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把握节奏,提升穿透力

把握节奏,提升穿透力

时间:2023-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鉴于甲午战争中国惨败的教训,维新派认为只有猛烈的大变革才能救国。最终,不同的利益群体群起而攻之,康有为、梁启超等仓促逃往日本,光绪帝被幽禁在中南海瀛台,“六君子”未经审讯即被处死,变法戛然而止。有学者据此认为,如果维新派放弃自上而下的改革路径,审时度势地调整为自下而上的改革方案,不失为一条稳妥而可操作的变法之路。

改革应当“蹄疾步稳”,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既要在关键时刻迈快步、迈大步,更要在平时稳扎稳打、积小胜为大胜。一般来说,民众和基层政府对新法都有适应期、消化期,改革红利的释放也需要一个渐进过程。如果操之过急,势必引起反弹,结果只能欲速不达。清末的维新变法是最典型的案例。鉴于甲午战争中国惨败的教训,维新派认为只有猛烈的大变革才能救国。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全变。”在这个纲领的指导下,光绪帝在103天内下谕旨300多条,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仅在1898年9月12日这天,就一口气颁发了11条维新谕旨。如此多头急进,是否稳妥?如何落实?完全不去考虑。而缺乏官场历练的康有为,直截了当地告诉荣禄:“杀二三品以上阻挠新法大臣一二人,则新法行矣。”对此,美国政治学者塞缪尔·亨廷顿评论认为:“在传统社会内,主张改革的君主显然属于少数派。因此,行动得太快太猛必定会促使潜在的反对者变为积极的反对派。”最终,不同的利益群体群起而攻之,康有为、梁启超等仓促逃往日本,光绪帝被幽禁在中南海瀛台,“六君子”未经审讯即被处死,变法戛然而止。严复在对维新派深表同情的同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上负其君,下累其友”,是书生误国、“庸医杀人”。

从这次变法还可以看到,维新派一直过分倚重顶层设计,始终把改革重心放在中央政府,对地方和基层的作用过于轻视。实际上,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的“湖南新政”,就吸收了不少维新派的主张,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有学者据此认为,如果维新派放弃自上而下的改革路径,审时度势地调整为自下而上的改革方案,不失为一条稳妥而可操作的变法之路。王安石变法同样也存在“穿透力不足”的问题。台谏官陈次升向王安石反馈说,新法在执行中引发了一些新矛盾。王安石对此颇不以为然,认为十件事中总有一两件会失败,免疫法带来的社会问题大可不必计较,也不应全盘否定新法。显而易见,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推进方式,排斥地方和基层的反馈意见,拒绝必要的监督和纠错机制;地方只有无条件抓落实的义务,而被剥夺差异化、灵活实施新法的权利。结果,在一地实施成效颇佳的政策,未必适用于其他地方。但为了完成上级的指标,地方官员往往急于求成,甚至层层加码、横征暴敛,与变法的本意背道而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