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培养留心观察、勤于考证的意识,在活动中以写作导游词的形式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感受文化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进一步开阔视野,体会语文蕴含的文化意义。
3.能初步认识到“行万里路”是增长人生见识的必要途径,感受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
活动准备
结合自己的旅游相册等资料,用编写导游词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旅游故事。
活动时间
1课时
教学基本过程
一、活动导入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句语,叫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国古代的读书人很早以来就意识到要走出书斋,畅游天下。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强健体魄,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还能对书本知识,进行实地的验证,从而获得真知。现在,出外旅游已成为很多人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可是作为学生来讲,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对大好河山一一游历,其实,不出家门,同样也能知道天下事,今天我们就进行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让我们一起感受旅游文化的魅力。
二、“走”的故事
1.全班同学在自由组合和分工搭配的原则上分成东、西、南、北、中五个小组。
2.小组任务:结合同学们自己的旅游相册等资料,用编写导游词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旅游故事。
比如有学生写到江心屿、雁荡山、杭州西湖、黄山等等。
在这个环节之后,我发现学生在讲述自己旅游故事的过程中,能基本把握住记叙的要素,也有对景物的适当描写和对事件的记叙,但这些仅仅是构成一篇游记散文较浅层面的内容,而本次活动要求学生不仅能记叙事件和描写景物,还要能从中初步体验出这段行程蕴含的文化意味。因此,就有了我们的第二环节——“走”的发现。
三、“走”的发现
镜头:在充分肯定了同学们辛勤的努力和精彩的表现之后,我继续追问学生:“同学们想一想,现在有两位导游,他们都热情周到、口齿伶俐,但一位在带领你游览景物时仅仅向你介绍风景,另一位在介绍风景之余还会告诉你许多关于这些风景背后的故事,假如你是旅游者,你会更喜欢谁?为什么?”
学生纷纷表示喜欢后者:“因为风景是我们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得到的,而这些风景背后的故事则是需要导游介绍的,跟着这样的导游去旅行才会觉得更有趣味性。”
教师:“那么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同学刚刚写作的导游词,更接近于是哪一位导游呢?如果要作一个优秀的导游,思考一下我们还可以给我们的导游词增添哪些内容。”
在经过简短的讨论思索后,学生:“添加一些和这个风景有关的神话传说,增加神秘感。”
学生:“介绍一下景物名称的由来。”
学生:“如果是名人故居就要介绍一下这个名人的生平等内容。”
学生:“还可以介绍和这些风景点有关的诗歌文学作品,对联等内容。”
教师:“看来一处风景之所以能历经这么长的岁月、吸引这么多人的原因,除了它本身拥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就之外,还因为它自身所承载的一段历史和故事,比如岳阳楼因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名垂千古,比如杜甫草堂因诗圣悲天悯怀的情感而万古长存。看一片风景绝不仅仅是看它外在的风光和拍几张照片,更多时候是在读一个人、读一段历史。那么我们在天南地北行程中所遇到的这些景物,它们身上又有多少故事是我们还未曾在‘走’的过程中发现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疑问通过搜集资料等方式来继续改写你的导游词。”
从这个环节中,学生在如何写作导游词写作方法的指导下,能认识到将饱含文化气息的内容融入写景、叙事的文字中,为自己的文章添加厚度。但这种融入的技巧还是比较刻板的,如何让他们的写作更富有行云流水般的自然之趣呢?于是我们开展了第三个环节的活动。
四、“走”的文学
1.推荐观赏影视作品:凤凰卫视的追求——“永远的三峡”、“两极之旅”、“欧洲之旅”、“千禧之旅”、“纵横中国”、“穿越风沙线”、“走近非洲”的记录报道。
2.推荐阅读:余秋雨与《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唐师曾与《我钻进了金字塔》;周国平与《南极无新闻》。
3.“走”,其实是一种文化追求、一种理想实现的过程。我们在“走”中寻找人类精神的家园。这些优秀的现在人行走、追求、思索的旅程,一定会给我们的写作以更多的启示。
4.教师:同学们写作有时候就是这样一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再次发现问题的不断提升的过程。当我们在文字的世界里遇到高山峡谷时,需要有人正确的引领,需要探索未知的勇气,如此方能有领略生命壮绝奇绝风景的机会。我想,我们的经历如此,学生学习亦是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