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园时期不算,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要多少年?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四年,一共一十六年,不是个短时期啊!就算活到八十岁,一十六年就占去了五分之一。而这一十六年得消磨在坐在教室里的椅子上听教师讲说上!疲惫,厌倦,疲惫,厌倦,像两道纠缠无已的绳索,紧紧捆住学生的身心。人家往往夸说受教育是一种高贵的权利,但是,站在学生的地位,替学生设身处地想一想,就觉得受教育是一种刑罚。这种刑罚是没法补偿的,一十六年的疲惫与厌倦给予身心的影响将永远是人生的缺陷。
奇怪的是大家一直没有觉察,仿佛这其间一点儿没有问题似的,教育就是这样,这样才是教育……
坐在那儿听讲,不但不要肢体肌肉活动,而且不要精神心思自由活动,让精神思想被动地跟着教师的讲说活动。可是知能的长进得在相反的情形之下才多希望,就是说,精神心思越能自由活动,知能就越有长进,而且在许多方面,必须肢体肌肉与精神心思一致活动,才是真正的长进。唯其活动不息,疲惫与厌倦无从进袭,生活才得见活泼泼地。现在把自由活动的门关了起来,招来了疲惫与厌倦,长进固然不能说绝对没有,但是有限得很。一十六年的时光就此耽误了,没有活泼泼地生活过来,岂不是追不回来的损失。习惯成自然,往后的年月也很不能够自由活动了,或者心意上很想努力奋发,可是实践上受习惯的牵制,终于自由活动不来了。这岂不是一误误到底,成了终身的缺陷?(《枯坐听讲》,载《叶圣陶集》第11卷,第195—196页)
朱永新解读
前不久在河南做讲座,一个上午,整整四个小时。结束时,主持人很感动,说大家很不容易。我插话说,真正不容易的是孩子们,他们一坐就是十几年,天天如此啊!
所以,当我读到叶圣陶先生的这段文字时,真是心有戚戚也。
叶圣陶先生认为,现代学校的毛病很多,其中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的问题,就是让学生枯坐在教室里的座位上听老师讲课。所谓“枯坐听讲”就是不动脑筋,不动筋骨,既没有心智的活动,也没有肢体的运动。这样的教学,无疑是让学生产生厌倦与疲劳的主要原因。
学习本身就是生活,而非生活的准备。避免枯坐听讲的办法,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光让学生坐在那里听,而是“肢体肌肉与精神心思一致地参加在里头自由活动,主动而不被动”。
其实,现代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把学生从枯坐听讲中解放出来,精讲多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叶圣陶先生的论述,完全符合这一趋势。
父母亲也应该从叶圣陶先生的这段文字中得到启发。要鼓励孩子不要循规蹈矩,消极接受知识,而要积极主动地努力探索。在课堂上,不要在正襟危坐中昏昏欲睡,而要开动脑筋,积极思维。
网友感悟
童喜喜:开动脑筋,主动学习。
愚人:让孩子学得快乐,是老师和家长的责任。
ACTS张勇:喜爱、好奇、占有欲(对知识和信息及方法),才是学习的动力之源。
真诚星空:说的好,最好的方法是给学生一个激发创造力的点,让其发挥想象力。避免说教!而且要结合时代热点,避免封闭式灌输。只谈考试,学生情商也会变得很低!心灵容易缺失,枯乏。
善待人生:在改革未铺开之前,父母宜于在学校生活之余,在孩子放学后或假期在家时,以孩子喜欢的方式,带领孩子运动,或跑步或滑早冰或打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等),让孩子每天都有一定的运动时间,加速血液循环,保证在家不“枯坐”,最大限度地减少“枯坐”对身体素质产生的不良影响,为第二天的“枯坐”做体格上的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