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素描静物的基础知识

素描静物的基础知识

时间:2023-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炭铅的6B、7B、8B和5B以下的都不能混合着用,因为前者是粉末性的,而后者是油性的。那么6B、7B、8B就可以和炭笔兼容,而5B以下的就只能与铅笔合用。方法有很多,但作为高考生主要应学习以下四种方法:结构是每种画法中都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点。

第1章 素描静物的基础知识

常见的工具材料及用法

铅笔:铅笔上一般标有“HB”或“2B”等字样。H是指笔的硬度,它前面的数值越大,那么这支笔就越硬;B是指笔的软度,它前面的数值越大,那么这支笔就越软。铅笔容易将画面变腻、变焦,容易出现反光,这是铅笔带有油性的特征所致。

炭笔:炭笔分为软、中、硬三种。相对其他绘画工具来说,炭笔是比较粗糙的一种材料,由于炭笔粉末性的特征,它在纸面上的粘附能力不是很好,比较容易脱落。但它的优点是用它容易出效果,大胆下笔不会出现反光现象,而且只要控制好将很容易拉开画面的黑、白、灰关系。

炭铅:炭铅也有软硬度的不同,那么它跟铅笔和炭笔之间有什么区别呢?炭铅的6B、7B、8B和5B以下的都不能混合着用,因为前者是粉末性的,而后者是油性的。那么6B、7B、8B就可以和炭笔兼容,而5B以下的就只能与铅笔合用。炭铅在这两种材料之间起什么样的作用呢?它不会像铅笔一样容易出现反光,也不会像炭笔一样一不小心就会画得粗糙、焦、黑等。它属于中性材料。

炭条:炭条的粉末更多,有较强的不稳定性,这使其能在短时间之内使画面更富有变化,它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工具材料。但对初学者来讲它只能用于平铺色块、建立底色。利用炭条做出的底色,画面会显得非常透明舒服。

纸巾:主要用于擦匀底色,统一画面。但在摩擦的过程中面对不同的材料,使用力量的大小也是不尽相同的。比如,铅笔、炭铅、炭笔涂的底色都不能用力擦,用力擦容易发焦、变腻,而且擦过的颜色会比之前的深一些。炭条涂的底色就可用力擦,颜色是透气的,擦过的颜色会比之前的浅一些。

纸笔:不建议用,因为它擦出来的底色不均匀,只能在塑造一些小的形体时使用。

硬、软橡皮:橡皮是作画与修改用的。软橡皮能均匀减弱颜色,使其过渡微妙;硬橡皮最好切成有棱角的形状,以利于表现高光与白边。

素描的主要任务

1.重点提高学生的形体表现能力,即对物体形状和体积的表现能力。

2.完成素描范围内应解决的全部基础训练课题,包括几何形体、静物素描、石膏像、头像、半身像、速写六个内容。3.在形体准确的前提下,把形体塑造起来,把形体画得立体。

素描用笔方法讲解

1.以“宁方勿圆,宁拙勿巧,宁赃勿净”来指导自己用笔。

2.用笔的方向以随形体为主。

3.用笔训练应以直线训练和调子训练为主。

4.在用笔的要求上,一般以上述要求来考虑用笔的情况。在随形体的同时,也要考虑如何把以前的用笔破一破,使画面上的用笔方向灵活一些。

素描调子训练细解

光源分析是画调子的一个基本前提,光源分为以下几种;

1.顺光:顺光是指作者同光源的位置相同,所画的对象基本是亮部,看不见投影。

2.侧光:侧光是指作者的位置与光源的位置成90度角,被画的对象一半是亮部,一半是暗部。这个角度便于表现物体的结构关系。

3.逆光:作者的位置与光源的位置成180度角,作者的视线面对光源的方向,被画的对象基本上是以暗部为主。

4.顶光:光源从被画对象的顶部来,其投影在被画对象的根部,只有顶部是受光,其余是中间调子或者是暗部。

5.多光:是指有两种以上的光源照射在被画的对象上。这种情况一般选择对于表现形体结构有利的一个光源来表现对象。

素描五大调子

1.素描的五大调子一般是先画明暗交界线,在绘画上,一般都是从暗部开始画,而从暗部开始的话,一般必须从明暗交界线开始,这是一个规律。在画交界线的时候,必须考虑好交界线的位置,如果位置定错了,其他的调子也都白画,这点必须注意。

2.过渡调:过渡调有两个,一个是暗部的过渡调,一个是亮部的过渡调,两者的区别是亮部的亮,暗部的重,要区别好。但在画的时候,一般是从暗部开始,或从交界线往两边画,同时进行。过渡调的绘画是素描中最主要的部分。

3.亮调的素描有两部分,一个是从高光到过渡调的部分,尽管在亮部但也有调,只是很轻,但必须要画,不能不画,直到高光部分为止。

4.反光:关于反光的画法,主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在画反光的时候,不管反光有多亮也不能比亮部的亮度还亮;二是无论有没有反光,考虑暗部的反光的时候,必须把反光画出来,只是在画反光的时候,有的亮,有的不亮,为此在考虑反光的时候,无论有没有反光,都要画出来。

5.关于投影的画法:在画投影的时候,要考虑投影的透视关系的合理性,如果在透视上出现问题,会影响整个画面的效果。

观察方法的重要性

正确的观察方法与错误的观察方法会直接关系到画面的最终效果。有经验有能力的画家在作画的过程当中会根据画面的最终要求、表现形式的不同、心情状态,采用不一样的观察方法。而作为学生,在面对静物时无非就几种观察方法:

1.局部观察方法。不思考最后的画面效果,从局部入手,采用从一点扩散到整体的方法。

2.结构塑造方法。为了塑造得立体、结实,转折正确清晰,不顾整体颜色,塑造不分主次,导致画面平均、僵硬。

3.整体色块对比的观察方法。不看形体塑造、结构,先关注颜色与空间,大的黑、白、灰把握好了,层次空间出来了,再考虑物体的结构形态、质感肌理。

4.环境气氛营造的观察方法。先感受静物在一个什么样的光线里面,希望表现出什么样的环境气氛,这种环境气氛能否抒发作者的情感,要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来完成作品。

四种观察方法,前两种是不可取的,因为不是整体全面观察画面的最终效果而再作画的。第三种是可取的,一开始就考虑到了整体的画面关系。第四种是很难做到的,要有经验,作画时要用心去体会,要冷静思考用什么材料能达到自己心中梦想的结果。

画面几种不同的作画效果

每个学习绘画的人都会认识到我们的架上艺术从最初发展到现在,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画家与作品。其中有我们叹为观止、爱不释手的,同样也有一些我们无法欣赏和理解的作品。正是由于艺术是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才给予我们丰富的视觉享受,激起我们对于创作的欲望。关于静物素描,虽然有时作画是同一种颜色、同一种材料,但不难发现很多画家的作品是不尽相同的。由于作者的受教育背景、观念、观察方法、表现技法不同等,使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事物有着不同的画面表现形式。方法有很多,但作为高考生主要应学习以下四种方法:

1.结构式画法

结构是每种画法中都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点。举个例子:一张空白纸画出一个苹果的外形是一种平面图案,在图形中加上几根线来解释交界线、投影和各种转折面,就形成了一个立体的三维图形。所以用线条的表现形式来解释各种物体的结构特征也是一种追求立体绘画的方法,同样只要注意一下线条的粗细、颜色的区别、虚实与空间在一组静物里面同样能体现出来。不过此种方法只作为对形体的探索研究和理解的过程。

2.以光影为主的画法

从标题中就可看出,此画法就是为了体现光和影。光作用在物体上有柔和的效果,也有强烈、温暖的感觉,这些都是自古以来大师们在写实绘画中不断探索和追求的。有了光,便有了环境,有了环境就有了气氛。能够表现出物体在某种光影下所呈现出来的效果,那将是非常感人的画面,会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由于要注意光与影的明确性,所以画面中物体的交界线与投影、轮廓都必须是明确的,所有物体的亮面几乎雷同,亮面与暗面的色阶也是拉得非常开的。对物体之间的固有色也就要相对拉近,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强烈的光感。此方法一般适用于灯光直射下与强烈的阳光下的静物。

3.大虚大实的画法

虚、实是所有画面中都必须出现的一种处理方法。因为要把前后、左右、上下的空间拉开就必须将物体之间的明确性拉开。它的重要性体现为一幅画面中主要物体与次要物体之间的关系、环境气氛的体现、空间的强烈对比,画面前面物体或主要表现物体进行重点刻画,而次要、远处的物体则虚化,融入整个环境背景中。那这幅画的画面是否有看点就看前面物体或主体物深入刻画的精彩与否了。

4.固有色强烈对比的画法

画面中固有色的拉开也就是色块的明确区分,在作画的一开始观察方法和思路就跟其他的画法不尽相同。需要更多地关注的是颜色的关系、色块之间的准确性。结构、光感、质感等虽然都必须具备,但为了色块间的区别,会相对减弱些。因此就不能为了某个单一物体的结实、光影效果随意地加强结构、加强暗面或投影。不进行整体的考虑,只会将画面画平均,颜色雷同,缺乏变化。能将固有色画法练好就可表现出一幅全因素素描(所以画面关系可考虑进去)。

根据高考评分标准的要求进行学习

1.构图

构图是画面的一种构成方式,一幅成功的作品取决于构图合理性。许多初学者刚开始学习绘画时都非常苦恼:一组静物在一张全新的画纸上应该画多大?应该选择怎样的角度?画面应该如何取舍?这些都是影响画面效果最终是否完美的因素。画面构成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但在高考应试课程中还是有规律和普遍存在方式的。

构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平衡与新颖。这两点要做好不容易,要做得与众不同就更难了。许多艺术家在第一步就打败了一般的人。

1.平衡:如何做到平衡呢?举个例子:

根据构图的描述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认识到,错误的构图都是因为物体摆放得不协调,因此需要绘画者敏锐的视觉感受去判断和取舍。

2.新颖:这需要绘画者富有创造力和敏锐的洞察能力,能发掘别人无法察觉的美,再通过画面组织形成一幅与众不同的画面。但对于高考来讲,只要在画面构图上与别人不雷同、画面显得有意思就足够了。

2.造型与比例

造型,就是制造形体结构。造型是素描刻画物体,表现体积、结构的根本。因此,这是考试评分里面占分数比例较大的一项要求,而且能够扎实掌握这一知识点将为之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基础。它不仅能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也能让我们的观察能力更加敏锐。举个例子:许多同学在画静物素描的时候,时常将物体的造型比例进行夸张、拉大,目的是使画面显得更加富有美感。相反,有些同学是因为自己的基础不够扎实而画不出正确的形体比例,无形中形成了夸张的效果。很显然前者是有智慧的,后者则是手头功夫不熟练、缺乏对比、不假思索造成的。从单纯的起稿、线结构就可判断前者比后者成功,只因他能冷静思考、对比和不断地修改,不准确则誓不罢休。学习只有“三思而后行”方能修成正果。这一明显的画面效果在头像课程里体现得最明显,同一个模特,哪个学生画得“像”,到最后画面效果就最好。若形不准,画得不像,最终画面塑造不好的也就将以失败告终。因此我建议初学者等造型比例准后确再进行画面夸张。

学生若能准确找出物体的内形与外形给画面带来的形体的细节变化,而这种变化将是一种自然的形体表现。假若只用几根长的直线来概括形体,画面也会变得不真实。

3.细节深入与局部刻画

关注细节、刻画局部是基础薄弱的初学者经常会犯的小毛病,他们时常因为这些局部的细节丢掉整体。只有在保证整体统一的前提下才能对细节进行深入的刻画,而深入刻画必须仔细观察物体对象的细节特征,将其关系画得微妙、有质感,将肌理表达清楚。在生活中奇形怪状的物体都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肌理,有光滑的,有粗糙的,有毛茸茸的,有软的,硬的等等。我们用有限的绘画材料来表现不同特征,不是排一下调子、画一些体块的转折面就能实现的。它需要一些技法,譬如磨、擦、挑、刮、粘。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为了达到自己最终的目的,是要不择手段的。细节深入还跟颜色有很大的关系,只有将颜色归纳好,微妙地区分体块转折,在刻画时就像是在真实的物体上作画一样,那才是真正进入状态了。

4.表现手段与技法

这一项在之前知识点的讲解中已经提过。前面讲过画面效果有好几种,这跟表现手段有一定的联系,想要达到怎样的画面效果,就得用怎样的表现手段与技法。

表现手段有很多,大致分为豪放、粗犷型、细腻型和严谨型。两种表现没有好坏之分,应根据个人爱好进行选择。表现手法虽不同,但有一点永远是一样的,就是画面关系,讲求的都是和谐、正确。素描调子有四种技法法则:

1.立破法:基本原则是“先立后破,边立边破,立破相伴,立破结合”,在立破的反复中,求得一个最佳值。

2.加减法:以围绕形体结构为主,“边加边减,加减适度,加减结合”。

3.松紧法:在这个技法上,一般是“边画边松,松紧适度,近实远虚”。

4.虚实法:以“近实远虚”为主,视心部位实,非视心部位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