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孩子被嘲笑了,父母该怎么办

孩子被嘲笑了,父母该怎么办

时间:2023-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表明,嘲笑行为的高发时期是小学阶段。第三种,像歪辫爸爸想的一样,满腔愤怒,很想立刻出面替孩子打抱不平,教训那些讨厌鬼,最好能恐吓狠揍一番,让他们再也不敢找麻烦。凯西·柯恩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教会孩子,他们很快就不再被嘲笑,一起来看看这些方法。被嘲笑的时候,告状通常是不可取的办法。告状的孩子往往会成为嘲笑的目标。

——文 壹姐儿

这是一个发生在北京一所普通小学的真实故事。出于隐私保护起见,我把故事中的主人公换成了歪辫一家。

歪辫是一个乖巧可爱,有点胆小内向的孩子,从不给爸爸妈妈惹事。

三年级放寒假前的某一天,准备好早饭的妈妈叫歪辫起床,歪辫抱着肚子说:“妈妈,我肚子疼,可不可以不上学?”

妈妈一听孩子不舒服,立刻带孩子去医院。查来查去,折腾了一上午,医生什么问题也没查出来。

蹊跷的是,从那开始,歪辫经常说自己肚子疼,不想去学校。

妈妈心焦得不行,跟同事吐槽,同事猜测:“歪辫是不是在学校里被欺负了?”

被点醒的妈妈特意选了温馨的睡前时光来跟歪辫聊这件事。

起初,不管怎么问,歪辫一直闭口不说。被问急了,歪辫猛得把被子一拉,整个人都缩到了被子里。

歪辫妈妈想,果真被同事猜中了。

她把手伸到被子里,握住女儿暖暖的小手,发现歪辫没有反抗的意思,便聊起自己小时候的事情,说自己小时候由于头发黄且稀疏,被同学叫了好几年的“小黄毛”,当时自己特别难过,非常不想去学校。

妈妈的故事还没讲完,被子里传来隐隐的抽泣声,妈妈掀开被子,歪辫扑进妈妈怀里,放声大哭。哭够了,终于说出了事情的原委。

“班上有几个同学总找我麻烦。”

“他们说我是笨蛋,胆小鬼。”

“我上课回答问题错了,他们就笑话我。”

“他们说我画的老虎是四不像,丑爆了。”

“我读英语课文的时候,他们怪声怪调模仿我。”

“有一个女生喜欢捏我脸,说我的脸像包子,捏起来特别舒服。”

“我被欺负的时候,其他同学还哈哈大笑看热闹。”

“我告诉老师的时候,那几个男生一起狡辩,都不承认欺负我,还说是我的错。”

“老师说我们大了,要学会自己处理问题。”

妈妈把歪辫的情况告诉了爸爸,爸爸当即就想去找那几个嘲笑人的孩子算账,教训他们一顿,警告他们别再找歪辫的麻烦。

妈妈拦住了冲动的爸爸,她觉得找老师、找校长,是更好的办法。

由于爸爸妈妈意见不统一,加上寒假马上来临,事情便一直悬在了那里。

歪辫的故事是一个常态的故事。现在的孩子们多多少少会遇到嘲笑的情形,70后、80后、90后的父母当年上学时也大多有过被嘲笑的经历。

嘲笑,可能是人类童年最痛苦、最不容易避免的经历。

不管是女生喜欢的背后议论、小圈子排挤、传递小纸条等方式,还是男生擅长的骂人、模仿和肢体冲突等方式,对于被嘲笑者而言,所产生的痛苦没有什么分别。

研究表明,嘲笑行为的高发时期是小学阶段。女生嘲笑别人情况比较严重的时期是小学三到六年级,而男生不仅在小学阶段存在嘲笑行为,上中学之后会变本加厉。但到了高中阶段,男女生的嘲笑行为基本消失。

幸运的是,与成人世界的尔虞我诈不同,孩子们遇到的嘲笑大部分并无恶意,特别是对于男孩子而言,嘲笑更像是竞争的一种形式。

如果被嘲笑的孩子情商比较高,不把事情看得很严重,他自己一笑了之,事情无形中就过去了。

但是对于在社交方面有困难的孩子来说,嘲笑的影响非常大。即便是善意的嘲笑,他们也会看得很严重,容易受到伤害。他们被嘲笑后,容易出现两种相反的状况:要么像歪辫那样沉默逃避,身体虚弱,情绪消极;要么采取挑衅型应对方式,大哭大闹、乱发脾气,动手打人。

美国著名心理医生凯西·柯恩提出,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形,父母就要小心了,孩子可能遭遇了嘲笑,并且受到了伤害

学习成绩下降;

不愿意上学;

多次抱怨身体不舒服;

弄丢午餐费和个人物品;

在家里情绪爆发的次数增加;

身体受伤,却解释不清怎么受的伤;

课后和周末的社交活动减少。

孩子被嘲笑了,身为父母的你,是否有过下面这些行为:

第一种,教孩子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他说你笨,你就说他傻!”“他骂你一句,你骂他十句!”“他再骂你,你直接给他一巴掌!”

第二种,对孩子的心情置之不理,对孩子的反常行为视而不见,反而责备孩子“小题大做”“一点小事都受不了,没出息”。

第三种,像歪辫爸爸想的一样,满腔愤怒,很想立刻出面替孩子打抱不平,教训那些讨厌鬼,最好能恐吓狠揍一番,让他们再也不敢找麻烦。

第四种,像歪辫妈妈想的那样,直接找老师、找校长、找教委,直到能找到一个管事儿的,再不行就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利用权威,终止嘲笑。

父母爱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客观来说,上述几种介入方式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嘲笑在所难免,父母需要教给孩子的是如何应对的办法,教导孩子主动改变,而不是被动受气,避免继续受嘲笑

凯西·柯恩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教会孩子,他们很快就不再被嘲笑,一起来看看这些方法。

1一笑了之

教孩子看到嘲笑中幽默的一面,把嘲笑别人看做是愚蠢的行为,让“嘲笑者”看到嘲笑并不能使人难过。

2走开

在回应完嘲笑之后,孩子们经常会忘记应该立刻走开。提醒孩子在反击之后必须走开,这样他就能掌控沟通的主动权。

3学习“有步骤地忽略对方”

如果孩子在教室受到嘲笑,不能走开,可以找纸和笔,写点东西或者画点东西,一边写一边想:“嘲笑并不能使我难过。”

4结交合得来的朋友

鼓励孩子结交朋友,特别使周围有爱嘲笑人的孩子时。人多势众,如果孩子和一群朋友在一起,嘲笑者一般不敢也不太可能嘲笑孩子。

5避开嘲笑你的人

用嘲笑方式去回应嘲笑者,刺激对方,结果往往是招来更多的嘲笑,教导孩子避开那些嘲笑他的人。

6承认错误,继续生活

告诉孩子,每个人都可能犯错,改正就好了。教孩子这样回应:“你说得对,我答错了,错误使人进步,下次我会答对的。”

7给他“难看的脸色”

对于不善言辞或者不喜欢用言语反击的孩子来说,冷笑或者“难看的脸色”能和语言一样产生威力。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在镜子前练习怎么做“难看的脸色”。

8直接面对别人的窃窃私语

教孩子说“你有什么想和我说的吗?”,直接挑战背后议论,说的时候不要带任何情绪,通常能有效制止背后议论行为的发生。因为喜欢背后议论人的孩子,往往认为没有人会挑明他们在做什么。

9学习一些反击对方的话语

对于小一点的孩子,需要教给他如何反击,比如“你在开玩笑,是吧?”“那又怎么样?”“就因为我不高兴,你就幸灾乐祸吗?”“说得好!”“随便你。”有一点要提醒孩子:反击之后,马上走开。

10寻找有成人的地方

被嘲笑的时候,告状通常是不可取的办法。告状的孩子往往会成为嘲笑的目标。不过,有个合理的方式,让孩子去寻找有成人的地方,比如在操场上,让孩子在看管老师附近玩耍,如果有成人在场,嘲笑者很少嘲笑其他孩子,也不会把你的孩子看成是告状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