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必须认真分析和认识存在的问题。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与全国先进水平比较,宁夏气象防灾减灾事业在现代化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管理体制、人才素质和资金投入等方面仍有很大差距,还不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需求。
1.信息不畅,资源不能充分共享的问题十分突出
分部门的组织管理体系形成了界限分明的职责分工,但部门分割也使现有资源不能充分共享,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各部门信息网络建设不均衡,有些部门网络体系不够完善,网络平台规模小,网络信道速率低,与气象防灾减灾信息传输的要求不相适应;部门间资料在内容、格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资料标准化程度低,不利于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换;缺乏部门间防灾减灾信息共享机制,未形成配套的计算机网络及相应的数据库系统,部门间未实现有效的网络互联。
2.综合监测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宁夏综合监测站点设置不尽合理,一些自然灾害关键区和敏感区的台站设置明显不够,存在不少空白区,对局地突发灾害性天气监测精度不够;监测项目不够,交通、航空等气象监测网缺乏,一些十分必要的监测项目急需开展;大气特种观测项目少,现有观测站网大都依行政区划设置而没有从整个气候系统观测出发,缺乏统筹规划,不能满足气候系统观测的要求;有些部门、有些项目监测仪器设备陈旧,自动化、遥测化的水平不高,监测缺乏机动性,综合监测仍不能满足气象防灾减灾的需求。
3.预警预报和评估水平不能满足需要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天气预报的水平、时效和准确率都有较大的提高。但是,暴雨、冰雹、大雾、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远不能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求。有些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气象预报如大气质量预报、沙尘暴预报、气象地质灾害预报、交通气象灾害预报、紫外线和人体舒适度、城市“热岛效应”等预报有待开展。目前的天气预报、气候预测和气候变化预估的水平远不能满足防灾减灾、可持续发展决策的需求。主要气象灾害的评估标准还没有完全建立,灾害评估的技术手段有限,灾害评估所依赖的监测技术方法欠缺,灾害的危险性评估、灾害过程监测评估及灾后综合评估等许多方面还没有建立起多部门协调评估的工作机制,这种状况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政府的科学决策、减灾预案的制定和防灾减灾效果。
4.气象防灾减灾组织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造成的部门分割,使气象防灾减灾系统分散成多个方面,处于分散管理的状态,从减灾队伍的组织管理、减灾预案的制定到灾害系统的交流、灾害预报和预警;从灾情的汇集、到灾害规律和减灾技术的研究,基本上处于分散管理、各行其是的状态。造成气象防灾减灾现行管理体制缺乏全方位、快速有效的工作机制,协调机制不够完善。这种状况既造成不同专业部门重复建设的浪费,又不适应综合减灾的要求。
气象灾害应急反应与救援系统建设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宁夏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指挥系统尚不能满足灾害应急与救灾指挥的实际需求。目前,尽管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突发性气象灾害应急专项预案,但是平时开展工作较少,应急指挥系统没有建立,缺少工作经费等问题比较突出;还难以做到对气象灾害的快速响应;灾害救援装备比较落后,救援队伍演练较少,缺乏战时经验;救灾物资储备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关键防治技术相对落后,灾害应急救援能力亟待提高。
5.城市气象防灾减灾亟待加强
近20年来“城市化”发展迅速,但城市建设中对气象条件考虑不全面,城市内涝已成为城市防洪保安的突出问题,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城市热岛、浑浊岛、城市雾、城市大气污染等,严重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而宁夏的城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处于起步阶段,与城市发展极不适应,迫切需要建立城市边界层大气物理、化学成分三维观测系统。发展城市区域精细化数值预报模式系统,研究中小尺度城市区域大气数值模拟方法,发展具有高精度、细网格的空气质量数值模式。开展城市气象要素极端值及其持续时间的临近、短期和中期预报,提高对高温、浓雾、暴雨、大雪等城市气象灾害的预报准确率,提高城市气象预测、预警、大气质量预报精细水平和防灾减灾水平。
6.工程设施设防等级低
宁夏气象防灾减灾工程规划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工程设防等级偏低,有些只能防御10~20年一遇、甚至是5年一遇的灾害。另外工程规划中往往只考虑对局部地区单灾种的防御,而缺乏系统防灾减灾规划,有些工程建设的配套工程没有跟上,致使工程设防等级偏低。尤其是山区水库工程标准低,经过几十年的运行,水库淤积严重,配套设施不完备,防洪能力差。有些工程年久失修,甚至人为破坏,降低或失去了防灾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