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怕丢官”的大担当

“不怕丢官”的大担当

时间:2023-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敢于担当、不怕丢官,是改革者的鲜明品格。1981年,在全国经济调整之际,乡镇企业由于“私生子”的标签,一度饱受质疑,有被勒令下马之虞。1985年,项南在福建省党代会上表态,“要允许改革犯错误,但不允许不改革”。项南严厉查处此案,但仍然受牵连,自己连续五次向中央检讨。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当属1988年年初的“蛇口风波”。袁庚不仅是极富改革精神的官员,更是一位具有远见的企业家。

敢于担当、不怕丢官,是改革者的鲜明品格。北宋改革家王安石说:“天变不足畏(害怕),祖宗不足法(效法),人言不足恤(忧虑)。”20世纪80年代涌现的“改革派”,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闯进意识形态的禁区,对个人意味着丢官甚至是牢狱之灾。

1981年,在全国经济调整之际,乡镇企业由于“私生子”的标签,一度饱受质疑,有被勒令下马之虞。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态度坚决,提出乡镇企业要“勇敢地上,排除一切阻力往前冲”。1982年,全国开展打击走私贩私、打击投机倒把的“双打”斗争时,项南再次挺身而出,认为福建经济犯罪要打击,乡镇企业要发展,二者并不矛盾。

当时,刚启动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步履维艰,难点在于企业普遍缺乏活力,毫无自主权可言。1984年2月,邓小平在厦门考察时对项南说:“我们的开放政策,不是收的问题,而是开放得还不够。”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随后,福建的一些厂长经理给项南写呼吁信,项南亲自将标题拟定为《请给我们“松绑”》,刊登在《福建日报》上,并迅即被《人民日报》转载。之前,项南公开表示:“我们从开放到现在,因为放权出了乱子的事情,在福建还找不到一个;可是由于不放权,影响改革开放进展的事情可以找出不少。”此言在一些人听来,显然并不那么顺耳。

1985年,项南在福建省党代会上表态,“要允许改革犯错误,但不允许不改革”。他开玩笑说,自己就好比是一个新疆姑娘,满头的“小辫子”让人抓。这年春天,已经有传言,说项南要“下”。在这种情况下,一种观点认为,国营企业的困难,是由于乡镇企业在抢资源、抢市场。项南不以为然,说一切优惠政策都倾向于国有企业,怎么就让乡镇企业争走了呢?这不很可笑吗?还不是你不行吗?

1986年,曾被项南夸为福建“一枝花”的晋江陈埭镇出了假药,这就是震动全国的“晋江假药案”。项南严厉查处此案,但仍然受牵连,自己连续五次向中央检讨。1988年,邓小平在浙江调研,对乡镇企业给予了明确肯定,但项南此时已经去职。

而在广东深圳的蛇口,“改革先锋”袁庚屡闯禁区。仅1979—1984年,蛇口工业区就破天荒创造了24项全国第一:实行职工住房商品化;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实行聘用制,受聘干部能上能下、能官能民,职务随时可以调整变动;“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受聘用干部接受群众监督,每年由群众投一次信任票;率先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实行“基本工资+岗位职务工资+浮动工资的工资”改革方案,率先推行劳动合同制……袁庚当年的“蛇口模式”,即使放到今天来衡量,仍然是令人惊叹的制度创新。

不难想象,在改革举措落地过程中,各种“大棒子”“帽子”会不时来袭,这对袁庚的意志力带来严峻的考验。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当属1988年年初的“蛇口风波”。来自北京的李燕杰等3名专家,与蛇口青年就人生价值观念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论战。专家认为,个别前往深圳的人动机不纯,是为了“捞一把”。蛇口青年反驳说,淘金者赚钱,未触犯法律,并无过错,且客观上为蛇口建设出了力。座谈会后,李燕杰整理出一份《“蛇口座谈会”始末》,专门呈送中央,引发全国争议。对此,蛇口的“掌门人”袁庚态度十分鲜明:“对那位被追问姓名并上了什么材料的青年人,我们一定要加以保护。即使他的发言有什么不妥,也不允许在蛇口发生以言治罪的事情。”

袁庚不仅是极富改革精神的官员,更是一位具有远见的企业家。在他的直接推动下,深圳催生了招商银行、平安保险,这两家机构已成为中国具有很强市场竞争力的金融机构。更难得的是,在“蛇口精神”的感召下,任正非、王石、张思民等一大批有志青年,纷纷辞职来到蛇口这片改革热土,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创业奇迹。今日之深圳,堪称中国最具活力与创新力的先锋城市,而这离不开袁庚当年催生出的“企业家精神”[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