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个成语叫“人心如面”,指每个人的思想像每个人的面貌一样,各不相同。其实,它的深层含义是在说人的心理千差万别,各不相同。而在这些差异当中,性格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首先表现在性格上。
构成一个人的性格的态度和行动方式,总是比较稳固的,在类似的甚至不同的情境中都会表现出来。当我们对一个人的性格有了比较深切的了解后,就可以预测到这个人在一定的情境中将会做什么和怎样做。
由此,我们可以针对不同人性格上的特点,对他们进行帮助和教育。例如,一个人比较自信、勇敢、有毅力,但又比较任性和粗暴;另一个人缺乏自信、没有主见、易受暗示,但有一股韧劲。当他俩去完成同样的任务时,对前者就要叮嘱他注意工作方法,密切联系群众;对后者则要给予更多的鼓励、更具体的帮助。
性格和能力都是个性心理特征,但性格和能力不同。能力是决定心理活动效率的基本因素,人的活动能否顺利进行,这与能力有关。性格则表现为人的活动指向什么、采取什么态度、怎样进行。例如,一个人识记能力比较差,反映的是这个人的能力特点。如果这个人不论识记什么材料,总是粗枝大叶、马马虎虎,这些表现则反映了这个人对现实的特殊的态度和某种习惯了的行动方式,而这就是这个人的一种性格特点。同样,某人思考一些问题总是很深刻、很有逻辑性,这表明了这个人具有一种智能特点。如果这个人考虑问题总是很细心、很周到,处事很谨慎,行动很坚定,这些会表现在其他言行态度上,也反映了这个人的性格特点。
小A和小B性情爱好各不相同,但他们同处一室,因而常常为一些事情争论不休。
一天,小A从外面回来,由于在外面赶路觉得燥热,一进门便嚷着屋里太闷太热,随手将门窗全都打开。小B在家待了一天,哪里也没去,正觉得浑身发冷,便责怪小A不该打开门窗。两个人互不相让,一个要开,一个要关,一个说闷,一个说冷,为一点小事闹了好半天,都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对的。
又有一次,小A从地摊上买了几件廉价的衣服,被小B看见了,小B说小A没眼光,他认为地摊上的衣服样式不好,而且质量很差,根本比不上专卖店、大商场里的衣服。小A则认为地摊上的衣服便宜,穿几次不喜欢了可以丢掉,而专卖店、大商场里的衣服都太贵了,如果穿几次就不穿了,就太可惜了。小B说专卖店的衣服虽然贵但质量好、耐穿……双方争得面红耳赤。
这个世界上的人形形色色,没有任何两个人的性格完全相同。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看到,有的人谦虚好学,有的人狂妄自大;有的人公而忘私,有的人自私自利;有的人喜怒形于外,有的人则遇事不动声色;有的人和蔼可亲,有的人蛮横无理。而故事中的小A和小B,不过是性格不同的两个人凑到了一起,却经常闹矛盾,这是不是表示性格不同一定意味着矛盾和争执呢?
其实大可不必这样想,我们既然理解了人和人本来就不同,就应该放开心胸,不必强求别人和自己一样。在一些非原则性的小事上强求别人,其实是在自寻烦恼。如果人人都像小A和小B那样,遇到什么事,都只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固执己见,强人所难,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不得安宁。
和不同性格的人求同存异,和睦共处,其实是一种处世艺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