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气象防灾减灾技术研究

城市气象防灾减灾技术研究

时间:2023-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城市气象灾害的灾前、灾中、灾后评估技术。
城市气象防灾减灾技术研究_宁夏自然灾害防灾

二、城市气象防灾减灾技术研究

1.城市边界层大气动力—化学耦合数值模式

研究城市大气边界层生物、物理、化学、辐射、动力等多过程的复杂耦合,在支配地—气—边界层系统基本物理概念的基础上,建立包括大气成分、辐射、动力在内的模式系统,在引进模式的基础上研究本地化的参数化方案。

2.城市区域精细化中小尺度数值预报模式

将城市大气环境多尺度特征作为重点理论研究目标及其模式设计的基础框架,如城市边界层陆面过程、边界层动力、热力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结构,包括“城市热岛”、建筑群粗糙度“树冠”效应,以及城市特殊下垫面能量、水分平衡,湍流混合结构等;并需深入了解城市动力—物理过程耦合作用,包括在城市大气动力过程的背景下,认识城市边界层污染物的扩散、传输、迁移以及化学反应与光化学反应等综合过程。进行城市大气多尺度四维同化资料处理,建立城市区域—街区—街谷尺度模式系统,建立城市环境大气动力预测与调控评估综合模型。应用城市高分辨率天气模式,发展资料同化技术,研究对中、小尺度气象灾害系统定时定点定量预报的技术方法(水平分辨率<100米)。

3.城市空气质量预测模式

开展大气污染预报方法的研究,要在相应的高时空分辨率的监测站网的基础上,建立适合宁夏不同城市大气污染的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应用城市高分辨率天气模式,发展资料同化技术,充分利用雷达、卫星等探测资料,开展城市高分辨率、细网格和多重嵌套的空气污染模式系统的研究(水平分辨率<1千米)。

4.城市气候评价和气象灾害评估技术

开展城市气候成因的研究,研究城市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对城市大气边界层的热力和动力作用,城市人口密度、建筑群形态、交通网以及城市绿化的气候效应。研究和建立包括天气、气候、大气污染、生态环境的城市气候预测评价数值模式系统。研究城市群的综合热力和动力作用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及其发展可能带来的对区域气候系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反馈作用。

研究城市气象灾害的灾前、灾中、灾后评估技术。

5.城市气象防灾减灾技术

(1)研究城市不同尺度动力、热力结构及复杂的污染排放源时空分布,开发城市区域“微气候”模式、街谷尺度模式及数字风洞模型软件系统,为城市规划、建设和大气环境评估与治理决策系统提供服务。

(2)研究城市气象综合减灾对策与规划和城市局地小气候调控设计等。

(3)研究改善居民生活气候环境效应的先进技术措施。例如,对于老城市则要结合城市改造做好城市规划,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将工厂企业从城区外迁。在城市规划中要注意居民区也不要过分集中,居民区之间要有一定的绿地,城市主要交通干道要呈放射型,以利于城市通风尽量减轻城市热岛效应。适当错开上下班时间,扩大公共交通,以减少污染气体和温室气体排放。要考虑城市建筑物的采光,减少噪音污染等。

(4)开展城市工程建设对城市气候影响的理论研究。加强城市工程建设对城市气候的调控技术研究,例如,可以采取绿化城市、扩大绿化比例、增加城市水体面积等措施以减轻城市热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