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农牧业生物灾害防灾减灾事业现状

宁夏农牧业生物灾害防灾减灾事业现状

时间:2023-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农业生物灾害防灾减灾体系现状宁夏农业生物灾害业务工作体系现有三块。
宁夏农牧业生物灾害防灾减灾事业现状_宁夏自然灾害防灾

二、宁夏农牧业生物灾害防灾减灾事业现状

经过多年的建设,宁夏在农牧业生物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已初步建立了农作物病虫草鼠预测预报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动物疫情测报体系、动植物检疫体系、病虫草鼠害的控制(统防统治)体系、农药管理体系、动物防疫体系等防灾减灾业务工作及科学研究体系。

(一)农业生物灾害防灾减灾体系现状

宁夏农业生物灾害业务工作体系(也叫植物保护体系)现有三块。一是宁夏大学农学院农学系植保实验室,主要从事植物保护方面的科研教学。二是宁夏农林科学院植保所,主要从事宁夏植物保护方面的重大课题研究,解决农业生产上植保方面的一些疑难问题。三是宁夏农牧厅所属的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承担着全区农作物病虫草鼠的监测、检疫、预报预警、控制、危害损失评估、农药管理等全方位的植物保护工作。

1.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预测预报体系

预测预报体系1985年开始建立,现已形成了以宁夏农技推广总站有害生物监测预报预警中心为龙头,以彭阳、西吉、原州、中宁、利通、平罗、永宁、惠农、同心、灵武、盐池、海原12个农牧业有害生物区域测报站为骨干,以26个有害生物观测调查点为基础的监测预报预警网络。基本能准确及时地监测和预报宁夏农作物病虫草鼠的发生情况和发展趋势,可指导全区主要病虫草鼠的防治工作。但仍存在着覆盖面不够、监测预报技术落后等问题。

2.植物检疫体系

植物检疫体系现已形成了以宁夏植物检疫站(设在宁夏农技推广总站内)为中心,以各市、县(区)植物检疫站为基础的较为完整的植物检疫体系。基本能开展全区的植物检疫检验、检查工作,对控制危险性农牧业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就整体来说还存在着队伍不稳、人员素质不高,有害生物底子不清,检疫检验手段落后,检疫执法力度不大等问题,影响了植物检疫工作的开展。

3.有害生物控制体系及农药管理体系

以各市、县(区)农牧业机防大队和农牧业执法大队为主的有害生物控制体系、农药管理体系建立才刚刚起步,还很不全面,很不系统,在农牧业生产中还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有害生物监控技术研究体系、宣传推广体系还没有建立,监控方面的一些疑难问题还不能及时解决,一些有效的现成的病虫草鼠的防治技术还不能被大多数农户所应用,使有害生物的控制没有达到最佳效果。

(二)业务工作现状

1.农牧业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

img11

图2-1 测报人员调查诱集的虫量

宁夏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开始于1950年。1980年宁夏农业技术推广站成立,下设植物保护科,负责全区病虫测报工作,在全区设立测报点39个。1985年根据全区地域及病虫害发生特点确定8个市县为系统测报点,分别设在惠农、平罗、永宁、吴忠、中宁、彭阳、西吉、固原。1999年增设同心鼠害测报点,2003年增设海原、盐池2个牧草病虫测报点和灵武蔬菜病虫测报点,现在共有12个系统测报点,承担着全区农作物及牧草病虫草鼠害的测报调查工作。

目前预测预报的对象有黏虫、麦蚜、小麦吸浆虫、小麦黄矮病、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小地老虎、黄地老虎、麦秆蝇、小麦红矮病、水稻白叶枯病、稻瘟病、黄瓜霜霉病、草地螟、玉米螟、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等重大病虫。

在建立和完善系统测报点的同时,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制定了《宁夏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办法》,并按照《测报办法》的要求,统一了记载表册,正式建立了《农作物病虫观测档案》。1987年向各系统测报点印发的《宁夏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办法(试行)》中,规定了麦蚜、小麦黄矮病、小麦条锈病、黏虫、小地老虎、稻瘟病、小麦吸浆虫的测报办法和档案记载要求。1988年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制定了《考核细则》,对推动测报工作的规范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1979年5月,根据农业部病虫测报总站的要求,全区有9个单位试用《全国农业病虫测报电码》,1980年全区共有25个单位使用《全国农业病虫测报电码》,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1981年又推进BCH模式电报,进一步提高了编报、译报速度,并使病虫调查及汇报趋向标准化。2003年各区域测报站实现了计算机联网,病虫调查资料用电子邮件发送,又一次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由于病虫情报传递及时,使及时防治成为现实。

2.植物检疫法规及业务工作

195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厅制定了贯彻《国内植物检疫试行办法》的几项规定和植物检疫对象名单。1965年农业厅根据农牧业部下达的有关文件精神,又补充了六条规定。1973年自治区农林局、粮食局、交通局、民航管理局、邮电局、兰州铁路管理局银川分局等七局联合下达《关于加强植物检疫工作的联合通知》,修订了检疫对象名单,划定了疫区和保护区。1983年国务院颁布了《植物检疫条例》后,同年10月,农牧渔业部又制定了《植物检疫实施细则》。根据《细则》,宁夏也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植物检疫实施办法》。此《办法》比前两次制定的检疫制度更全面、更具体,进一步明确了检疫工作的执行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银川植物检疫站和各行署、市、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并制定了各自的职责范围:自治区植检站负责组织普查全区植物检疫对象,划分疫区和保护区,制定封锁、消灭措施,培训检疫人员,编写检疫资料,承办国外引种和国内省区之间调运种子、苗木审批手续,监督、指导种子、苗木隔离试种;行署和市县检疫站负责贯彻国家颁发的植物检疫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向基层干部和群众宣传、普及检疫知识,调查检疫对象,编制当地检疫对象公布图(或资料),封锁检疫对象,采取防治措施,对种苗基地进行产地检疫,依据检疫结果签发检疫证书,协助有关单位建立无检疫对象种苗繁殖基地。检疫技术人员考核合格,经农牧业厅批准,发给农牧渔业部《植物检疫员证书》。检疫人员持此证书可在当地车站、机场、渡口、仓库等场所执行动植物检疫任务。

3.有害生物控制及农药管理工作

从2002年开始,利用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控费用为各县(市)、区配备了一部分机动和车载喷雾器,成立了机防大队,使农牧业有害生物应急防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2002~2004年全区小麦条锈病偏重至大发生,每年机防大队实施统防统治10多万公顷,挽回粮食损失3000多万千克,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又起到很大的宣传带动作用。目前各县(市)、区已有机防大队18个,已可以带动全区农牧业有害生物应急防治工作。1999年成立了宁夏农药管理鉴定所,开展了农药市场的监督检查工作,加强了全区农药市场的监管力度。

(三)牧业生物灾害防灾减灾体系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宁夏畜牧业发展很快,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生产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为了加强动物疫病防制,全区根据《动物防疫法》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是开展动物防疫灭病工作的法律依据,是搞好动物防疫灭病工作的根本保证,各级政府、动物防疫主管部门、动物防疫机构认真落实各项动物防疫政策和措施,对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起到了重大作用,也取得了很大成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建设、法制建设、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对动物防疫、动物疫情检测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粗放的、简单的兽医工作方式必须尽快为科学的、精细的、现代的工作方式所取代。针对国内外动物疫情形势的需要,必须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对动物防疫的基础设施建设,采取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的手段,加强动物疫病的检测和疫情的监测,降低动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净化动物疫病,使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适应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动物及其产品市场贸易的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96号)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要求各地动物防疫机构对一、二、三类动物疫病进行监测工作,尤其是一类动物疫病中所列的包括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等重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血清学监测。做到准确和快速预测预报动物疫情,采取科学有效的防制对策和措施控制动物疫情。同时,使动物疫病防制工作在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需充实实验室仪器设备,扩大动物疫病检测范围,提高对动物疫病的监测、诊断和防制水平,夯实防疫工作的基础条件,使动物疫病防制工作真正成为保护畜牧业发展,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

目前,宁夏已构筑形成了区—市—县—乡四级动物防疫体系,承担着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和动物疫情诊断、监测工作。2003~2004年农业部相继投资1840万元在全区5个市、22个县(区)建设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完善健全了全区生物制品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的冷藏要求。并对市、县动物防疫机构诊断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了配置,为全区各级动物防疫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宁夏动物疫病控制工作在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支持、帮助和指导下,经过多年艰苦不懈的努力,相继消灭了牛瘟、牛肺疫、马鼻疽、马传染性贫血;稳定控制了猪肺疫、猪丹毒、牛焦虫病、鸡痘等12种动物疫病;有效控制了猪瘟、鸡新城疫、羊梭菌病、布氏杆菌病、羊痘、牛出血性败血病等41种危害重大的动物疫病。猪、牛、羊、鸡因病死亡率分别控制在8%、2%、5%、13%以内,对宁夏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流通日趋频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已经形成。动物饲养方式也由过去的分散饲养变为相对集中饲养和规模饲养,饲养量大幅度提高。这些变化客观上为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了条件。加之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国内动物疫情发生与流行处于活跃时期,致使动物疫情多有发生,无论是发病种类、发病地域还是发病数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

2003~2004年SARS在中国的人间蔓延流行,造成了巨大的恐慌和经济损失,致使国家把畜间冠状病毒病的流行发生和预防控制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2004年初在世界范围乃至我国爆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各类动物疫病的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了宁夏的畜牧业健康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在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过程中,宁夏各级动物防疫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高动物免疫密度、及时确诊疫情、掌握动物疫情发生和流行动态、制定相应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是,随着我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动物疫情趋于复杂和多样化,对准确快速诊断和处理疫情、畜产品安全检测、疫情信息交流、冷链设施建设、技术培训与推广、人畜共患病病原对人和环境的危害等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根据近几年国内外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情况,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应急预案》,全区各级政府都成立了指挥部,明确政府、业务部门的工作职责,在重大动物疫病的控制扑灭工作中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同时根据动物防疫工作需要,自治区编办以8号文件的形式明确了乡镇畜牧兽医站“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职责和编制,要求乡镇畜牧兽医站要单设,已合并的要分离,人、财、物三权归县畜牧(农牧)局。充分调动了基层防疫人员的积极性,保证了全区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