐器的独奏、各种不同乐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等等。

吹奏乐器

我国的吹奏乐器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起振方法有几种:一是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如箫、笛;二是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如唢呐、管子;三是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如笙、巴乌。由于发音原理不同,各种吹奏乐器的音色不同,个性不一,演奏风格丰富多彩。并且由于地域、民族的差异,各种乐器演奏技巧的不同以及演奏者个人特色的发挥,吹奏乐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独特演奏风格和丰富演奏技巧的各种流派。

弹拨乐器

它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以及用琴竹击弦而发音的乐器总称。我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横式的有筝、古琴、扬琴等;竖式的有琵琶、三弦、冬不拉等。弹拨乐器音色明亮、清脆,演奏技巧有弹、挑、滚、轮、勾、抹、扣等多种。弹拨乐器大多节奏性强,但余音短促,演奏长音需滚奏或轮奏。弹拨乐器一般力度变化不大,在乐队中除古琴音量较弱外,其他乐器声音穿透力均较强。中国弹拨乐器历史悠久,种类形制繁多,是极富特色的一类弦乐器。

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是一种以打、摇动、摩擦、刮等方式产生音乐效果的乐器族群。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繁多,技巧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有响铜的,如锣、钹等;有响木的,如梆子、木鱼等;有皮革的,如大小鼓、板鼓等。民族打击乐器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无固定音高的如鼓、锣、钹、板、梆、铃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每组打击乐器都能独立演奏,对表现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重音乐的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大提升了音乐的表现力,在我国西洋管弦乐队中也常使用。打击乐器可能是最古老的乐器。

拉弦乐器

它是用装在细竹弓子上的马尾摩擦琴弦,使之震动发音的一种乐器,在胡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种类繁多,有二胡、马头琴、京胡等。拉弦乐器发音优美,有极丰富的表现力,有很高的演奏技巧和艺术水平。音色有的优雅、柔和,有的清晰、明亮,有的刚劲、欢快,擅长演奏歌唱性旋律,被广泛使用于独奏、重奏、合奏与伴奏。拉弦乐器以各种不同的弓法、指法等技巧塑造多种多样的音乐形象,表现丰富、细腻的思想情感。

常见民族乐器

古人弹琴图

它也叫“古琴”、“七弦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琴身为狭长形木质音箱,琴面有七根弦,演奏时用右手按弦,左手弹弦,有多种手法。古琴音域宽广,音色丰富,或轻盈虚飘,或古朴丰厚,或雄浑华丽,或圆润细腻。作为中国传统文人修养中的“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古琴集中体现了传统东方文化清幽、淡远的审美意境,寄寓了中国千年的正统思想和文化,反映了华夏传人平和超然、潇洒自如的思想内涵。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如孔子、嵇康都以弹琴名世。司马相如以琴求偶,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神交的故事,更是流传甚广。

唢呐

唢呐表演

俗称“喇叭”,小的唢呐称“海笛”,由波斯传入,是历史悠久、技巧丰富、表现力强的民间吹管乐器。唢呐音量大,音色高亢洪亮,富有穿透力,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擅长表演热烈欢快的风格。通过丰富演奏技巧和提高表现力,唢呐已经成为了一种别具特色的独奏乐器,还可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唢呐是民间运用最广泛、百姓最喜闻乐听的乐器,民间婚、丧、节日喜庆的吹打乐队中常用它来渲染气氛。唢呐曲《百鸟朝凤》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传统乐曲,乐曲模仿各种禽鸟的鸣叫声,音调活泼、淳朴、粗犷,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深受人们喜爱。

我国古老的民族吹奏乐器,早在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就有了鸟骨制的笛子。笛子多用天然竹材制成,也称“竹笛”。又因横着吹奏,所以也有“横笛”、“横吹”的别称。笛子由一根竹管做成,在管身上开有一个吹孔、一个膜孔、六个音孔。吹孔是笛子的第一个孔,气流由此吹入,使管内空气振动而发音。笛子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它既能演奏悠长、高亢的旋律,又能表现辽阔、宽广的情调,同时也可以奏出欢快华丽的舞曲和婉转优美的小调。此外,笛子还能表现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如模仿各种鸟叫等。笛在我国分布很广,最主要的有曲笛和梆笛两种,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南派”和“北派”。北派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使用梆笛,管身较短较细,音色高亢明亮,风格刚劲粗犷、热情奔放,代表乐曲有《五梆子》、《黄莺亮翅》、《喜相逢》、《放风筝》、《挂红灯》等;南派主要流行于中国江南地区,使用曲笛,管身较长较粗,音色浑厚柔和,风格典雅清丽、抒情委婉,代表乐曲有《鹧鸪飞》、《小放牛》、《欢乐歌》、《中花六板》、《云庆》等。笛是中国最古老、最有特色的吹奏乐器之一,千百年来用音乐美感滋润熏陶着人们的性灵。

民间吹笙绘画

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以笙簧和笙管配合振动发音。其音色清晰透亮、柔和高雅、感染力强,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四川等省区。笙形制多样,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民间常用于芦笙舞伴奏和芦笙乐队合奏。传统笙的音域不广,一般只用于合奏或伴奏,很少用于独奏。经过改革后,现在笙已成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独奏乐器,既能演奏雄壮有力的曲调,也可奏出优美抒情的旋律。代表曲目有《凤凰展翅》、《孔雀开屏》等。

琵琶

我国古老的弹弦乐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弹拨乐器之王”、“弹拨乐器首座”。琵琶音域广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是民族器乐中重要的独奏、伴奏和合奏乐器。琵琶演奏技巧丰富,共计70多种。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其《琵琶行》中这样描述琵琶的音韵之美:“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根据乐曲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琵琶曲可分为文曲和武曲。文曲宜于表现文静细腻、柔和美妙的情趣,强调抒情性和写意性,偏重于内心思想感情的深入挖掘和表达,代表作品有《浔阳月夜》、《汉宫秋月》、《月儿高》、《塞上曲》等;武曲适于表现威武雄健、豪放爽朗的气概,强调叙事性和写实性,气势比较宏伟,结构比较庞大,代表作品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汉将军令》、《水军操演》等。

弹奏琵琶图

二胡

二胡也称胡琴,在唐代已出现,是我国主要的拉弦乐器之一,音色优美、表现力强,在独奏、合奏、歌舞和声乐伴奏以及地方戏曲、说唱音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它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凉的情愫,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通过不断发展,二胡已经成为一种最重要的独奏乐器和大型合奏乐队中的弦乐声部重要乐器。它可以说是最具有中国风色彩的乐器之一,以悠长婉转的乐调诉说了华夏历史的千年沧桑和中华儿女的悲欢离合。二胡的代表曲目有很多,其中民间艺人阿炳(华彦钧)创作的《二泉映月》家喻户晓,是中国民间器乐中的精品。《二泉映月》一开始即由一声凄楚的长长叹息声展现了凄美的意境,感人肺腑。

二胡图

古筝

弹奏古筝

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被称为“民族乐器之王”,有“东方钢琴”的美誉。早在2500多年前的秦代就盛行于陕西一带,所以又称“秦筝”。古筝的音色优美,色彩华丽,表现力丰富,既能表现行云流水的意境和细腻委婉的情调,又能描绘动人壮观的场面和慷慨激昂的感情。代表乐曲有《渔舟唱晚》、《高山流水》、《汉宫秋月》等。其中,《渔舟唱晚》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传统筝曲,标题出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句。作品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场景:夕阳西下,渔舟归港,渔人怡然自得,悠扬的渔歌在湖面荡漾。乐曲清新古雅,意境辽阔深远,堪称不朽之作,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古老乐器——埙

我国最古老的一种吹奏乐器,目前发现最为古老的埙是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7000多年前的孔陶埙。埙多用陶土烧制而成,外形似蛋,中空,顶端开一吹孔,胸腹部开一个或数个指孔。埙的音色悲凉、萧瑟,擅长表现凄凉、哀伤的情绪,尤其善于表现肃穆苍茫的上古遗风,被视为特色乐器。埙在中国音乐史上主要用于历代的宫廷音乐,又分为颂埙和雅埙两种。颂埙形体较小,像个鸡蛋,音响稍高;雅埙形体较大,音响浑厚低沉,常常和一种用竹子做成的吹管乐器篪配合演奏,即所谓“埙唱而篪和”。埙古朴醇厚、柔润适中的音色符合儒家“和为贵”的哲学思想,特别受到古人的推崇。《诗经·大雅·板》中曾说:“天之牖民,如埙如篪。”埙在古代一直未得到广泛普及,埙曲也较少。现代以来,埙的表现力不断增强,埙乐也不断丰富,沉睡多年的远古时代的乐器又重获新生。

马头琴

蒙古族的代表乐器,因琴头雕刻马头而得名,为民间艺人和牧民所喜爱。马头琴发音低沉柔和、浑厚淳美,善于演奏细腻深情的抒情乐曲,特别适合演奏悠长辽阔的旋律,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常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舞、说唱伴奏。马头琴能够准确传神地反映蒙古人的生产生活,如辽阔的草原、奔腾的牛羊、悲伤的心情、欢乐的牧歌等。马头琴的优秀曲目很多,传统的琴曲风格多样、曲调委婉,大多描绘自然风光或歌颂骏马,如《四季》、《蒙古小调》、《鄂尔多斯的春天》、《清凉的泉水》、《走马》和《马的步伐》等。

演奏马头琴

巴乌

吹奏巴乌

彝族、哈尼族、傣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使用的吹管乐器,流行于云南、广西、贵州等地,被西南地区的人们称为“会说话的乐器”。巴乌采用竹管制成,有8个按孔,吹口处装一尖舌形铜质簧片。演奏时横吹上端,振动簧片发音。巴乌音色非常柔美悦耳,很适合传情达意、暗诉衷肠,许多彝族、哈尼族、苗族青年在谈恋爱时喜欢用它吹奏情歌,向心上人表达爱慕之情。传统巴乌音量较小,音域较窄,常用于伴奏舞蹈、独奏等。近几十年来,巴乌经过不断改革,音域扩大,音量增加,适合演奏宽广、抒情的音调,合奏时也可以作为高音乐器与低音乐器之间的桥梁。传统巴乌名曲有彝族的《约调》、哈尼族的《傍晚的声音》、苗族的《约会》等。

葫芦丝

葫芦丝

流行于傣族、彝族等民族的乐器,又叫葫芦箫。葫芦丝用半截小葫芦作为音箱,以3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芦内,竹管下端都嵌有铜质簧片,中间较长的一根竹管开七孔。葫芦丝音色柔美细腻、圆润质朴、悦耳和谐,吹出的颤音有如抖动的丝绸一般飘逸柔滑,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可用于独奏和合奏。它最适合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传达演奏者情感的细微变化。葫芦丝在傣族、阿昌族等较为普及,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或人们田间劳作时,经常吹响葫芦丝娱乐助兴,给生活增添了很多欢乐和情趣。葫芦丝名曲有《月光下的凤尾竹》等。

冬不拉

哈萨克族最重要、最流行的弹拨乐器,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冬不拉音量不大,但音色优美动听,运用不同的演奏技巧,可以形象地描绘草原上淙淙的泉水、欢腾的牛羊和奔驰的骏马等。弹奏的力度和速度有多种变化,特别适合演奏快速乐曲。冬不拉既可用于自弹自唱,也可用于独奏或合奏,表现力非常丰富,而且便于携带,适合草原上迁徙不定的生活,故深受哈萨克族人民的喜爱,堪称哈萨克历史文化的符号和代表。流传在民间的冬不拉乐曲多以马为题材,还有许多乐曲描写狩猎生活、歌颂美丽山河和反映青年男女爱情,优秀的作品有独奏曲《伊犁河的波浪》、协奏曲《美丽的巴尔鲁克山》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