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从领导观的视角看,改革新理念是深层结构的观念,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灵魂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论述,对其中的精髓及内在逻辑,有必要系统把握、用心体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起“基础性作用”到起“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一般规律,是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传统观念认为,政府与市场二者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市场决定论”则表明,二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必须认识到,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在市场,企业和民众才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政府应该是创造环境的主体。所谓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归根结底就是让市场说了算;所谓“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是着力解决政府职能的“缺位”“错位”“越位”问题,使之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上来,通过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让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能够得以充分发挥。
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时指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此后,他在不同场合均多次强调,“改革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重大任务。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法治体系尚不完善,改革的推进主要依靠政策驱动和行政动员,往往采取“先破后立”的方式,先有了突破性改革之后,再进行立法来确立新的秩序。而到了现阶段,法治体系已日臻完善,必须尽快改变过去单纯依靠政府权威推动改革的局面,同时进一步减少“违法式改革”带来的种种弊端。也就是说,迫切需要通过立法和遵循法律程序,使改革从经验、试验、无序型过渡到理性、规范、有序型的新阶段。用法学家的话说:“改革是奔流不息的滔滔江河,法治就是约束河水流向的堤岸。这种约束,是保护而不是阻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打出一系列反腐“组合拳”,空前的反腐力度深得民心。一方面,通过出台“八项规定”、实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形式,使党风政风得到了明显改观,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另一方面,在惩治腐败方面保持高压态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根据媒体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十八大以来中纪委已查处的副部级或军级及以上“老虎”多达138名。省市县各级纪委也敢于动真碰硬,查处了一大批贪腐分子。
总体上看,反腐败斗争削弱了既得利益集团对改革的阻挠,在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等领域初步形成了“深化改革、反腐先行”的态势。同时,全社会更深切地体认到,正是由于此前改革严重滞后、监督惩处不力,才导致了制度漏洞和腐败土壤的长期存在。因而,反腐败有助于凝聚改革共识,为深化改革奠定群众基础和民意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