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两小儿辩日中孔子会回答什么

两小儿辩日中孔子会回答什么

时间:2023-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这则寓言,通过两个小孩儿争辩太阳离人远近、孔子不能解答的故事,说明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只有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努力学习,才能不断地用科学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去认识奇妙的大自然。〔课文感悟〕本文通过两个小孩争论太阳在日初与日中时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表现了以两小儿为代表的古人渴求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的探索精神,也表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精神。

《列子》

◎作者及作品资料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八卷(汉代以后散佚),据传是列御寇所作,不可靠,可能是后人假托的。本文采用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对话,把小孩子那种天真无邪的形象和为明辨伪真、求得知识而激烈地争辩的神态写得栩栩如生。文中善用比喻,如“车盖”喻日初之大,“盘盂”喻日中之小,“沧沧凉凉”喻日出之远,“探汤”喻日中之热,等等。取材形象贴切,语言朴实。

这则寓言,通过两个小孩儿争辩太阳离人远近、孔子不能解答的故事,说明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只有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努力学习,才能不断地用科学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去认识奇妙的大自然。

全文7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写孔子东游时遇见两个小孩争辩和他们所争辩的内容及原因;第二部分(6~7段)写博学多识的孔子无法解决两小儿所争辩的问题。

◎阅读鉴赏

〔课文感悟〕本文通过两个小孩争论太阳在日初与日中时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表现了以两小儿为代表的古人渴求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的探索精神,也表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精神。

〔写作特点〕本文通过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情,栩栩如生地刻画了3个人物形象,故事简单,妙趣横生。

◎课文译注

〔评析〕开头交代故事的起因。

〔评析〕两个小孩讲述各自的观点和理由。

〔评析〕孔子无法判定谁对谁错,遭到小孩的嘲笑。

◎古汉语常识

一、古今异义

1.日中如探汤   (汤:古义热水;今常用于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去:古义距离;今指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3.孰为汝多知乎   (汝:古义代词“你”;今用于姓。)

二、一词多义

1.为

①孰为汝多知乎   (说,动词)

②此不为远者   (是,动词)

2.其

①及其日中   (它,代词)

②问其故   (他们,指示代词)

三、词类活用

孔子东游   (到东方,方位名词作动词)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否定反问判断句)

2.省略句

日中如探汤   (应为“日中如手之探于汤”,省略介词和宾语)

3.倒装句

孰为汝多知乎   (应“孰为汝知多乎”,谓语“多”前置到“知”前)

文学常识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撰。但据考证,《列子》一书在汉朝以后就散佚了,现在流传的《列子》,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晋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子属于道家,而道家与儒家是两个对立的学派,常常互相讥讽。这个故事最初的用意,大概也是这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