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建卫生城市序幕的拉开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数量由80年代末的400余座,增加到90年代中期的640余座。新城市有如雨后春笋般增长的同时,老城市的规模也在迅速扩大。为改善城市卫生面貌,增强人民健康,1989年,全国爱卫会下发了全爱卫字[89]第54号文件《关于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的通知》。从此,在全国拉开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序幕。
2.卫生城市、卫生镇国家标准的公布在1990年颁发的《国家卫生城市检查考核标准实施细则》中,初始健康教育分值为3分,占总分的3%。1994年,全国爱卫会对全国卫生城市检查评比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标准,健康教育分值提高到20分,占总分的10%。
2005年8月4日,全国爱卫会印发了经过修订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鉴定和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随着工作的开展,在《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标准》中,先后增加了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两个方面以及对居民和中小学生的现场考核。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是两项具体可测的量化指标。根据这两个考核范畴,国家编制题库,从中随机选题组成问卷,供现场考试、考核使用,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健康教育工作情况及实际效果,从而使创建卫生城市活动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不断发展和完善。
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节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行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及其考核命名办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和工作的需要。根据全国爱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在广泛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爱卫办和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组织有关专家对现行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及其考核命名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将重新修订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鉴定和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健康教育
①全市各级健康教育机构健全,人员、经费落实,能够承担起业务技术指导中心的职责。
②城、郊区中、小学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80%;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3%。中专、中等职业学校及高等院校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
③各级医院能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患者及其亲属开展健康教育,住院患者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
④社区能紧密围绕群众健康需求和卫生防病工作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70%。
⑤各行业能结合本单位特点开展有关职业卫生、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等方面健康教育活动,职工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
⑥市、区各新闻媒体设有健康教育栏目,能紧密结合卫生防病工作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卫生热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防病宣传和健康教育,对创建卫生城市活动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⑦机场、车站、码头、广场等大型公共场所设立的电子屏幕和公益广告有卫生防病宣传和健康教育内容。
⑧坚持开展控烟工作。公共场所有禁止吸烟标志,城市建成区无烟草广告。
1997年8月28日,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大力推进农村卫生工作,提高农村卫生水平,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全国爱卫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创建国家卫生镇活动。
2007年6月20日,为贯彻实施《全国爱卫会关于加强农村爱国卫生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使国家卫生镇(县城)创建活动更具针对性、广泛性、实效性,全国爱卫办根据近年创建国家卫生镇(县城)的经验和做法,在广泛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爱卫会和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对现行的《国家卫生镇标准》进行了修订。
附:国家卫生镇考核标准(试行)节录
健康教育
①县城健康教育网络健全。县CDC、镇防保站和镇卫生院能够承担健康教育业务指导中心职责。
②按照《亿万农民健康教育促进行动规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③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中小学生的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90%,个人卫生习惯良好。
④医院、卫生院、村卫生室(所)等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住院患者及其陪护家属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
⑤举办卫生知识讲座,定时播出健康教育节目,在主要街道、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设置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或宣传板,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80%,形成了良好的健康行为。
⑥县城食品、饮食服务等重点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率和复训率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职工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
⑦开展控烟工作,公共场所设有禁烟标志,无烟草广告。
3.创建活动促进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从1990年起,国家分别于1990年、1992年、1995年、1999年对全国的城市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检查评比活动,并在1999年增加了对卫生镇的检查和考核。全国通过检查评比与督导,不但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卫生城、镇,而且促进了城市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1)创建活动促使健康教育机构得以发展:卫生城市创建活动推动了我国城市健康教育机构的发展,使队伍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不少省份已达到县以上的城市均有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近几年不少大城市新建了健康教育所(馆)办公大楼,抽调得力干部充实到健康教育队伍中来,多数城市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拥有必要的设备和资金,做到了工作落实,有计划、有评价、有总结。
(2)创建活动促进健康教育工作得以普及:城市卫生关系到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健康,关系到投资环境,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健康教育是城市卫生检查评比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城市卫生问题,搞好城市卫生,创造卫生城市环境的治本措施。因此,健康教育工作受到每个城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使其在我国城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得到了极大地普及。在“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上至市长、下至街道居民,都把健康教育记在心里、挂在嘴边,使健康教育成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公益事业。
(3)创建活动促使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普遍展开:按《教育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标准》要求,几乎所有城市的中小学校均开设了健康教育课,做到有课时、有教材、有教师、有教案、有考评。
(4)创建活动促进社区健康教育工作逐步深入:通过卫生城市创建活动,绝大多数城市形成了市、区、街道健康教育网络,与创建文明小区相结合,使街道、居委会对居民的健康教育工作得到落实,黑板报、宣传橱窗、健康教育学校、卫生科普进家庭等,形式多样,受到群众的欢迎。
(5)创建活动与健康促进: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以来,全社会参与健康教育出现可喜局面。报纸、电台、电视台均设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栏目;饮食服务等行业人员绝大多数都经过健康教育岗前培训;工矿企业的新工人、接触尘毒作业的职工,均进行劳动保护健康教育;医院健康教育更为普及,受到重视。随着许多城市颁布公共场所禁烟的规定,涌现出一大批戒烟者、无烟家庭、无烟单位乃至无烟社区。
1992年,福建省三明市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多年来该市高度重视健康教育,从五个方面抓好这方面工作。一是抓好领导的表率作用。1990年-1992年,先后举办了31期干部健康教育学习班,受教育的干部多达2 300余人。二是抓好青少年的基础教育。1984年以来,市区33所中小学健康教育做到“五有”(即有课时、有教材、有教师、有教案、有考评)。三是抓好控烟的宣传教育。四是抓好企业健康教育试点单位的示范作用。五是抓好广大市民的普及教育。市区创办了市民健康教育学校,开展对不同层次人群的健康教育,全市27所市民学校都开设了卫生课,使80%以上的市民具有一定的卫生常识,并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全球的迅速城市化及城市卫生状况,从保障社会的健康发展出发,制定了健康城市发展规划,提出健康城市的十条标准,较我国创建卫生城市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要求。
1997年,我国的大连、海口、保定三城市和北京市东城区、上海市嘉定区、重庆市渝中区6市(区)被列为首批健康城市试点,从此,我国又开始了创建健康城市的征程。
1998年,苏州市摘取了国家卫生城市的桂冠。2001年,中共苏州市委做出决策:以建设健康城市为新目标。2002年,市政府召开动员大会,明确了指导思想和目标。会后,《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健康城市建设的决定》和行动计划、部门职责分工等文件先后下发。2003年,苏州市成为中国第一个由全国爱卫办向WHO申报健康城市项目试点的城市,出任我国首座WHO健康城市联盟理事会成员。2004年,苏州全面实施健康城市建设,逐步形成了“突出健康、以人为本,明确重点、科学规划,持续改进、协调发展,城乡联动、整体推进、和谐共建”的发展思路,建立了“政府组织、部门共建、行业促进、市民参与”的有序工作机制,从而取得了成功。2006年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世界健康城市联盟大会。2008年,苏州建设健康城市工作再次得到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办公室、健康城市联盟的充分肯定。在刚刚闭幕的第三届世界健康城市联盟大会上,苏州市因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工作成效显著,被授予杰出健康城市奖,这是世界卫生组织表彰健康城市的最高荣誉。总结历年来工作,与健康教育相关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围绕城市居民、青少年、农民、职工和新苏州人五类重点人群实施健康教育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和进农村的“五进”工程,市民基础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1.1%,基本健康行为形成率达72%。
——推进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健康机关、健康医院、健康市场、健康园林、健康宾馆、健康饭店、健康商场、健康娱乐场所、健康文化场所和健康焙烤企业等14类场所的健康建设。内容涉及老年保健、青少年心理健康、外来人口教育管理、贫困居民健康权益、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控制吸烟与健康等。
——把全民健康教育列入政府实事工程。投入200多万元建成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健康教育园,并在此基础上搭建各区健康教育园;各社区成立市民健康教育学校,开展重点人群/场所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使84万市民和学生接受了一次健康教育的洗礼。
2003年9月,深圳市启动了全市范围内的“健康家园——医学科普进万家”行动,市人民医院等17家医疗卫生单位成为“健康家园”科普定点单位。健康家园——医学科普进万家活动历时10年。
2003年12月,吉林省四平市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至此,吉林省实现了国家卫生城市“零的突破”。截至年底,全国有62个国家卫生城市、8个国家卫生区。
2006年,全国爱卫会命名河南省郑州市等13个城市和北京市顺义区、上海市青浦区2个区为国家卫生城市(区)。截至2006年底,全国爱卫会累计命名了82个国家卫生城市和18个国家卫生区。
2006年9-11月,全国爱卫办组织专家采取明察暗访相结合的方法,抽查了14个省份的19个城市、2个区以及24个省份的61个镇(县城)进行了调研督导,结果重新确认辽宁省大连市等43个市为国家卫生城市、上海市静安区等3个区为国家卫生区,北京市顺义区马坡镇等125个镇(县城)为国家卫生镇(县城);暂缓确认福建省三明市、河南省新郑市、广东省汕头市等3个市为国家卫生城市及辽宁省大连市水师营镇、瓦房店市炮台镇、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河南省开封县城、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等5个镇(县城)为国家卫生镇(县城)。
2006年12月,全国爱卫办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全国爱国卫生工作理论研讨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爱卫办主任、部分城市政府主管领导等参加了会议。
截至2008年6月,全国共有86个城市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的称号。
创建活动促进了健康教育机构的发展、促进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促进了健康促进学校的拓展、促进了健康教育工作走向社会、促进了社区生活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危险因素的清除、促进了城市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为城市健康促进工作的拓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