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珍在《体验音乐》一书中提到:音乐是一种体验,这种体验是令人愉悦的,实实在在的,它充满情感,富于哲理。[1]音乐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性的音乐活动,使音乐与人的心理、生理相互作用产生内在的音乐感受。在音乐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拥有丰富的音乐体验,才能使他们对音乐作品有深层次的理解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从中获得审美满足,促进和谐发展。
音乐体验的途径和方式有很多,如演唱、律动、图谱、指挥等。但是如何恰当地运用这些方式,通过实践参与活动帮助学生真正构建音乐经验,却大有讲究。在《辛德勒的名单》主题音乐教学中,教师运用了多种有效的体验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情感维度。
【情感体验活动设计一】
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三个不同方向的线条,请学生探究用声音、演奏等方式来创造表现线条的不同方向。
2.学生自行到钢琴上创编旋律,感受旋律的进行方向。
3、教师播放三段旋律片断,学生判断旋律的进行方向并感受不同进行方向带来的不同情绪反应。
(1)《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2)《彩云追月》 (3)《小白菜》
4.揭示音乐中四种旋律进行方向:平行、上行、下行、波浪形,小结旋律的表现作用。
【分析】
在这个体验情感维度的教学片断中,教师通过三种有效的体验活动来唤醒学生已有的音乐经验,同时进一步建立起旋律方向这个音乐要素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1.探究:用声音表现线条的方向。这个探究活动激发了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2.实践:学生到钢琴上来自主实践。通过学生自主的创编,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让学生切身去体验旋律的进行方向。
3.听辨:在音乐的旋律中辨别不同的进行方向。通过听辨和歌唱讨论不同的旋律方向能表达不同的情绪和情感。
【情感体验活动设计二】
1.聆听《辛德勒的名单》主题音乐,捕捉情感基调,并运用新构建的旋律经验去分辨作品旋律的主要进行方向。
2.学生自主学习,每个人在谱例上边听音乐边寻找下行的旋律进行。
4.学生跟着音乐哼唱主题旋律,进一步深刻地体会大跳下行带来的痛苦揪心的情绪。
【分析】
在第一部分建构起学生的音乐经验后,在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教师就运用已有的情感经验来赏析《辛德勒的名单》主题音乐,发展音乐所带来的情感内涵。
1.自主学习。当学生了解旋律的几种基本形式后,让每个学生自主寻找《辛德勒的名单》音乐主题中出现了多少次的下行,从而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2.视觉辅助。用立体式旋律线条辅助的方式发现这些下行都是跳着进行的,音与音之间的跨度很大,在方向的经验上再建构旋律进行特征的经验。
3.演唱感受。通过跟着音乐反复哼唱的过程,体会大跳下行带来的那种揪心感,体验旋律进行的情感表现力。
以往我们在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时,惯用纯理论的方式来讲解,如:这段音乐速度如何,节奏怎么样,力度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等。试问:一问一答式的音乐理论分析,学生能真正在音乐中获得情感体验吗?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听得枯燥乏味,老师也教得空洞乏力。
在这两个教学片断中,我们看到通过设计合理有效的体验方式,打通音乐与情感之间的通道,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起审美感受。当然不管是速度、节奏、旋律等较容易理解的表现要素,还是调式调性、曲式结构等较为深入的音乐表现要素,都可以通过有效的体验方式,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维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