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孔子身上学到什么人生态度

从孔子身上学到什么人生态度

时间:2023-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学生及再传弟子编纂的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全书明确地体现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教育以及文学主张,文字简洁质朴,开我国议论文和语录体散文的先河。〔课文感悟〕《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文字简洁生动,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文学以及立身行事的准则等。请你从《论语》中再抄录一些孔子对颜回的评论,和同学们相互交流。

◎作者及作品资料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学生及再传弟子编纂的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全书分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每篇都以第一句前几个字作为篇名。全书明确地体现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教育以及文学主张,文字简洁质朴,开我国议论文和语录体散文的先河。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初期,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先祖是宋国贵族,孔子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委吏”(管仓库)和“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后罢官,曾周游列国,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我国较早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相传学生有3000人,其中最著名的有72人。

孔子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自汉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阅读鉴赏

〔课文感悟〕《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文字简洁生动,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文学以及立身行事的准则等。本篇所选的十二章内容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类讲的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一类讲的是修养,一类讲的是立志和志向。这些是古人从学习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和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仍具有教育意义。

〔写作特点〕本文采用的是语录体,仅指明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对话是孔子对学生(或其他人)所提的问题作答。一则就是一章,一章记一件事或几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课文译注

〔评析〕这一章主要叙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时习”是学习方法,“有朋自远方来”是学习的乐趣和态度,“不愠”句是个人修养的崇高境界。

〔评析〕孔子强调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有创造性的发现和独特的见解。

〔评析〕这一章主要讲治学的人要加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传”指受之于师,“习”指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

〔评析〕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成长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评析〕这一章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评析〕这一章,孔子对颜回作了高度评价。颜回“不改其乐”,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追求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能自得其乐。

〔评析〕本章中孔子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这里应为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评析〕这一章里,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而言,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评析〕这一章讲的是学习态度。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评析〕这一章讲的是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

〔评析〕这一章讲的是人的志向问题。“理想”这个词,在孔子时代被称为“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

〔评析〕这一章讲的是在学习上要做到勤学好问,多考虑事情。

◎探究·练习

[题]一、这里所选的《论语》十二章,不少是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你认为哪几句话对你最有启发?

[答]略。

[题]二、颜回好学不倦,精神充实,不看重物质享受,所以孔子多次称赞他。请你从《论语》中(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再抄录一些孔子对颜回的评论,和同学们相互交流。

[答]略。

[题]三、想一想再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不亦说乎”与“不亦乐乎”在意义上有什么区别?

[答]“不亦说乎”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不是很高兴吗?”其中的“说”字不是“说话”的“说”,而是“喜悦”的“悦”的本字,应当读yuè而不读sh uō。“不亦乐乎”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不是很快乐吗?”其中“乐”是快乐的意思,应当读lè而不读yuè。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两句话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答]这两句话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

[题]四、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其意义。

1.一箪食   (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2.不亦说乎   (yuè,同“悦”,愉快,高兴)

3.必有我师焉   (yān,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4.曲肱而枕之   (gōng,泛指胳膊)

5.博学而笃志   (dǔ,忠实,坚守)

6.人不知而不愠   (yùn,恼恨,生气)

7.吾日三省吾身   (xǐng,检查,反省)

8.学而不思则罔   (wǎng,同“惘”,迷惑)

9.思而不学则殆   (dài,同“怠”,疲倦)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yòu,同“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古汉语常识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高兴)

2.学而不思则罔   (“罔”同“惘”,迷惑)

3.思而不学则殆   (“殆”同“怠”,疲倦)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二、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2.温故而知新   (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的知识。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知识)

三、文言句式

省略句

①人不知〈之〉而不愠   (省略宾语“之”,指代自己)

②可以〈之〉为师矣   (省略宾语“之”,指“温故而知新”)

◎对接中考

《论语》四则

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②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章中的意思。

(1)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

(3)可谓好学也已矣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6年安徽省<课改区>中考试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