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脚踏一方土

脚踏一方土

时间:2023-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主要通过查找资料来了解我们国家整体的土地资源状况。如果觉得整体的土地情况不好把握,也可以调查一个人为侵占土地或者浪费土地的具体案例。

活动目标

1.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从各个层面对我们脚踏的这一方土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既了解现实层面上的土地、了解它的历史和现状,又了解文化意义上的土地,看看土地在文学作品和人的文化心理中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2.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土地资源状况,增强忧患意识,并借鉴我国历代管理土地的经验,调查本地土地使用情况,发现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做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沟通,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神话传说、成语俗语、历史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土地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1.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文艺作品,了解土地的象征意义。

2.对“乡愁”、“安土重迁”等文化现象有一个理性的思考。

教学方法

整理以前学过的与土地有关的成语、俗语和文章。了解其他学科,如历史、地理等关于土地知识的介绍,如历史课关于土地改革,地理课对于土地使用状况、各地不同土质等,沟通学科之间的联系。

阅读一些有关土地的文化分析方面的著作,了解中国人“安土重迁”、“依恋故土”的文化传统。

课前准备

1.根据学生兴趣,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分头去搜集资料、分析资料。

2.搜集一些有关土地的参考资料的书目。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基本过程

一、活动导入

本单元的三个活动都是围绕“土地”这一课题展开的。我们所要认识的土地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个是物质层面上的土地。这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的,是人类活动的舞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第二个层面是文化层面上的土地。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学艺术作品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土地对人类的意义”这个主题,因此,土地就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象征意义。古希腊神话中土地被称为大地母亲,她是力量的源泉。在各国统治者眼中,土地是权力的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越多,意味着权力也越大;而对于人民,土地就意味着自由和幸福,因此,面对外来的侵略,他们寸土必争……

活动一主要是侧重于第一个层面,让学生了解土地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土地保护对于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意义。

活动二、三则侧重于文化意义上的土地。

二、展开活动

活动一:分为三个子活动,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看看我们人类是怎样对待土地的。

第一个侧重了解土地制度改革的历史。这些知识学生在历史课中可能已经学过,因此,可以筹划一个跨学科的活动,一方面梳理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分析归纳材料的能力。因为每一次改革背景都很复杂,措施也很多,活动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做简单介绍,这需要认真琢磨。建议邀请历史老师参加,从历史方面作指导。

第二、三个子活动都侧重土地使用现状的探究。一个主要通过查找资料来了解我们国家整体的土地资源状况。学生可以通过地理方面的著作或者年鉴,搜集中国的土地资源总量、人均土地数、土地减少率等数据,最好把其他国家的一些数据也找来,对比一下,找出我们土地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增强忧患意识。搜集的数据不要只是展示一下就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问题。展示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用柱形图、曲线图等形式,不仅直观而且更能说明问题。除了数据,还应该问个为什么,比如数据显示我们的耕地面积每年呈下降趋势,原因是什么,政府做了哪些工作,等等。

第三个子活动更侧重实践。中小学生应经常在老师的引导下考察市政建设和社区建设,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但是有些地区、学校的教育就缺少这样的内容,导致许多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缺乏起码的公德意识,更不要说公民责任感。这个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由于第二项子活动了解的着重点是一些数据,较抽象,也较枯燥,此项活动的设置能弥补这一不足。对于家乡土地使用情况,可以到网站上查找一些资料,但“纸上得来终觉浅”,教师最好能组织学生与当地政府联系,直接通过采访了解有关情况。如果觉得整体的土地情况不好把握,也可以调查一个人为侵占土地或者浪费土地的具体案例。关于提出合理化建议一项,建议学生先搜集土地管理的成功经验,比如某地植树造林,保护了千亩良田的事例,借鉴之后,再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建议。

三、拓展延伸

活动二:“讲讲土地的故事”,侧重文化层面的土地。三个活动侧重不同的“土地故事”。

第一种,像社稷坛的五色土表现了中华民族对于土地的崇拜,还有古希腊神话中关于地母盖亚的传说、《山海经》关于“息壤”的传说、女娲拎土造人的传说等。民俗中远行人带一包家乡土的习俗也属于此类。第二种是凝固在语言文字里的故事,要让学生挖掘与土地有关的成语、俗语的文化含义。第三种是“保卫土地”、“珍惜土地”的故事,表现为反侵略中的寸土不让的民族气节,以及农民对于土地赤诚的爱等。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添加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

活动三:“谈谈土地的含义”侧重对文化层面土地的理性思考。

中国自古有“安土重迁”的传统,有的人甚至宁愿忍受贫穷也不愿离开故土,这样的文化意识造成了中国人的执著和坚忍,同时也或多或少地带来了保守与闭塞的印迹。这样的现象该如何评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第一个子活动就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意见,不求学生作出理论的说明,只要能有自己的观点,并能搜集一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前一个活动是让学生思考普通人心目中土地的含义,后一个活动则侧重文艺家心目中的土地。这个活动要求学生搜集一些以“土地”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并分析其中的“土地”象征了什么。建议分成小组,分别去搜集文学描写、音乐舞蹈和绘画摄影三类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有关土地的作品,然后讨论,最后进行总结,看看土地在这些文艺作品中主要有哪些象征意义,以及这些象征意义产生的缘由。

四、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应该由学生参与,着重考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重过程,重方法,对探究的内容不必一定得出实质性的成果。具体标准有:

1.搜集的资料和数据是否准确,搜集资料的方法是否科学、是否新颖。

2.讲述故事、总结交流时所表现出来的口语交际能力(语言表达是否通顺、神态是否自然等)、参与意识(是否主动)和情感态度(是否认真)。

3.讨论问题、提出建议时是否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是否能自圆其说,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

4.能否跟组内成员很好地合作,完成共同的目标。

五、课堂总结

学生自评学习情况,教师也给予评价。

六、布置作业

日常生活中多注意此类问题,并能运用到生活中,尽到自己的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