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注意到,人们并不总是阻碍变革的。与此相反,人们常常会“拥护变革”,充满热情地支持变革。之所以会支持变革,原因很多。柯克帕迪克指出,可能存在如下一些原因使得人们支持变革:一是安全。变革的发生可能会要求个人提高能力,或者使得组织占据更为安全的地位,这将会影响员工的前景。二是收入。变革可能会带来员工收入的增加。三是权力。变革可能会带来提升,或者更多的决策制定权力。四是地位和名誉。员工的职位、工作职责、办公场所配置等可能会改变。五是职责。可能会引起工作职位变动。六是更好的工作条件。实际环境会发生变动,可能会拥有新的设施。七是自我满足。个人可能会拥有更大的成就感,面临更多挑战。八是更好的人际关系。变革可能会为个人带来与周边人士更好的人际关系。九是较少的工作时间和较低的工作强度。变革可能会使工作效率更高。
卢因通过研究带来或阻碍变革的环境和条件,提出了操作性很强的变革动力模型分析法。他把变革过程概括为“解冻—转变—再解冻”三个阶段。这一变革模型表明,在新的行为形成之前,必须抛弃旧的行为,只有这样,新的行为才能被人接受。“解冻”阶段,通常是指减少维持组织现在行为水平的力量。为了真正掌握员工对现状的不满情绪,需要鼓励员工大胆批评目前工作的不足,让员工充分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恐惧感、愤怒与不满,这会帮助他们逐步变成忠实的变革支持者。积累的愤怒与不满是变革的发动机。从不满和危机中可以看到变革的动因,不满的情绪中蕴含着变革的火种,它们都是变革的杠杆。只有员工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拥有了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真心投入到变革中去,才会把变革的阻力变成变革的动力。解冻意味着破除组织的稳定性。变革有风险,不变革只能是死路一条。应当鼓励员工告别舒适地带,经常轮换工作,流动到其他部门、其他岗位甚至其他单位;提倡更加开放的心态,增加员工变革的技能与自信。“转变”阶段,就是实施变革。这就要求组织分析现在的形势,制定变革的计划与方案,继而采取必要行动,通过变革来发展新的行为、价值和态度。“再解冻”阶段,是指把组织稳定在一个新的均衡状态,目的是保证新的工作方式不会轻易改变,这是对支撑起这一变革的新行为的强化。
至于开发变革的动力源,卢因认为,首先是驱动力,包括雄心壮志、目标、需要和恐惧等,它们驱使团体远离老路,并踏上新的征程。与驱动力相对的阻力则恰恰相反,无动于衷、团体惯性可能是它们的典型特征。两股力量持平时,就会相互抵消,此时团体就取得了平衡。可见,为了驱使变革的诞生,我们必须朝着更高的目标,不断地强化驱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