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力劳动、紧张,任何时候都不是最终目的,而仅仅是实现思想的手段。思想才是基本的。但手不是消极的执行者。手能增长才智。与少年设计师们(他们的双手似乎在对假设和猜测进行检验)的劳动合作,帮助我们,教师,理解对手的训练的细致性和巨大的教育作用。在双手对假设和猜测所进行的检验的影响下,思想变得更活跃,而新发现被体验成个人的价值。(《育人三部曲》,第641页)
朱永新解读
苏霍姆林斯基一直认为,劳动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把智力与体力完美地结合,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所以,在他的学校,成立了以劳动为主题的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如:少年植物栽培小组、育种小组、园艺小组、养蜂小组、机械师小组、电工技师小组、无线电技师小组、钳工一设计师小组、车工小组、畜牧小组、花卉栽培小组等等。“在这些小组中洋溢着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的气氛,没有这样的小组,无论是智力教育还是情感——审美教育都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亲爱的父母们,劳动绝对不是以体力为主要特征,更不能作为责罚孩子的手段。而应该把劳动与智力生活统一起来,用具有智力挑战的劳动充实孩子们的闲暇时间。
请记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句话——“如果不把少年的双手变成理智的良师,少年就不会对知识产生兴趣,一个最强的情感刺激因素就会从教学过程中失落。”
网友感言
童喜喜:手巧导致心灵。
静听花开dxy:从儿童到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手、心、脑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手——大脑,身体——大脑,动作——大脑),手是思维的老师,手的灵动带来脑的丰盈。体力和智力的结合,才是最完美的劳动,手巧必将心灵。
圆圆00宁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劳动,是实现思想的一种手段。想培养有健壮体格,健康、快乐、有智慧,爱动手的宝贝,我们需要劳动,需要智慧性的劳动。
祝光荣:感知、验证、修正、补充体系是人先天就携带的探查与检索能力,但是必须要有相应的环境与条件与人的主动相互融合才能进行转化与深层的感悟。劳动不仅仅是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的需求,也是增强智慧的需求!所以只靠背标准答案不是产生智慧的原因,那是将别人自己开发、自己的努力的账记到了背标准答案上的结果。
栎柯:只有头脑的想象和理论的学习,没有实践是不可能发现真理的。所以体力劳动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理论的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修正和完善知识的不足。
涅阳三水:劳动和智力的结合,是思想衍生的双翅。有了它们,探求知识就是孩子最大的乐趣。所以,不要忽略智力背景下的劳动创造。
巨蟹家的猫:我们的成长,靠智力的思考,也靠劳动的实践,思考为实践提供行动指令,实践为思考证明是否可行。所以,我们要做的是不断地制造这种能让孩子们把劳动与智力生活统一起来,踊跃劳动的契机,促使孩子们在各式各样的劳动中,在智力和体力的挑战中不断成长。
第一只青鸟:真理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被孩子们认识,所以活动比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与其天天唠唠叨叨,不如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劳动体验来领悟真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