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
图3
材料是科学探究、科学实验的基础。小学科学实验紧密联系生活,因而适用于一个实验的材料很多,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很多物品用于实验。然而,并不是每一组材料都适于学生操作,并且获得准确、便于分析的实验数据。有些材料需要的操作过程过于复杂,无疑每一次的操作,都会降低学生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有些材料太过随意,实验过程中不时出现的“小意外”都会大大增加出现无效实验数据的概率。那么,为学生准备有结构的操作性高的实验材料,能够使实验目的更加明确,在亲历探究过程之后获得有效数据。
【案例二】五年级下册《摆的研究》中研究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同课异构教学
表4
表4体现了在不同的实验材料下,得到的两组学生实验数据。
根据教材,这个实验材料只需要一条长绳就可以实现实验效果,但是在课例一中,中长的摆长15秒内的实验数据对于实验数据分析的意义不大,它太偏向于长的摆长的数据。当然这个只是一种情况,还有一部分学生的数据中,中长的摆长数据偏向于短的摆长的数据。这里都体现了一个问题,学生对于摆绳的长度控制不够准确。其实原因也有客观性的,普通的铁架台的高度约30厘米,提供的长摆绳只能长达20厘米左右,因此要将20多厘米的摆长改变两次长度,使三次摆长有明显的不同对于五年级的孩子还是有些难度的。
课例二中,教师提供三条不同长度的摆长,与课例一相比降低了实验的操作难度,毕竟调节摆长并不算是这个实验的掌握点。由于这三个摆的长度已调节好,三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比较明显,借助这组有结构的材料使得学生在实验过程更加明确实验目的,可以边做边记边思考。
在遇到这样的课时,教师需要对实验环境和实验材料进行整体分析,尽量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避免因为实验材料造成的“无效”数据。这里的“无效”指的不是因为误差产生的,而是由于材料限制造成的。学生个体差异大,对于使用操作性不强的实验材料,就很容易产生“无效”的实验数据,而这种情况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实验材料可以避免。每一样实验材料都集结了教师的智慧,有结构的材料往往能够展现更直观的实验数据,得到更准确的科学事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