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为考试而学习

不为考试而学习

时间:2023-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要说“为考试而学习”是个怪口号,只怕已经有不少的学生和家长真的相信学习的目的就在于考得好,得到多量的分数了。30多年过去了,为考试而学习,为考试而教育的情况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有过之而无不及。叶圣陶先生分析了为考试而学习的三大弊端:第一,使学生形成强大的心理压力。

不要说“为考试而学习”是个怪口号,只怕已经有不少的学生和家长真的相信学习的目的就在于考得好,得到多量的分数了。再加上名目繁多的考试,更使人加强这种信念。这么多的考试关,非一个一个通过它不可啊!努力吧,为考试为分数而使劲学习吧!这种情形,就教育的道理着想,是不能令人乐观的。

考得好,分数多,固然是学习得好的证明,可是绝不该把考试认作学习的目的。如果把考试认作学习的目的,会有怎样的后果呢?我想,那就会在学生心头形成压迫之感,好像欠了还不清的债,总不得轻松舒坦,这是一。(我希望心理学者研究并测验,这种压迫之感对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损害?如果有,有多大?) 其次,可能使学生把所学的东西看做敲门砖。假如真看做敲门砖,那么不管门敲得开敲不开,手里的砖总是要丢掉的。第三,可能有极少数的学生存着顺利过关的想头,采取些不正当的手段来应付考试。那更是有关品德的问题了。

所以我老在心头祝愿,学校和老师期望学生全都学习得好,这种期望是非常值得铭感的,但是千万不可拿考试和分数来做鼓励学习的手段。鼓励学习,无须外求,就在指导学习之中使学生受到鼓励,可能最有实效。循循善诱,教学相长,学生如沐春风,如入胜境,自然乐于学习,勤于学习。思考问题,试做实验,教师只给简要的提示,学生须作艰辛的努力才得解决; 当解决的时候,学生的欢快好比爬上了峨嵋的金顶,正是继续努力的推动力。我料想,这样的佳况在好些学校里已经实现;而在不远的将来,由于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勤勉,将会普遍实现。(《晴窗随笔 再谈考试》,载《叶圣陶集》第11卷,第283—284页)

朱永新解读

这是叶圣陶先生1980年1月27日写下的文字。30多年过去了,为考试而学习,为考试而教育的情况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有过之而无不及。

叶圣陶先生分析了为考试而学习的三大弊端:第一,使学生形成强大的心理压力。“好像欠了还不清的债,总不得轻松舒坦”。所以,他希望心理学家们好好做一些实证研究,看看到底应试教育给学生们造成了多大的心灵伤害。第二,使学生把学习作为敲门砖。学习本来是增进知识,陶冶情感,形成技能的重要路径,但是,为了考试的分数,成为学习的唯一目的了,学习也就发生了异化。第三,使学生的品德发生偏差。为了好的分数,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作弊抄袭。

所以,叶圣陶先生希望,不要把考试和分数作为教育的目标,应该鼓励老师和学生关注学习的内在过程,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鼓励学习,无须外求,就在指导学习之中使学生受到鼓励,可能最有实效”。

其实,好的教育是不畏惧分数的。把分数作为教育的额外奖赏而不是教育本身的目标,是新教育人的理想。尊重教育的内在规律,让学生学得更加主动积极,就可以实现这个理想。

淡化分数而不放弃分数,是每个父母应有的态度。

网友感悟

童喜喜:把高分视为额外的奖赏。

卢志文:应试教育,把学习当“敲门砖”——其悲哀在于:无论是否敲得开门,敲门砖总归是要扔掉的。叶老分析得透!

ACTS张勇:现在的考试分数,只能反应认知目标(即知识教育目标)中最低级的目标,现存的考试技术无法反映出认知目标中的中高级目标,更无法反应学生的素养和能力结构及水平。而根据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学习有:认知、应用、探究三大目标体系。但现有考试技术很不给力,无法实现用分数反映出这三大目的体系。

李伦美:孩子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品质,创新的能力才是父母最大的财富,才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分数永远是排在第四位的,可惜现在却偏偏最重要,其他的次要,甚至不要,久而久之人种慢慢退化。如何纠正,国家应该真正重视起来。这不仅是为家,而且是为民族、国家的未来,所以我们应该真正转变观念,践行实践。

领亲教育:以考试分数升学为导向的教育,就是应试教育;以素质的全面、个性、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教育的一种境界。为分而教育,最后高考反而考不好;为“健康、人格、品德、智力、能力”而教育,最后高考定能考出好成绩!家长,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