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那年,当火车的呼啸声传来时,一场变故将幼小的他打进了痛苦的深渊。从此,痛苦便如藤蔓一般在他的心中滋生、蔓延。那天,他在妈妈的搀扶下,去街上修鞋。修鞋的是个满脸皱纹但上面刻着坚毅的残疾老人,在寒冷天气里,老人独自打理着自己的生意。他嫩芽般的心灵突然被这个身有残疾却能笑对生活磨难的老人震撼了。
回家的路上,他告诉妈妈,从今以后他要独立自强,绝不向命运低头。自那时起,他练书法、学画画、学唱歌……他的童年,一如常人,是一个充满了童话色彩的斑斓世界。
高中毕业,正赶上省里选拔跳高运动员,一向爱好体育的他顿时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但他的这一选择,却遭到了众人的质疑:身有残疾的他,又怎能成为合格的运动员呢?甚至,有很多人向他抛来嘲讽的目光。那时,只有父母是他忠实的支持者,给他的心头送去大把大把的阳光。
他去报到的那天,将自己身体上的残疾进行了巧妙的伪装,并且在选拔现场以高挑的身材、惊人的弹跳力引起了教练的注意。录用的喜讯传来,他不得不将身体上的残障告诉了教练,教练吃惊之余,感动至极,毅然录用了他。
那天,他紧紧抱住父母,哽咽着说:“爸爸妈妈,儿子一定行!”
之后的训练里,除了艰苦地锻炼爆发力、耐力外,他还要练好助跑的节奏,掌握好起跳的时机。在教练的指点下,他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动作要领,付出了比常人多10倍的努力。白天,他在横竿前、塑料泡沫垫上不知翻跃摔打了多少回;晚上,他揉着摔痛的部位,暗暗给自己打气。此外,他还要做大量力量方面的器械训练,如杠铃抓举、杠铃卧推、肌肉拉伸训练等。长时间的锻炼,让他的腰部一次又一次受伤,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付出终有回报!在一些低级别的比赛中,他先后几次获了奖。初战告捷,他信心倍增,竟又产生了冲刺国家级比赛项目的想法,甚至,他还放出话来,说终有一日,自己要站在奥运会的领奖台上。
有了梦想就去做!他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一天比一天努力!但他慢慢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努力,成绩始终与预期的目标差了一大截。无奈,摆在他的面前;痛苦,蔓延在他的心里。教练这时指出了他训练中的不足,说他每次跳高,都以常人“背跃式”的姿势越过横竿,这本无可厚非,但因为他身体的残障,他用这种姿势始终不能发挥出自身的优势。
“那怎么办?”他瞧着教练。“鱼跃式!”“鱼跃式?”
一语惊醒梦中人,他立即在迷雾中看到了方向。
然而,训练鱼跃式的姿势,对他来说,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要吃比常人更多的苦。这一切,他都坚持住了。他始终相信,努力奋斗,命运终究会被改变。
1994年,他以一米八六的成绩取得第六届远南运动会跳高冠军。1996年,他又以一米九二的惊人成绩摘取亚特兰大残奥会跳高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这个纪录,比他的身高整整高出12厘米。更令人称赞的是,接下来的2000年悉尼残奥会、2004年雅典残奥会,他接连打破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成为蝉联三届的残奥会跳高冠军。
他主演了励志片《人见人爱》,深受好评;他还拍过广告、唱过歌、画过画……他与命运斗争的精神,吸引了世界各国媒体的目光。他就是侯斌——连续三届残奥会跳高世界冠军、三届德国全明星跳高世界冠军、全球首位来自中国的残奥会形象大使、北京残奥会点燃圣火的运动员。
“上帝管两头,我来管中间。”侯斌,这个9岁时就失去了一条腿的单腿跳高冠军,用坚强、自信、乐观将不幸抛到了一边,用强大的精神意志编织出了一曲笑对磨难的英雄乐章。
后来,也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侯斌当初选择了跳高,难道是预料到未来一定会成功吗?再者,难道侯斌就没为自己留些其他的后路?
多年以后,侯斌在一次电视访谈上解答了这个问题:“从我选择跳高开始,我就从没想过要为自己留后路。后路都没了,我除了在跳高上努力,还能有其他的想法吗?”
人常说,凡事要为自己留条后路。但这句俗语,此时却被侯斌打破了。原来,没有后路的人生,在绝境之中才能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作者:葛闪)
心灵悟语
古语说绝处逢生,一点不假。侯斌的故事正好验证了这句话,面对困难他不给自己留退路,凭着坚强的意志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他在绝境中开出了亮丽的生命之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