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是人生活动的原动力。欲望的起源由于感到缺陷。渡水不得,便想造船;致远累事,便想造车;推而广之,便是哲学科学,哪一件不是从弥补缺陷起源的。儿童的活动逾越常规,就因为他们对环境感到新奇,非常羡慕,于是引起了求知求行求享受的欲望。顺着他们的欲望的趋向,作为教育的入手方法,使他们如愿以偿,才是教育者最应当尽力的事务。顺着他们的欲望,并不是使他们纵欲肆志,而是不加摧残,不与违拗,引导他们满足欲望,归结到合理而有系统的道路上去。他们的欲望有时是不应达到的,或者是扰乱秩序的,这也不可以遏止,(无论如何,欲望受到遏止将会何等懊丧!)最好用替代的方法以求补救。他们有了替代的欲望,不蹈空虚,不生恶果,终于得到了满足,那是何等的安慰,何等的快活!(《小学教育的改造》)
朱永新解读
人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欲望与本能不同,欲望更多是人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叶圣陶先生说,欲望是人生活动的原动力,也就是说,欲望是创造世界的原动力。因为,欲望是从“不满”开始的,是从“缺陷”开端的。
因此,对于父母和教师来说,一方面,要关注孩子的欲望,满足孩子的合理欲望,帮助他们实现美好的欲望;另外一方面,也要引导孩子的不合理欲望向合理的方向转变,要让孩子知道,不是所有的欲望都是合理的,不是所有的欲望都能够满足的。既要有所为,又要有所不为,人生才能够真正有作为。
网友感悟
zfyey宁静致远:正确的人生观是孩子一生做人的根本,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就是帮孩子奠定了一辈子的幸福,不至于让孩子偏离生活的方向。我相信,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的过程中,孩子周围成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将对孩子产生深至心灵的影响,因此,我们要警惕。欲望,是每个活着的人都会有的东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和不同的环境里,人会产生不同的欲望,对于孩子,他们的欲望的产生来自于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即使这种好奇有时候是非常危险的。正如叶老所说的,我们的教育一定要引导孩子的欲望从不好转换为好的,因此,教育不只是学习的教育,生活处处皆教育。教育不只关注孩子的成绩,更要关注孩子成长的一切。
阿花哥:顺着孩子的欲望,探索他们的心向。顺着孩子的欲望,引导他们奔腾到幸福的方向。顺着孩子的欲望,让心灵静静流淌花朵盛开的芳香。
窗边的豆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成人尚且难以为继,何况孩子。一种理念的导向有无数的可能,父母以身作则的濡染尤其重要!
mynisky2a:再“坏”的欲望也别对其遏制而使孩子懊丧,引导孩子的转变,替代成“好”的欲望,从而得到了满足,这是多好的方法啊。在生活中,无处不可用,和所谓弱化不好的行为,强化好的行为是一个道理的吧?
朱永新:还要为所不欲为!
王轩强:真正有作为的人,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打开成功之门的正统战术。剑走偏锋,有所不为而为,传统教育却不敢提倡。教育提倡创新,但真正去创新,非议甚多。新教育,走老路,开新路,继往开来,教育才能真正有作为,师者有功,学者有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