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简除烦苛,禁察非法,使人民群众有更平等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此前,他在考察“智慧宁夏”综合展示中心时还提出,要充分运用“互联网+”让政府服务变得更“聪明”。
从发展历程看,政府是我国最先实施信息化的领域。1999年,多家中央部委发起“政府上网工程”,电子政务由此蓬勃兴起。为了对接被互联网深刻改造的多元化社会,政府迫切需要依赖活跃的技术来影响并带动制度变迁。“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横空出世,是对传统“管理驱动型”政务流程的根本反思与彻底再造。其要核是政府利用互联网思维、技术和资源实现融合创新,通过“连接”提升运作效率、服务能力,通过“化学反应”与“基因再造”,重构公共服务流程,重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打造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升级版。
浙江是“互联网+”普及度最高的省份。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率先启动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重点的政府改革,力求做到在全国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所谓“四张清单”,就是行政权力清单、政府责任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所谓“一张网”,就是浙江政务服务网。这项改革作为简政放权的重头戏,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6]这里主要以浙江的全方位实践为例,阐释“互联网+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新趋势。
权力天然具有扩张性。没有限制的权力,不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最好办法就是把权力“晒”在阳光下。2014年6月,伴随着浙江政务服务网的开通,浙江率先公布省级行政部门“权力清单”,涵盖了42个省级部门的4236项具体行政权力。政务服务网的核心功能,是记录权力运行轨迹、公开权力运行流程、确保权力正确行使。任何公民只要登录网站,都可以查看权力实施主体、实施依据等详细信息。这就好比为权力事项编发“身份证”、建立“跟踪卡”,形成全过程的闭环管理,让“四张清单”落地生根。
在“互联网+”背景下,一方面,各类政务服务全面触网,审批程序从线下搬到线上,对信息安全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公众的维权意识、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都在增强,对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都有更多期待。因此,政务部门就必须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既要保障公众在参与社会治理、享受公共服务中的合法权利,又要懂得“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牢记法律红线、底线不可逾越和触碰。
2015年9月,浙江政务服务网“数据开放”专题网站正式上线。原本封藏在政府各部门抽屉里的数据,包括所有市民、企业、政府等的基础信息,除涉及国家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都将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开放。早在2013年年底,省直单位不再保留原先的网上办事窗口,切实打造全省政务服务“单一入口”,让老百姓像“逛淘宝”那样享受更多便捷服务。这场数据大迁徙,背后实际是一场打破部门数据壁垒和“信息烟囱”、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互联网+政务服务”革命。
在传统的层级制官僚体系中,行政权力呈现出条块化、碎片化,使政策在部门之间难以有效衔接,老百姓和企业需要“跑多个门、找多个人、办一件事”。以数据响应为核心的政务协同,必然要求政府突破部门隔阂,推进流程再造、实现资源共享,最终形成一体化的政务处理。未来,政府需要进一步扩展数据覆盖面,将政务行为每一个环节,都转化成获取数据的触头,并以此扩大数据供给,夯实“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基础。
政府治理变革的终极目标是惠民。浙江政务服务网的主旨是“服务零距离,办事一站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不能在网上办一个朝南坐的‘衙门’,必须眼睛向下,努力对接企业、公众的现实需要,让‘民本’两个大字渗透办网的各个环节。”比如“纳税缴费”主题栏目,可以把老百姓除商务之外的各类支付一网揽尽。最终目标是,凡缴费事项,只要在电脑或手机上轻轻一点,就可以轻松搞定。
在“互联网+政务服务”环境下,政府对于公众来说是一个整体,公众没有必要知道政府部门如何设置、职能如何分工、业务由谁审批。“服务链”管理思想认为,企业和公众都是政府部门共同服务的终端客户,每一次服务请求都可被视为是向政府下的“订单”,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就是在执行“订单”。目前,我们仍然处于“互联网+政务服务”初始阶段。下一步有必要选取部分条件较好的城市,支持其推出一批受欢迎、有前景的应用项目,为全面进入“互联网+政务服务”时代探索新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