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年级适用)
活动主题
我国是文明之国,礼仪之邦。尊重他人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从双手做起,是至关重要的。
活动准备
1.制作PPT。
2.准备手掌。
3.收集“中华礼仪”的相关视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导入。
师(伸出一只手):同学们,这是什么啊?(伸出两只手)这是几只手?想想看,用这两只手,我们能干什么呢?”
2.引出小篆体的“尊”字。
师:今天肖老师带来了一个字,也跟我们的双手有关。咱们来看看。(PPT出示 ) 你们认识吗?先听老师介绍一下这个字中几个部分的含义,然后再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字。(边板书,边介绍“尊”字的结构——上面表示一个人,中间是一个酒坛,底下是一双手)
3.引出课题。
师:猜一猜。这个字是什么字呢?(回答略)同学们猜得没错,这个字就是我们现在的“尊”字。人们在表达对对方的尊重时,都是用双手来完成的。今天我们这节课的活动主题就是——(师生齐读)尊重,从双手开始。(PPT出示)
二、看阿毛故事,学会用双手表示尊重
1.礼仪练习。
师:现在我们一起走进阿毛的故事,去看一看古人的哪些礼仪用到了双手。
(播放视频《中华礼仪》)
(1)作揖。
①个别学生上台示范。
②小组内合作练习。
③全体学生学做。
(2)团拜。
师:刚才我们围在一起,相互作揖,也叫——团拜。
(3)鞠躬。
①个别学生上台示范。
②生互评,动作是否标准。
③集体练习。
(4)万福。
①个别学生上台示范。
②师介绍万福礼的行礼要求——这是古代女子特有的礼仪。全体女生齐做。
③师讲解女生行礼时,男生如何回礼。请两位学生上台演示;学生互评。
④集体练习行礼和回礼。
(5)磕头。
师:磕头在有些场合中也常用到。你们知道吗?
(学生汇报)
2.小结。
师:在阿毛的故事中,介绍了古人见面时,用双手行礼表示尊重。那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用双手表示表达对人的尊重呢?请小组合作讨论,小组长将讨论结果写在“小手”上。
(出示讨论要求。生汇报交流结果,随机老师进行点评)
师:原来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能用双手表示的尊重。我们不但要记住,而且要做好。
三、拓展延伸,漫谈“尊重”
1.拓展延伸。
师:尊重除了双手来表达,还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表达?
生一:向同学借东西,能说“谢谢”。
生二:在别人回答问题时候,能认真倾听。
(根据学生回答,师及时评价)
师小结:是啊,表示尊重的方式还有很多很多。
2.以诗的形式感悟尊重。
(1)PPT出示:
尊重是一个动作
尊重是一个微笑
尊重是一个话语
尊重是一个眼神
认真听讲是对老师的尊重
倾听回答是对同学的尊重
不浪费一粒粮是对农民的尊重
不乱花一分钱是对父母的尊重
(2)生感悟尊重。
四、小结
师:正如大家所说,尊重是一种美德,尊重是一种修养,让我们今天从双手开始,学会尊重他人,那么文明之花就会在我们身边处处绽放。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邱隘镇中心小学 肖笑琳)
【点评】
主题班队活动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它能以活动为载体,发挥集体的智慧,让全体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受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素养。“尊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是尊重却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加强友谊增加联络的不可或缺的要素。活动设计能以形象的双手,比画出象征 “尊重”的深刻含意,从而让学生明白道理。这是一个很有创意的举措,这也是根据参加活动的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认知水平来考虑。尤其是在活动最后小结前PPT中出示的一段说明文字,把活动目的作了最好的概括,巧妙地引导学生把肢体行动所表达的意思,有效提升到“尊重”的理性层面,而且这种归纳与提升正好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总之,本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最终能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尊重”,怎样去做到“尊重”,活动全过程充分体现了主题活动的育人效果。
(王晓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