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爱心温暖他人的句子

用爱心温暖他人的句子

时间:2023-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会极大程度地影响他以后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而且对孩子的人际交往也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需要父母做出表率,在各种小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爱心。同理心是情商的主要衡量标准,缺乏同理心的孩子,不体谅他人,自私任性,会给父母带来层出不穷的麻烦。这些事情对于孩子的爱心发展也都是有促进作用的,父母应该因势利导,让孩子了解相关情况,积极参与到救助活动中,比如捐献自己的零花钱等。

在被众多父母奉为育子宝典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尹建莉女士写了女儿圆圆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

孩子小时候,轻微的磕伤碰痛的事会常常发生,我的女儿圆圆当然也一样。我们一方面非常注意她的安全,另一方面这些事情发生时,也不过分大惊小怪。我们尽量以轻松快乐的表情相对,让她觉得这是多么平常的,甚至是有些趣味的事。如果大人动不动就一脸惊慌失措,不但不能给孩子安慰,还会把孩子吓着,除了皮肉痛,心理上也会产生恐惧。同时我们还教给她善待“对手”。假如小板凳碰痛她了,我们绝不会去打小板凳。赶快亲亲她的痛处,据说妈妈的吻止痛效果很好,给她揉揉,安慰她“马上就不痛了,宝宝不哭了”。安慰得稍好一些时,再像对待她一样,带着她给小板凳揉揉痛,告诉小板凳“马上就不痛了”。这样做,不但没有让小板凳站到她的对立面,成为“加害”她的坏蛋,还能作为朋友分担痛苦,并让她意识到“碰撞”是双方的事,要互相体谅。圆圆去给小板凳揉痛时,也就忘了自己的痛,情绪很快好起来。有一次我带她在外面玩耍,她跑着,被不够平整的地面绊了一下,向前摔倒,两只小手擦出微微的血痕,痛得大哭起来。我赶快亲亲她的小手,轻轻地给她吹吹,再给她擦擦眼泪,她很快就不哭了。我要拉她走开时,她居然蹲下身,给摔倒的地面揉揉痛,安慰地面说“马上就不痛了”。

 

这段话给很多父母很大的启发,很多父母都在自己的博客里转载了这段话。还有父母书写了自己的心得感言:孩子是一张白纸,父母希望孩子接受怎样的教育,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的表现真的非常重要。像这种给板凳揉揉疼的行为,不就是很趣味盎然的小游戏吗?在这种小游戏中,只要父母能够顺势而为,给予巧妙的引导,孩子怎么会不懂事呢?

在生活中,磕碰摔倒对于低龄儿童来说是经常发生的,父母当然要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不让他受到伤害。但是,对于轻微的磕伤碰疼也不必大惊小怪,这会让孩子产生自私骄纵的心理。父母应该尽量以轻松愉快的表情对待,让孩子觉得这是平常的,没必要夸大其词。如果孩子表现得不仅勇敢,而且还能很平和,父母更应该感到高兴。

然而,如果父母为了让孩子不哭,就急于给孩子找一个替罪羊,责骂或者拍打肇事的凳子,以让孩子破涕为笑或者转移注意力,只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慢慢的,孩子可能学会了找借口,推诿责任,甚至产生不宽容和报复的心理。这是很可怕的,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孩子看来,万物其实是等同的,说话对象是一棵草还是一朵花,或者是小猫、小狗、布娃娃,是没有区别的。同理,迁怒于小板凳,与对人发脾气是一样的。父母现在为了安慰孩子佯装迁怒于板凳、地面,孩子以后就有可能无端地将自己的怒气撒到别人身上。

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会极大程度地影响他以后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而且对孩子的人际交往也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一个怀着“爱心”长大的孩子,对人对物都抱有一种同情和关爱,也会受到他人的善意关怀;而一个怀着“恶意”长大的孩子,他的态度伤害他人有多深,他受到的反伤害就有多深,这肯定是所有父母不乐意看到的。

但是,孩子爱心的培养不是简单的过程,也不是靠渴求和命令就能让孩子具有。这需要父母做出表率,在各种小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爱心。在这些游戏中,父母首先要是善意的,才能让孩子感觉到善意;父母首先应该是体贴的,才能让孩子感受到体贴;父母首先应该是为他人着想的,孩子才会学着对他人释放爱心。

自私的父母,哪怕再怎么掩饰,孩子还是只会学到他们的自私和冷酷。这样的父母本身情商就很欠缺,他们更需要全心全意和孩子一起投入到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爱心,同时也提高自己的情商。

比如,现代很多家庭都养宠物。父母对待宠物的态度,也会影响孩子。有些年轻的父母,对待宠物并不温情,有兴趣了对宠物非常好,不耐烦了就驱赶宠物,甚至虐待宠物。孩子耳濡目染,就会有样学样,也残忍地对待猫狗。有些孩子会用火烧宠物,或者把宠物浸入水中,或者用棍棒抽打宠物等,这些都是仿效父母的行为,他们本身并不是天生的恶童。

孩子本来就富有爱心,这是毋庸置疑的。比如,孩子在牙牙学语、蹒跚举步的时候,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会随时露出笑脸、展现善意。在对待玩具的态度上,孩子的本性也是温和的,并不会随意撕扯损坏玩具。即使生气的时候扔玩具,他也是无意的。他只是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想破坏什么。另外,孩子对待布娃娃的感情,也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他们会给布娃娃玩偶命名,和它们说话,带它们一起玩耍,这些都是爱的表现。

这一代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比起过去的孩子,普遍缺少爱心。而且现在的父母工作都很繁忙,平时孩子都交给长辈带,亲子沟通很少。这些更容易让孩子缺少爱心培育,以自我为中心,情感淡漠,没有追求,合作精神差,很少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在心理学上,为他人着想的心态称为“同理心”。同理心是情商的主要衡量标准,缺乏同理心的孩子,不体谅他人,自私任性,会给父母带来层出不穷的麻烦。他们只会关心自己,只顾自己的快乐,而无视别人的痛苦,甚至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种孩子是很可怕的,长大后人际关系也会处理不好,游离在集体之外,处于严重的心理失衡状态,甚至会产生报复社会等极端心理。

要改变这种状况,让孩子健康成长,享受到他人的关爱,父母应该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父母要以身作则,表现出自己善意的一面,做出富有爱心的言行。第二,多准备一些游戏活动,让孩子多做“亲善大使”。第三,在游戏中,多有意进行移情训练,让孩子能够理解体谅他人。

另外,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其他不幸时,社会各界都会踊跃奉献爱心。这些事情对于孩子的爱心发展也都是有促进作用的,父母应该因势利导,让孩子了解相关情况,积极参与到救助活动中,比如捐献自己的零花钱等。这对孩子的爱心培养,是非常有效的。

同情心和同理心,都需要从小培养,但是很多父母会将两者混淆,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同理心比同情心程度更深,因而更难达到,在人际关系中发挥的作用也更大。同情心,是认知到别人的痛苦,从而引起恻隐之心。同理心,是能够感同身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实际感受到他人的痛苦。

当听到他人遭遇不幸时,有同情心的人会说:“我真的替你感到难过。”但是有同理心的人却会这样说:“我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我知道这是什么样的感觉。”

同理心是牵涉两个人的互动过程,必须认真地倾听,而且了解、接纳对方的感觉,这是一种认同他人体验的态度。同理心是一种关心与爱的艺术,是高情商的表现。不过,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育出来的。

英国心理学家提出了两点建议,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发展同理心:不嫉妒,不攀比。在和孩子的玩耍中,父母可以有意将这些引入游戏中,加深孩子的体会。这对孩子情商的培育是有很大帮助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