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关系的实质

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关系的实质

时间:2023-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叶圣陶先生从教育目标、理解和方法三个方面全面审视和比较了两种教育观。毫无疑问,陶行知先生及其开创的生活教育,属于后者。前者的教育因为把学生作为“工具”,所以是“为人”之学;后者的教育因为把学生作为“人”,所以是“为己”之学。而希望孩子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有发掘探讨、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的父母与老师,擅长以孩子为本,总是根据孩子的状况、身心需要拟定合理的教育目标、教育方法。

关于教育的见解,千差万别,可以扼要地区别起来,也很简单,大致可以分为相反的两派。就教育的目标说,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工具;另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人,独立不倚的人,不比任何人卑微浅陋的人。就教育的理解说,一派认为受教育者像个空瓶子,其中一无所有,开着瓶口等待把东西装进去;另一派认为受教育者自有发掘探讨的能力,这种能力只待培养,只待启发,教育事业并非旁的,就只做那培养和启发的工作。就教育的方法说,一派注重记诵,使受教育者无条件地吞下若干东西; 另一派注重创发,不但使受教育者吞下若干东西,尤其重要的在使受教育者消化那些东西,化为自身的新的血液,新骨肉。(《“生活教育”——怀念陶行知先生》,载《叶圣陶集》第6卷,第254页)

朱永新解读

这是1946年10月叶圣陶先生为纪念陶行知先生而撰写的一篇文章。

叶圣陶先生从教育目标、理解和方法三个方面全面审视和比较了两种教育观。前者把学生作为工具,后者把学生当作人;前者把学生作为容器可以任意填充,后者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只需辅助;前者注重记忆,后者注重创造。

毫无疑问,陶行知先生及其开创的生活教育,属于后者。前者的教育因为把学生作为“工具”,所以是“为人”之学;后者的教育因为把学生作为“人”,所以是“为己”之学。前者是要人成为驯服的工具,后者是要人成为独立思考、独立行动的人。

亲爱的父母们,你是希望孩子成为工具,还是成为人呢?如果你的选择是后者,那么,你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呢?

网友感悟

yuancheng:教育应该是面对人的事业,做父母的、做老师的要想他的教育行为有效果,必须目中有人。

窗边的豆蔓:只有真正尊重生命的人才是真正的教育者!

橙黄橘绿时:叶圣陶先生对比了相反的两派的教育目标、教育理解、教育方法的不同。我想,把孩子当工具、当空瓶的父母、老师,习惯以自己为本,以自己为主,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拟定孩子的目标与方向。而希望孩子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有发掘探讨、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的父母与老师,擅长以孩子为本,总是根据孩子的状况、身心需要拟定合理的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真正有智慧的父母、老师不会手把手地带孩子进入知识的殿堂,只会带孩子走向自身能够理解的那扇门。

窗边的豆蔓:做一个尊重生命的人,做一个尊重生命的父亲或者母亲,做一个尊重生命的老师。

罗摩衍那:头脑不是容器,而是等待被点燃的火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