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小品剧本

教师小品剧本

时间:2023-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正处于一个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发展阶段,“以图代文”是幼儿的主要书面表达方式。这种形式从运用成人剧本转变为幼儿自编剧本,开创了儿童创编剧本的新形式。因此,我们打破文字剧本形式,创新实施了以图谱符号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图谱式”剧本创编活动。

宁海县中心幼儿园 伍佩佩

摘要:剧本是指导表演的文本基础,而幼儿尚不认字,又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编写剧本呢?我国最早的文字来源就是图画,慢慢地从原始图画变成了一种“表意符号”,最后形成汉字。幼儿正处于一个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发展阶段,“以图代文”是幼儿的主要书面表达方式。幼儿从图到字的前阅读认知特点与汉字的演变规律相似。因此,我们创新实施了“图谱式”剧本创编活动,采用图示、符号及文字相结合方式,记录故事中的场景、人物、对话、动作、表情等剧本元素,形成能看得懂的“图谱式”剧本。这种形式从运用成人剧本转变为幼儿自编剧本,开创了儿童创编剧本的新形式。

关键词:幼儿;创编;图谱式剧本;指导

幼儿好动好玩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更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与理解文学作品。儿童剧是一种多通道、多途径学习与表现文学作品的重要形式,可以动口讲、动脑编、动手做、动情演,既符合幼儿天性又能促进其多元智能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文学作品表现形式却存在“速成、高效”的现状,且看以下镜头。

镜头呈现:临近新年,某幼儿园将开展一次迎新年庆祝活动,教师都忙着为孩子筹备精彩的节目。大班孩子们正在排练一个儿童剧,在老师指挥下,表演的孩子反复地背诵台词、配着动作,候场的孩子在一旁嬉笑打闹。教师又提示语言动作又组织维持秩序……整个节目排练下来,教师教得声嘶力竭,孩子学得无精打采,可为了完成节目,教师和孩子不得不重复这样的活动。

分析:这种为了应付开放演出而开展的由教师策划、操控的教育活动忽略了孩子的主体地位,与当前教改方向背道而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照本宣读,导致创造性缺失。表演中的剧本为教师所编,孩子仅仅是一个演员,没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语言经验融入,限制了创造想象的空间。

2.高压速成,导致体验性缺失。短时间内高压完成的表演性节目,孩子没有按自己的方式理解文学作品、参与演出筹备工作,失去了在活动中建构学习经验的过程性体验。

3.师导幼演,导致自主性缺失。对于教师导、教师教的华丽演出而言,孩子全盘接收,按部就班地表演,阻碍了其个性、能力的自由成长。

幼儿将儿童剧充分而有个性地演绎出来,首先要解决编剧本的问题。但幼儿尚不认字,又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来编写剧本呢?

我国最早的文字来源就是图画,慢慢地从原始图画变成了一种“表意符号”,最后形成汉字。幼儿正处于一个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发展阶段,“以图代文”是幼儿的主要书面表达方式,幼儿从图到字的前阅读认知特点与汉字的演变规律相似。但图画仅仅是表达自己的一种手段,达不到传递思想的要求,这就需要表意的“符号”来实现从个人理解到大家皆可分享的目的。因此,我们打破文字剧本形式,创新实施了以图谱符号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图谱式”剧本创编活动。采用图示、符号及文字相结合方式,记录故事中的场景、人物、对话、动作、表情等剧本元素,形成能看得懂的“图谱式”剧本。这种形式从运用成人剧本转变为幼儿自编剧本,开创了儿童创编剧本的新方式,为幼儿学习理解文学作品以及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搭建了平台。

那么,如何让孩子自主参与创编剧本、拥有属于自己的剧本呢?以下是幼儿园里的“小编”们自主参与创编图谱式剧本的过程与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